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腺相关性Kimura 病中西医结合治疗1 例

2020-09-18庞国龙何明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泪腺眼眶右眼

庞国龙,何明菊

Kimura 病(kimura’s disease),又名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1]。现就治疗的1 例Kimura 疾病相关泪腺肿瘤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孙某某,男,35 岁,2018 年5 月1 日因右眼眶肿物3 个月余入院(图1A),3 个月前曾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颈部肿物切除活检术,当时右眼已出现肿物,并伴有右眼眼球转动困难,视力明显下降,但无明显诱因。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双眼0.1;矫正,右眼0.3 左眼0.5。右眼颞上方眼睑高度隆起,可见肿物约20 mm×30 mm×30 mm 大小(1A),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压痛(+),右眼眼球外转、上转受限,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豹纹状眼底;左眼无明显异常。眼眶MRI 示:右侧眼球前外方占位性病变(图1B),泪腺多形性腺瘤可能性大,左侧泪腺体积稍大;右眼外直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肌腹增粗肥厚。入院诊断:右眼泪腺多形性腺瘤(?)。相关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1.46×109个/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6.9%,总免疫球蛋白E 5410 IU/ml。普外科颈部肿物病理结果:淋巴组织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并见薄壁小血管增生伴纤维组织增生,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病史,符合Kimura 病。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确定无明显手术禁忌后,于两周后全麻下行右眼泪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泪腺前下方,呈鱼肉状,可见结节,作一菱形切口,完整切除肿物,因肿物体积较大,行外眦角切开,并将部分皮肤组织一并切除,后行外眦角成形术,肿物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示:高倍镜下见淋巴结组织,大量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C),其中箭头指向为血管,图中明显红色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病史,西医诊断:Kimura 病。术后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按1 mg/Kg 体重,患者起始口服激素80 mg,每1 周减1 片,直至停服激素;并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中医诊断:突起睛高,辨证为火毒壅滞证,给予清瘟败毒饮加减,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肿物的复发。术后1 个月复查如(图1D),右眼外眼肿胀消失,眼球转动度较术前有所提升,视力未有明显变化,嘱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按时减量,中药汤剂治疗,定期复查。

图1 患者孙某某相关检查结果。1A 翻转右眼上睑可见球样肿物(红箭头);1B 眼眶MRI 示右侧眼球前外方占位性病变(红箭头);1C病理学检查,高倍镜下见淋巴结组织,大量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蓝箭头指向为血管;1D 患者术后右眼正面照片

2 讨论

Kimura 病也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局部炎症疾病。多见于东方人,好发于头颈部,表现为头颈部无痛性肿块伴皮肤瘙痒,常伴大唾液腺(又称涎腺)、泪腺肿大和区域淋巴结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皮下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和纤维化。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现已证实与结核菌、梅毒螺旋体、化脓性细菌、真菌、病毒无关。因病变组织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清IgE 升高,且可合并肾病综合征及支气管哮喘,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性疾病[2]。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表现为头颈部慢性无痛性肿物,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T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或是诱导了IgE 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导致淋巴因子的释放引起。常累及淋巴结和涎腺,腮腺和耳后淋巴结受累较为常见,还可发生于四肢、腹股沟、胸壁等部位,累及眼眶者极为罕见[3]。临床血液检查中常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 增高等。其病理特点为肿块为单发或者多发结节,质地韧且有弹性,镜下为淋巴组织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脓肿形成,滤泡增生,可有小血管长入,滤泡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见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增生[4]。临床主要需与炎性假瘤相鉴别:急性炎性假瘤发病急,结膜充血明显,眼球突出,且有复视等症状,因此诊断相对容易;而慢性炎性假瘤,仅凭症状和体征不易确诊,需要行眼眶CT 来确诊,CT 显示眶脂肪有形状不规则的肿块,可以呈多个肿块,边界不整齐,密度不均,肿块较大可占满眼眶,眼外肌、视神经被肿块遮蔽,甚至眼球受压变形,常可见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眶腔扩大等情况。如CT 仍不能确诊,需要进一步行病理检查,病理细胞类型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网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不常见的多形核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中要尽量切除干净病变组织,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给予放疗、化疗,或是进行联合用药,以减少该类疾病的复发率[5]。

鉴于本病发病率相对较低,尤其在眼眶部位的发病更为少见,收索国内近30 年文献,仅发现1 篇眼科的相关文献,夏云开[1]报道的表现在泪腺的Kimura病,根据收索文献可知,该类疾病主要为颈部肿物或是耳后、下颌肿物,首诊科室一般为普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或是口腔科,该患者首诊科室为普外科,3个月前已在普外科行颈部肿物切除,并常规做病理检查,诊断为Kimura 病。同时也是本院眼科首例眼部的Kimura 病,由于眼部肿物较大,发病时间长,已经出现了视力下降,眼球上转或外转受限,手术设计时采取了轻度扩大切除面,并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由于肿物近外眦部,切除了外眦部部分被肿物侵蚀的皮肤,并给予外眦部成形术,尽量保持外眼部的美观,减少手术对患者颜值的影响。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中药汤剂口服,术后无复发。目前仍在随诊观察中。

综上,治疗泪腺相关性Kimura 病既要完整切除病灶,尽量防止复发,又要考虑到患者的外观需求,尽量降低手术对患者颜值的影响,做到了既切除了病灶,又照顾到了外形,同时本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施治也是本病例治疗的一大亮点。

猜你喜欢

泪腺眼眶右眼
掩其右眼
掩其右眼
外眦开大成形术伤及泪腺继发泪腺瘘1例
切开重睑并眶缘骨孔固定泪腺的术式探讨
悲伤
为什么眼泪流不完?
左眼右眼
《眼眶病多学科协同诊疗》新书发布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眶肿瘤8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