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研究——基于2005—2018年的数据分析

2020-09-14蒋馨岚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布点工学比例

张 征,蒋馨岚

【大学之道】

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研究——基于2005—2018年的数据分析

张 征1,蒋馨岚2

(1.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贵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05年到2018年间,贵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贵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布点和招生人数都有较大规模增长,然而其科类结构变化幅度却不显著。面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存在专业规模扩张幅度过大,专业招生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专业布点趋同等问题。今后,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合理规划专业规模;高校要理性办学,铸造专业特色;第三方机构要充分发挥评估功能,客观评价高校专业质量。

本科专业; 规模; 种类结构; 专业调整

长期以来,贵州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反映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6%,而同期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8.1%。[1]可见,贵州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因此,贵州还将有序推进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其次,从高水平大学的数量来看,目前仅贵州大学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且贵州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较多,以至于高水平大学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有限。再者,从院校隶属关系来看,贵州没有中央部委所属院校,也即是说,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缺乏来自中央部委的外部资源与政策支持。另外,从省域高校分布结构来看,贵州高校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市州,高等教育结构重心偏低,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关系密切,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能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撑,提出更加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而高等教育又将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供给宝贵的人力资源和高品质的研究成果。当前,贵州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贵州重视经济发展的努力分不开。与此同时,也为贵州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积蓄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必将进一步推动贵州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在贵州正处于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推进的关键节点,客观认识其自大众化以来本科专业扩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明确今后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专业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平台,也是高校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专业结构不仅反映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与培养质量,而且集中体现着高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回应状况。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宏观质量的立足点。[2]不少研究者结合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相关研究指出,贵州经济发展与其高等教育规模不对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冲突与脱节。[3]一方面,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贵州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且教育投入还存在滞后效应,数据模型显示,贵州财政性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在7年后方能体现出来。[4]所以,加大贵州高等教育投入不仅必要而且也很重要,要有超前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战略布局,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助力产业快速发展。[5]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贵州高校的专业结构和发展规模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6]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陈旧、专业适应面窄、专业办学质量亟待提高等。[7]另外,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因此,贵州高校专业结构要突出民族地区地方特色学科和学科特色来形成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上也要充分体现办学特色。[8]总体而言,贵州高等教育面临着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平衡布局等多方面的挑战。[9]需要指出的是,既有的研究成果多是经验总结,缺乏相关实证分析,这既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也为本研究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本研究拟采用实证的方法来描述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分析其专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

区域高校专业结构研究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课题,历来备受高等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专业设置种类可以反映区域高校专业设置的丰富度;专业布点个数能够反映区域高校专业布点的密集度;专业招生人数则反映区域高校专业招生的容纳度。因此,本研究将从专业设置种类、专业布点个数和专业招生人数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区域高校专业结构。另外,再分别从规模和科类结构两个层面来对上述专业结构的三个方面逐一展开具体分析。规模以数量来统计,而科类结构则按通行的学科类别来分别计算。现行的学科专业分类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二是按照传统的文理大类来划分,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统称为理科,而其他学科门类则统称为文科。

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教育部编辑出版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5年版),该大全详细统计了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状态数据;二是贵州省教育厅发布的年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以2005年作为本研究的起始年份,是因为当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1%,处于贵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期。[10]而以2018年作为本研究的截止年份,一方面是由于2018年是目前所能获取到最新数据的年份,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前贵州高校专业现状;另一方面,2018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35%的时候,通常将之视为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的标志,因此,当前贵州正处于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的关键节点。从2005年到2018年,时间跨度为13年,从这样长的一个时段来观察区域高校专业结构,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设置变化

1.专业设置规模

2005年,贵州有19所本科院校,共设置148种本科专业(见表1)。2018年,贵州本科院校数量增长到29所,其中新增10所,较之2005年院校总数增幅高达52.63%;当年,贵州本科专业种数增加到249种,新增本科专业101种,增幅为68.24%。无论是从院校数量而言,还是从专业种数而言,贵州高等教育的扩张幅度都相当可观。除哲学外,其他11个学科门类都增设了新的本科专业种类,其中,工学专业种类增加最多。这是由于工学门类之下的专业种类丰富,为新设专业提供了扩张空间;其次,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贵州经济建设亟需各种工程专业人才,强劲的社会需求有力地推动着工学专业种类增长。其次,医学专业种类也获得了较多增量,这与贵州医科类院校的快速扩张分不开;同时,医学专业直接服务民生需求,对于医疗人才相对匮乏的贵州而言,大力发展医学专业具有现实急迫性。再者,管理学和艺术学专业种类增量也较大。管理学是社会应用面较广的学科门类,新增专业种类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艺术学则由于其学科单列之后,专业划分更为多样,且学科准入门槛不高,所以,各院校在已有艺术学专业的基础上纷纷增设新专业。贵州高校在本科专业种类方面的大幅增长,实际上是高校应对办学规模扩张而采取的因应之策,这有效化解了因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扩招压力。

