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2020-09-15贾长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手术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为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手术;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71-01引言

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病,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等,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DVT也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中患者为48例。对照组:28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48.7±4.6)岁;骨盆骨折28,胫腓骨骨折20例。试验组:27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49.5±4.8)岁;其中骨盆骨折27例,胫腓骨骨折21例。两组之间的自然资料经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有(1)全面性健康教育:术前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收集起来,对出现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进行客观的分析,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告知患者,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叮嘱患者禁烟酒,多休息,养成规律性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给患者按摩小腿,目的是有助于肌肉的被动收缩。给患者介绍骨科康复的相关情况,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2)运动锻炼:将其患肢适当抬起,可将软垫垫在膝盖下以此有助于血液循环,保证静脉血液回流正常。评估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给予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直腿抬高以及股四头肌收缩活动等,以便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采用空气压力泵间接性对下肢进行压迫,促进其血液的流动,确保瓣膜功能的正常。对于术后运动功能未恢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患肢按摩,注意按摩力度的把握,防止影响创口的恢复,对于运动能力恢复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致力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减少。足踝被动运动:患者左手固定足踝,右手将前足紧握进行踝关节外伸、屈伸运动以及足内外翻运动等,30次/min,环转运动15次/min,注意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以免过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腓肠肌挤压运动:患者左手抬高下肢,右手有规律的挤压腓肠肌,间隔1s一次,3~5次/min。注意运动锻炼时患者要保持清醒,减少损伤。(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饮食计划,要遵从营养均衡的原则,多食水果蔬菜;为了预防便

作者简介:贾长琳,汉,1987.1.3,籍贯:山东济南,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专业:骨科,研究方向:护理学。

秘,需要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疼痛感。(4)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来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通过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其护理需求,并给予满足。(5)物理预防措施 物理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电刺激仪等。弹力袜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的25%~45%。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时不要超过装置所规定的使用时间,当装置出现问题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患者感觉不适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停止使用;治疗部位有人造材料时,应在专科指导下使用。电刺激仪治疗可以刺激腓肠肌,循环驱动器的节律性正压或负压可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物理预防措施可以在手术结束后当天开始应用,但有合并坏疽、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其他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对比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降低,其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对比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17%,将其和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83%作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下肢骨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状,有研究显示,其致病原因与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等外在因素有关。也有研究显示,其致病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内在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等有密切关联。临床治疗中,对于血栓较轻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机械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够有效治疗。而对于症状较重且存在顽固性血栓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使用综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其形成更为严重的静脉血栓,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显琼,蒋志琴,李志芳,等.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6):49.

[2] 张娜,营敏荣.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对预防其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6):241-242.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手术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联合用药临床观察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