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9-21张明星代少国
张明星 代少国
摘要:初中数学涉及代数关系、立体几何、统计概率和实践应用等综合性知识,更加考验学生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学习数学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真正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独立、具备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只有促进学生的思维、观念、兴趣与知识完美结合,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钻研数学问题的同时必须开阔眼界,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数学教学,实现数学课堂的革新。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情,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兴趣和思维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当前“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授课再也不能是只进行抽象知识概念的传输。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交互式白板、Flash、学习平台等,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新型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联合,给学生最直观的知识体验,在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课前结合微课进行有效预习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数学预习方式的革新,但是有些教师只是将导学案或PPT通过交流群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抽象阅读和生硬的概念记忆。虽然节约了教育成本,让学生的预习变得快捷、简单,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课前预习缺乏目标针对性,学生会产生倦怠感和应付了事的想法。因此,教师应该摸透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特点,设计更加活泼、有趣、生动的课前预习方式。将某一知识点进行细化拆分的微课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给学生以感觉冲击。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中的重点知识放到微课中加以呈现,学生被动画视频所吸引,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例如“二次根式”一课,教师可以将“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条件”这一内容进行微课设计,在视频开始处配上欢快轻松的音乐,通过一只动漫形象的手摆出艺术字“二次根式”,这短短几秒钟就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式子,引入抽象概括化的形式,提问学生:“你能推断出成立的条件吗?”这时,教师要留出空白与停顿,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快速思考,之后教师再呈现答案。经过思考后的结果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判断题目中的式子是否可以构成二次根式。学生“现学现用”,不亦乐乎。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中的优秀微课案例,也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特点自己设计微课,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培养数学抽象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课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效果
(一)动态化展示数学知识以开发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讲授不能让学生对图形进行直观感受和理解,虽然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板演看到清晰的展示图,但是在教师作图的过程中学生无所事事、容易跑神,非常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Flash动画来展示。以“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图形模型,在课堂中通过点击立体图形的各个侧面来让学生观察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让学生徜徉在立体数字化数学的知识海洋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点击、拖动立体图形的顶点,从而清晰快速地得到侧面展开示意图,消除立体图形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运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图形的构造有整体全面的形象认知,促进数学空间感的形成。
(二)用生活化视野促进初中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形成
数学知识是对实际生活的整理与归纳。教师应该让学生切实理解“数学不是假大空的公式”,而是真正为解决我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服务的。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师可以轻松地将这种数学情感和观念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制作生活化的模型,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并且积极结合现实思考数学问题。
三、让学生踊跃“发言”,塑造开放的问题型数学课堂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是具有约束性的,往往是教师提问,单个学生依次进行回答。有些学生思考问题慢、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不足,就会失去一起探究的机会,不能进行有效公平的课堂参与。现代教学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动态画面让学生产生数学联想和推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踊跃地进行问答交流。如在教学“命题与证明”一课时,教师在PPT中呈现美丽的“雪景”图,图中有雪人、太阳、水等具体物象,学生看到图画就会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看雪景?这和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吗?”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猎奇心理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刚才讲过的“真命题、假命题、条件、结论”等概念,自由选择图中物体进行实际推理。学生提出“太阳出来,雪一定会融化”“雪最终一定会融化成水”“有雪人,就一定有雪”等命题。教师对学生的命题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点击PPT进行动态演示,以证实命题的真假。学生的回答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纷纷与同学、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同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运用命题原理。运用白板展示有趣或优美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能够结合具体事件进行数学推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演能力。
四、课后利用终端平台设计个性化作业
现代教育更加倾向于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并且认识到男女生学习特点的性别差异,从多个维度进行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划分,促进每个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差异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回顾知识,进行及时训练和能力拓展。但是传统纸质作业要想做到分类设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感,难免发生攀比与歧视。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隐性作业设置应该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勾股定理”为例,对于基础知识理解较差、缺乏推理抽象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向这部分学生发送“结合课本,利用方格线进行勾股定理的演算推论”的作业,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进行定理抽象化推理的能力;对于数学能力更强的学生,则可以推送“生活中的勾股定理探索与应用”附加作业,使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开阔数学视野,加强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基于互联网终端和信息教育平台的作业设置,能够消除学生的作业畏惧心理,实现学生基于个性特点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总之,教师对互联网的运用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仅限于课堂白板。在日常的备课、教学研究、专业知识积累中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开拓创新。数学教学要以切实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应用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互联网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网络教学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保证自己的教学不被时代所淘汰,争做新型的数学教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
(本文系六安市教育信息技术立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立项号:LA201920)
参考文献:
[1]蔡晓霞.浅谈初中数学中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与融合创新[J].新课程(教师版), 2018,000(008).
[2]苏礼武[1].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7).
[3]杜建彪.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013(005).
[4]鲁仁伟.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的途径及策略[J]. 高考,2018(26).
(責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