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对情绪调控的探讨

2020-09-14张淑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自主意识体育教师情绪

张淑星

摘要:人的一生都在和情绪打交道。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人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但情绪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后果却是不一样的,却是有好坏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情绪,控制好情绪。作为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这里主要想通过课堂中的几个案例,阐述在校学生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和在体育课堂中学生情绪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材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的一些想法,从而做出的一些应对策略,以供自己以后及同行们上课时一个小小的参考或一个小小思考。

关键词:情绪;课堂教学;体育;体育教师;自主意识;情绪的影响;情绪调控

在一堂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不是心理医生,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医生一样精准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做出心理上的指导。体育老师就是体育老师,但体育老师也有自己的武器,那就是体育上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嘛,就是“玩“,或者更高层次点认为体育是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但他们从没考虑过体育还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体育可以进行心理调控。经常体育锻炼的人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育锻炼可以让人放松心情。

1.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中学生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中学生时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开始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的情绪是丰富的,随性的,很多时候自己对情绪也是不可控的。在学校中,他们的消极情绪来源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外部的。天气的阴晴、大气压的强弱、学习氛围紧张程度、学校的大型事例的安排、人际关系的好坏、每次月考或模考的发挥程度、班主任的评价等等,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心情或情绪。

另一个来源于内部的。首先是学生的健康状况(譬如学生的例假,感冒,运动损伤,残疾等等)。其次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则是学生的性格使然。外向的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情绪高涨,无所畏惧,什么都想尝试,动作幅度大,有一种拼命三郎的感觉。再次是学生的認知能力。 如在一次耐久跑的教学中,一个女生出现了肚子痛、呼吸困难、双脚乏力等,她就认为自己不行了,不愿意继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是人际关系的缺失。学校是一个小团体,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一个女生课后问我,为什么别人都不理她,她感到很困惑,这甚至影响到了她学习的境地等等。

2.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情绪影响

2.1 体育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决定的。教师情绪的把控度,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临另一个要素——学生,在初中时代的学生,性格还没有完善,情绪多变不稳定,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绪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体育教师面对多班不一样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内容、多变的天气(特别是很冷或高温)、场地的限制、突发状况的发生,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有一个稳定的情绪。

2.2  教学内容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知、难易程度的预判、熟练程度的掌控能力,这些都能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

2.3  场地器材的安排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队伍的有效调动是评价体育课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很考验老师的上课功底。不同的教材、场地的大小环境条件、上课人数等等,都要老师精心思考布置场地器材的。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学生的上课情绪。

2.4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对情绪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学生上课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3.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应用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协调活动来调控情绪,这是不容质疑的,但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我所关心的是一个体育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来调控学生的情绪,选取什么样的教材来迎合学生的情绪,使这堂课能顺利完成或更好的完成。只有教材与学生的情绪合理结合,才能让我们的上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3.1 让教学内容刺激”内啡肽”调控学生的情绪,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

学生情绪低落时,在生理上表现为生理指标下降,机体处于消极状态,外部表现为反应不灵敏或者说有点迟钝,视觉上动作僵硬不协调,感觉上没有力气,如果教师没有果断采取干扰,那么这一堂课是很难进行的,或者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我们就及时的调换教学内容,改为中等强度的练习会更好,学生通过释放一定量的汗液,达到释放不良情绪的目的。

3.2 教学内容刺激“杏仁体“调控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早在2013年英国《自然、神经学科》杂志就刊登报告说,大脑中与社交能力有关的杏仁体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交圈子的大小。杏仁体越大的人,越能体会和理解他人,而得到学生之间相互的谅解。我们课堂教材有时候就需要杏仁体的出现,才能发挥课堂最大优势,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目标也要求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之下,它的大脑思维活跃,行动力强,发散思维占主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增强。

4.让教学内容刺激“多巴胺”调控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上课适应性

随着一些考试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或大部分精力会放在学习上,体育课中学生会表现的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看上去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学生不是真的没有精力,只是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运动机能假下降,做什么事情情绪都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上课时需要让学生快速的恢复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才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学生是我们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绪状况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关注的。学生的情绪状况与我们的课堂效率是成正比的,相辅相成的。要想上好体育课,学生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上课情绪,学生的优质情绪能提高我们上课的课堂效率。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控,改善学生的情绪,不只是我以上提到的几种,还有很多。我们老师要像爱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帮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吴汉荣,徐海宴、情绪健康教育对学生情绪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1):9-11.

猜你喜欢

自主意识体育教师情绪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培养自主意识,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