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个案教育对提高小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2020-09-22周建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运动兴趣小学体育

周建华

摘要:个案教育,即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个案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操作体系,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个案教育是以教师实践教育(对象研究)为指向的教育活动,实行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由此实现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体育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发展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体育教师实际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体育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的集中体现。本文论述了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和运动参与中,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案教育,使其在不同阶段都能更好地激发其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 个案教育 运动兴趣

引言

社会和家庭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不够,导致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够认真、体育素质差。学生心理不够成熟,遇事就轻怕重,做事缺乏毅力,依赖性强,久而久之变成“问题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个体综合发展未得到足够重视。每个学生个体是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所以个别学生就会出现接受能力慢、运动素质不全面的问题,进而影响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更加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通过对学生的个体指导教育,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方法,结合身体的自然力和场地设施,对个别学生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锻炼指导,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在体育活动中重获自信。

一、个案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方法

(一)个案教育的概念

个案教育把每一个学生、班级作为个案,是因材施教的操作体系。由个案教育概念可以看出,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是教育规律中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个案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二)个案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的区别

个案教育侧重的是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指导性、引导性的教育方法,是教师针对特定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教育方法。它不同于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将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注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三)个案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因素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辩证过程:感性—理性—实践循环往复。从理论上看,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符合认识辩证过程规律。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即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研究,小学教师的实践就是对具体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实践就是对自己学生、班级的教育,所以针对具体学生采用具体方法就成为教育教学中必备的手段。

(四)个案教育必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备课都要首先“备人”,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师设计或选择教学程序、方法的依据。各种“理论”(如“程序”“模式”“方法”等)都是通过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的。从教学结果看,教师必须预知每一个学生接受的知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并采取强化或补救措施等。否则,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二、个案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由于学生个体素质差异,“体育学困生”是体育教学中较常见的现象。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对“体育学困生”进行有效、及时、准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和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小阳,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中等,协调性比较差,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课堂上的分组游戏和小组竞赛活动,他总是躲在最后面。看到这种情况,我很生气,甚至都不想管他,但他的天真烂漫和萌眼神,平常遇见我也会撒娇地喊我:“周老师好!”尤其是据其他同学反映,在课下小阳同学还经常模仿我上课时的“神态”,惟妙惟肖。这让我感觉小阳同学虽然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但他是一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学生。我不应该放弃他,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有空就会找他聊天,了解他的爱好和兴趣。在课堂中,我也会刻意去关注他,时不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似乎改变不了他一到体育课就提不起精神的坏习惯。有一次,在立定跳远课堂中,领悟能力和自身素质好的学生越跳越有劲,但我发现小阳同学脸上露出了一丝胆怯,我猜想他肯定是担心自己跳不过去,站到了队伍的最后面。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主动走到他身边,并单独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跳远的距离,还带头跟其他同学一起为他加油。面对同学们期望的眼神,小阳同学带着犹豫的表情尝试着跳了一下,竟然轻松地跳过了我为他“量身定制”的距离。当他站起身来,看着自己跳出的距离时,他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接下来的小组教学成果展示的时候,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我将小阳同学放在第一组的第一位。在我吹响比赛口哨的一瞬间,同学们都为他加油。比赛结束了,第一组同学获得了胜利。大家在我的引导下都为小阳同学鼓掌。集体项目教学活动的安排,对加强差生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小阳同学在老师的“照顾”下,体育课上精神饱满,练习时总是一马当先,每次分组练习时他总是申请担任小组长。今年他还主动参加了学校开展的篮球兴趣班,无论体育课堂中还是兴趣班课堂中我都能看见他阳光、拼搏的身影。

三、个案教育在课外体育运动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影响

(一)课外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课外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运动是在课余时间,采用多样的练习方式进行体育練习,集身体的自然力和场地设施运用为一体,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丰富的课外体育运动是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体育运动的特点

课外体育运动,多以个人、小组、班级、年级、跨年级甚至全校一起参与,能满足多种多样的活动需求;一般不受具体地点限制,可以在校园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外进行;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课外体育运动中有了用武之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个案教育在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在一次大课间活动时,我发现悦悦跟几个同学在双杠和篮球场边玩,在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动物模仿秀”游戏中,她表现得非常吃力,尤其是“火烈鸟”定力赛中,她根本站不住。经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她的耐力素质、柔韧性比较差,但是她的力量和爆发力很不错,在俯卧撑和挂臂项目上都属于佼佼者。因此,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她多一些展示爆发力的机会。随后我在课堂上有意地安排一些项目让她展示自己的特长,课外活动时我还特意送给她一根灯光跳绳,并告诉她:“你会成为跳绳高手的,以后每天大课间都到體育室来,我教你跳绳。”当时悦悦身边的同学都羡慕地看着她,她看了看身边的同学,毅然答应了,从那天开始她几乎每天大课间都来练习跳绳,开始还比较松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她越发喜爱跳绳,就连中午吃饭时都会将跳绳缠绕在身上。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她参加了学校跳绳队,并在本县举行的第四届跳绳比赛中获得了女子乙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戴着金牌来学校上课时,其他同学都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现在的悦悦越发自信了,课外活动时间经常能看到她带着同学玩各种跳绳游戏。

个案教育对提高小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体现在以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某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现象为起点,在发现问题或现象的前提下,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施教方法,通过对个体采用“量身定做”的教育方法,以学生逐渐找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为终点。这也就是个案教育的核心环节和方法。通过个案教育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兴趣,进而才能对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正如教育著作《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中提到的:“从教育对象、从人的整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把德育心理过程与智育思维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教师研究“具体对象的特点、本质和真相”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个案研究。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兴趣需要从个案分析来看受到具体因素的影响,根据具体因素制定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才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这才是体育教学本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正泉.是对象研究,而不是现象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5(7).

[3]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运动兴趣小学体育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运动性区域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