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2020-09-22陈华聪

读天下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对策现状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幼儿教师要积极改革创新,巧妙地通过游戏活动、绘本阅读、情境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读、寓教于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使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创新对策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健康”是教育的首要的目标。立足《指南》对“健康”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强调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培养和发展幼儿,如强健的身体、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等。结合《指南》的相关要求,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促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多教师的“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身体健康”层面,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涉足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中,笔者立足幼儿教育,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其教育的方式。就当前的幼儿教育而言,在“健康”教育层面,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解读存在偏差,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应当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元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认为:3~6岁的幼儿,尚处于“不懂事”的年龄,对社会的涉足也较少,因此,幼儿不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知,导致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这种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的幼儿教育,会导致幼儿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幼儿教师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针对幼儿的教育,应当具有趣味性、多元性,方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对懵懂的幼儿而言,势必难以深入理解。笔者在幼儿教育中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常常采取所谓的“教导”式方式,即总是给幼儿讲“大道理”。这种立足成人角度给幼儿“讲道理”的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压根听不懂这些“大道理”,导致教师的教育出现了“对牛弹琴”的效果;二是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实现一种“负强化”的教学效果。例如,班上幼儿A,缺乏规则意识,常常插队,不懂得分享。其教师常常教导A同学:“要懂得遵守规矩,要懂得分享”或者“你怎么不遵守规矩呢?你怎么不懂得分享呢?”,久而久之,同学A便已经习惯了这种评价:不遵守规矩、不懂得分享。无论教师如何“教导”,其行为方式也难以发生改变。这就是教育缺乏艺术性导致的结果。针对这个案例,如果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这样的方式:“小A同学很棒哦,能够主动排队,还懂得和小朋友们分享玩具”,这是一种“正强化”的心理暗示,而小A同学得到了教师的鼓励、肯定,心理上自然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心理暗示,会促使A同学的行为发生转变。

二、 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胆怯、缺乏自信

胆怯、缺乏自信的现象,常常出现在小班幼儿身上。一些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对环境的陌生感,导致幼儿不敢表现和表达,缺乏自信:如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老师提问不敢举手等等,都是幼儿心理胆怯,缺乏自信的表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幼儿这种胆怯、缺乏自信的现象会有所改善,但具体改善的效果,与教师采取的引导方式息息相关。

(二)情绪、情感行为问题

针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行为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如:爱动手打人、爱发脾气、自私、任性、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互助意识等。出现类似问题的幼儿,是家庭过度溺爱的结果,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会导致幼儿的社交障碍,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薄弱是当今时代幼儿常见的问题。因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过度关注、宠爱甚至是娇纵,导致幼儿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摸爬滚打”。部分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

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单一化的现状,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紧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将“健康”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开展游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而“寓教于乐”,则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笔者向来不提倡“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一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接受;二是“说教”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符,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而游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教师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教育性的心理健康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例如,针对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现象,笔者开展了“两人三足”绑腿跑游戏活动,关于绑腿跑的游戏活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清楚的。该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巧用绘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读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绘本的教育意义非凡。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教师或者是家长的反复说教,会导致“负强化”的效果:即说得越多,越不会改正。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借助绘本阅读的开展,寓教于读,通过一些贴合幼儿生活的趣味性绘本故事,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到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针对很多幼兒情绪管理能力不佳的现象:如爱发脾气,遇事爱动手打人等,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引导幼儿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小脾气”。如“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我会收拾坏情绪”“并不坏的华脾气”等等。笔者认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巧用绘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寓教于读”的方式,不失为最佳的教育方式。

(三)开展“情境体育”活动,寓教于动

情境体育侯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一些富有故事性、情境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塑造幼儿的性格、行为或者是习惯,促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针对当前很多幼儿意志力薄弱的现状,幼儿教师就可以开展“情境体育”活动,如“袋鼠旅行”:要求幼儿将双脚装在一只布袋中,双手提起布袋口,完成向前跳跃或匍匐爬行的目标任务。该情境体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竞技性的方式,让幼儿采取竞争的方式完成,激发幼儿的斗志,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性格,磨炼意志力,有效地改变幼儿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瑞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1-12.

[2]宋亚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学周刊,2018(23):177-178.

作者简介:

陈华聪,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对策现状
“慕课”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