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选穴规律研究*

2020-09-17毛慧芳蔡炜文曾玉娇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阴陵泉运动神经腧穴

张 婷,韦 丹△,毛慧芳,蔡炜文,曾玉娇

(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3.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是因支配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主要由骶丛、马尾、骶髓损伤、盆腔术后盆底神经损伤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引起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或逼尿肌无反射,症状表现为自主排尿无力或不能、膀胱胀满或无感觉、膀胱扩张等。患有下运动神经源性尿储留的患者常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或间断导尿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乃至全身感染,甚至因尿液返流而造成肾脏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受到严重影响[1-2]。目前西医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一般采取外科手术、神经调节和神经电刺激等治疗[3],患者负担较大。近年来研究表明采用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且费用低廉,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5]。为了更好地把握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选穴规律,笔者在检索和整理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临床电针选穴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为临床提供选穴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以“尿潴留”“癃闭”“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困难”“排尿障碍”“膀胱功能障碍”与“电针”作为中文检索词进行组合检索。以“urinary retention”与“neurogenic bladder”“dysuria”“urinary bladder dysfunction”“electroacupuncture”作为英文检索词进行组合检索。数据库来源为从197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及PubMed的临床研究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电针作为主要方法治疗骶丛、马尾、骶髓损伤、盆腔术后盆底神经损伤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引起的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临床研究类文献;②有明确的电针穴位处方。

1.2.2 排除标准 ①电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文献;②电针作为非主要治疗手段的文献;③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尿潴留;④合并胸髓、颈髓及颅脑病变或损伤等非下运动神经源性的尿潴留;⑤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的文献;⑥动物实验性研究;⑦文献综述、个案报道和回顾性研究文献。

1.3 文献筛选

通过以上检索方式由2位研究员通过输入检索词分别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导出,依据纳入标准共检索到电针治疗尿潴留文献293篇,剔除重复文献12篇,依据排除标准剔除合并药物文献9篇、电针作为非主要治疗手段文献20篇、因膀胱出口梗阻致尿潴留文献21篇、因胸髓颈髓及脑病变或损伤致尿潴留文献72篇、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文献8篇、动物实验性研究23篇、综述或个案报道或回顾性研究文献15篇,其他原因符合排除标准需剔除文献7篇,最终收集所需文献共计106篇,提取文献关键信息,包括篇名、电针取穴、穴位国际代码和归经。筛选文献需由2位研究员进行交叉核对后方可录入。

1.4 数据标准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1.4.1 数据标准化 参照《针灸学》[6],将筛选出的文献中各腧穴名称、归经进行标准化整理。

1.4.2 建立数据库 采用Excel建立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的穴位处方数据库,各腧穴均按照国际标准代码录入以方便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单元。

1.5 数据分析方法

Python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和统计领域,使用python语言编辑分析脚本对文本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输出数据,运用Apriori算法对106条处方中出现的41个主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应用频率>10%的13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获得树状图。

2 结果

2.1 腧穴频次分析

对106条处方数据进行分析,共涉及穴位数41个,其中十四经穴数38个,经外奇穴1个,头针穴线2个,穴位应用总频次398次。频次排名前三的穴位分别是:三阴交、中极及阴陵泉。频率>10%的穴位见表1。

表1 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腧穴频率>10%的穴位

2.2 涉及经脉频次分析

在106条处方中,十四经穴的应用总频次为394次,涉及经穴个数为38个。由表2可见,电针治疗尿潴留所用穴位分布于除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外的8条正经及任、督二脉上。其中频次排名前三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任脉,共计316次,占总频次的80.2%,用穴共21个,占经穴个数55.26%。阳经穴位总频次为180次,阴经穴位总频次为213次。具体见表2。

表2 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所选经脉频次

2.3 穴位部位频次分析

由表3可见,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及腹背部。下肢穴位总频次141次(35.43%),腹部穴位总频次133次(33.42%),背部穴位总频次114次(28.64%)。

表3 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腧穴所在部位频次

2.4 关联分析结果

使用python语言编辑分析脚本对106条处方中出现的41个主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90%。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时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重要性的衡量,置信度是对关联规则准确度的衡量[7],符合要求的组合共13组。其中支持度在15%以上的穴位组合有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及中髎-次髎。详见表4。

