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 “五真”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9-22李晓晨陈磊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李晓晨 陈磊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现在该专业已成为本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学校立足行业需求,依托 “校企”合作,开发并创新了“五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行业资源向专业教学的全面融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 五真课程 培养模式

当前中职课程与岗位脱节现象严重,重学科知识的积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缺失。为了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推动职业生涯发展,创新校企共育、产教共赢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兴趣,遵循市场规律、职业教育规律、职场成长规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来适应市场需求。

一、专业建设的社会背景

(一)“五真”课程教学

所谓“五真”课程教学,即在“政、行、企、校、生”共建、共育、共赢、共享的教育情怀和机制下,遵循卓越职业人成长规律,构建课岗对接“真环境、真岗位、真角色、真业务、真评价”的“五真”教学环境,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属性,创设高质、高效育人的课程教学模式。

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文件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并强调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既指出问题所在,又给出解决问题的理念、方向和方法。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质育人“五真”课程教学的自信所在。

(二)行业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预计到2020年,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85.6%。根据《临泉县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共存,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再新建104所幼儿园。随着幼教行业的日益发展和二胎政策的开放,幼儿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带动了幼教行业的发展。

幼师需求量增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不断提升。招聘幼师时不仅看重专业技能,更强调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我校根据本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和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要求,在明确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新确立适合幼儿教师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五真”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一)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引领专业实践教学

1.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教育教学技能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是师范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包括語言技能、艺术技能、教育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融入课程学习、日常活动和专业训练之中,按照技能训练大纲来进行,让学生掌握从事幼儿保教与管理工作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幼儿教师的“说、写、玩、教、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采用平时分散训练和集中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达到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进程设计中突破“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定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选择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和理实一体化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组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若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进行项目化的实训;若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则由一线教师和幼儿教师 “双师”指导,提高现场实训的有效性。

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和实施。课程实训的有关内容与实践基地的见、实习内容做到同步、同构,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与校内实训项目相互关联,形成双向互动、课岗对接,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创新“政—行—企—校—生”多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国家层面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明确要求。我校在正确认识“校企”合作中的成效与问题、机遇和困难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县城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创建了“政—行—企—校—生”多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筹备并成立了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训部,与县政府、教育局、人社局、幼教机构等部门签订了协议,建立了监督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培训部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从而使“校—企—生”合作走向了模式化、制度化。其中,监督委员会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幼教机构组成,致力于推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同时提供咨询指导、政策和资金支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本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和幼教行业专家为主体,负责将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计划,打造符合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校培训部聘请幼教一线的优秀教师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材开发和基地建设等,并进行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校外实习基地选在与学校合作密切的幼儿园,落实学生实习岗位,并选派学校骨干教师进驻基地,帮助实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教育综合实践,引导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三、建立“校—企—生”多元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模式以教师单方面关注和评价为准,评价方法以期末终结性考试为主,必然导致评价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特点,建立了“校—企—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考核内容上,除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评价主体上,形成由行业、用人单位、学生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模式;在评价方式上,采取笔试、口试、现场教学、实践反思笔记、课程教案设计、提交作品、专业技能测试等多元评价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见习时, “校企”结合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聘请合作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为校外指导教师,对我校见习和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安排我校专任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对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将专任教师的跟踪指导记录、学生的自我记录和实习作业、校外指导教师评价结合,初评学生实习成绩。由校企合作幼教机构和校培训部专业成员成立考评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成绩审定,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建“五真”实训教学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五真”教学模式,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混同学科教学、脱离岗位需求等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成长价值最大化,推动课岗对接的 “五真”教学落到育人实处,真正体现出课程教学发展职业兴趣、发展职业天赋、发展职业能力的应用价值,高质、高效培养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危圣霞.学前教育专业“园校接轨,学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6(1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