2.5 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并分类,用来描述数据及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并将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簇中[8]。本研究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应用频率>10%的13个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获得的树状图见图1。

表4 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腧穴关联规则

图1 应用频率>10%的13个腧穴聚类树状图

根据图1所示,13个腧穴被分为两大类,“三阴交”为一类,其余12个腧穴为一类,可见三阴交为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的重要穴位。

3 讨论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基本病机是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本研究结果表明,频次排名前三的穴位包括三阴交、中极及阴陵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起到振奋气机、通利小便的作用。中极为膀胱的募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功能,从而助气化以通小便[9]。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 五行属水,阴陵泉具有通利小便的功效,明代李梴《杂病穴法歌》就记载有“小便不通阴陵泉”。

经脉中频次使用排名前三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可见癃闭病位在膀胱,小便正常排出有赖于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失常则致排尿困难。《灵枢·经脉》指出:“膀胱足太阳之脉……络肾属膀胱”,故取膀胱经腧穴调节膀胱气化功能可治本经病症[10]。《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足太阳脾经病候中有“是主脾所生病者……水闭”,可见癃闭与脾密切相关,故多选脾经腧穴助运化水液及调节水液代谢。任脉乃阴脉之海,调节全身阴经经气,行于腹部正中,主治腹部局部病症和相对应的内脏器官疾病,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小腹部,故取任脉相关穴位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多由手术、外伤致神经损伤所致,辨证多属本虚标实,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任脉能标本同治、益气启闭、行气活血调节膀胱气化功能[11]。

从主穴关联规则结果而言,相关度较高的穴位配伍有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和中髎-次髎。三阴交穴浅层关联的隐神经连于脊髓L2~L4节段,中层关联的胫神经连于脊髓的L4~S3节段;深层关联的腓深神经连于脊髓L4~S2节段,这些脊髓节段均是调控腹部内脏器官的重要低级中枢所在,具有调控腹部内脏器官的功能[12]。针刺三阴交可通过反射弧传到脊髓后根激发腰骶部排尿中枢,引起反射性排尿[13]。阴陵泉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隐神经是由第2~4腰神经前支后股组成的股神经中最长的分支,连于脊髓L2~L4节段;深层分布有胫神经,胫神经是由L4~L5和S1~S3脊神经的纤维组成,连于脊髓的L4~S3节段。足三里穴下有腓深神经,针刺足三里时刺激传输到L4~L5和S1~S3脊神经,针刺的信号传递能够到达脊髓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膀胱疾病产生作用,有效治疗尿潴留[14]。次髎与中髎分别位于第2、第3骶后孔处,内有支配膀胱等盆腔脏器的骶神经,该穴可直接刺激骶神经根所传出神经,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有利于形成排尿反射[15]。这3组相关度较高的穴位配伍体现了两种配穴原则:三阴交-阴陵泉、中髎-次髎遵循按经配穴中的本经配穴法;三阴交-足三里遵循按经配穴中的表里经配穴法。由此可见,临床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配伍选穴的依据有二:①多源于现代解剖理论,所选穴位所处解剖位置大多与膀胱神经节段关系紧密,通过神经通路刺激骶髓排尿中枢协调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的收缩、舒张运动从而引起排尿反射;②临床上为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更倾向于选择有一定配伍原则的腧穴组合进行电针治疗。

从聚类分析结果而言,共分为两大类,“三阴交”为一类,“关元、阴陵泉、次髎、足三里、中极、气海、会阳、下髎、上髎、中髎、膀胱俞、水道”为一类,作为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常用腧穴与传统文献研究结论一致[16-17],即循经取穴多取任脉穴、膀胱经穴及脾经穴,分部取穴则多取下肢、小腹及下背部穴。发现三阴交在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研究中都显示了其在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的重要性,是穴位配伍选择时的高频穴位。

引起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原因很多,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电针治疗下运动神经源性尿潴留选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临床常选择“三阴交”配伍同名经、表里经腧穴或是近部选穴如“次髎-中髎”组成电针穴位处方。但在研究中也发现目前临床文献样本量较小,一些早期的临床观察文献证据级别不高,缺少循证医学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故结论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来验证。

猜你喜欢

阴陵泉运动神经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围刺阴陵泉治疗膝关节鹅足区运动性损伤疗效观察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旅途止泻按脾腧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