2.专业设置的科类结构

从本科专业所属的12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种类的结构比例变化值为10.29。具体分析发现,各学科结构比例变化不显著。其中,结构比例升幅最大的是医学,其次分别是艺术学和经济学。医学和艺术学的结构比例升幅较大,是由于医学专业的初始规模较小,再加上其增量也较大,所以,使得其结构比例增长最多。结构比例下降最剧烈的是理学,其次是管理学和工学。相对而言,理学专业的应用性比工学专业弱,对于步入大众化阶段后的贵州高校来说,他们更愿意增加工学本科专业,因此,理学专业种类的增量较少。而管理学和工学的专业种类初始规模并不小,且近年来的增量也不足够大,所以,其结构比例呈下降走势。尽管各学科结构比例有升有降,但从总体上来说,各学科新增本科专业种类进一步丰富了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为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可能。

从文理学科大类来看,贵州高校文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63种增至2018年的108种,增幅为71.43%;理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85种增至2018年的141种,增幅为65.88%。文科本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42.57%升至2018的43.37%;理科本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57.43%降至2018年的56.63%。计算可知,文理学科专业种类的结构比例之差从2005年的14.86%缩小到2018年的13.26%,不难发现,大众化以来贵州高校文理学科之间的专业科类结构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其本科专业设置结构仍然以理科为主。

(二)专业布点变化

1.专业布点规模

2005年,贵州高校共有本科专业布点447个;2018年,其布点总数增至1044个,共新增597个,增幅为133.56%(见表2)。较之本科专业设置,贵州高校本科专业布点的增幅更大。一般来说,增加专业布点比新增专业种类要更容易,所以,高校专业布点的增加幅度显著。[11]区域高校每新增一种专业,都会对区域内其他高校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其他高校竞相增设相同的专业布点,特别是对一些新兴热门专业而言,会造成区域内高校一哄而上的局面。从贵州高校专业布点的数据统计来看,布点重复过剩的现象颇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当前受考生追捧的一些低门槛热门专业,这不利于高校办出专业特色。从校均专业布点个数来看,2005年贵州高校校均本科专业布点数为23.52个,到2018年其校均本科专业布点数升至36个,可以看出,贵州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效益已有较大改善,但与全国校均60.2个本科专业布点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12]

专业种均点数是反映区域专业布点频度的衡量指标。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的种均点数从2005年的3.02个增至2018年的4.19个,增幅为38.74%。在种均点数方面,法学和医学的种均点数有所下降,哲学和历史学的种均点数保持不变,而其余学科的种均点数则均有提高。其中,文学的种均点数最高,高达为6.47个。这是因为文学专业对办学条件和资源投入要求不高,办学成本相对低廉,办学模式容易复制。相关研究也指出,文学本科专业获得大幅度扩张是我国大众化时期高校专业扩张的普遍现象。[13]尽管医学新增专业种类较多,但医学专业种均点数却有所下降,也进一步表明,医学专业办学门槛较高,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和实验实践基地做支撑。从专业布点规模来看,工学、管理学和理学的布点个数分别位居前三,其布点总和占贵州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半壁江山。

表1 2005年和2018年贵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模和科类结构

注:*表示该值是各学科结构比例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

数据来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历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的相关文件(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903/t20190329_376012.html).

表2 2005和2018年贵州高校本科专业布点的规模和科类结构

注:*表示该值是各学科结构比例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

数据来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历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的相关文件(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903/t20190329_376012.html).

2.专业布点的种类结构

从本科专业所属的12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变化值为19.09,其变化程度要高于专业设置,并且各学科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有着一定差异。结构比例升幅最大的是工学、艺术学和教育学。在工学和艺术学本科专业种类增加的基础上,其专业布点增量也较为显著。教育学是专业种类规模相对较小的学科门类,尽管各高校新增专业布点数不多,但其布点结构比例也有显著增长。除上述学科外,其他学科的结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法学专业下降幅度最大。这是由于受就业形势影响,法学专业社会需求量有限,法学专业布点增量较少,因此,法学专业结构比例下降。其次,结构比例下降较大的还有管理学、医学和理学。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布点总量而言,部分学科专业布点增速减慢,因而,其结构比例势必会有所下降,这反映了专业布点背后各学科增长速度的此消彼长。

从文理科的角度来看,文科专业布点由2005年的241个增至2018年的542个,增量为301个,增幅为124.90%;理科本科专业布点由2005年的206个增至2018年的502个,增量为296个,增幅为143.69%。文科本科专业的布点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53.91%降至2018年的51.92%。理科本科专业的布点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46.09%升至2018年的48.08%。随之而来,文理学科之间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之差由2005年的7.82%降至2018年的3.84%。可见,文理学科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之差在逐渐消弭,虽然文科结构比例略占优势,但已呈现文理本科专业布点结构均衡的局面。

(三)专业招生变化

1.专业招生规模

2005年贵州高校招收本科生31226人,2018年本科招生人数为93594人,增量为62368人,增幅为199.73%(见表3)。较之专业设置种类和专业布点个数两个方面而言,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幅最高,这与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宏观政策分不开。在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基础上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做大招生规模,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快速地将贵州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本。[14]此外,大幅扩张招生规模,还有着缓解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考量。至今,贵州尚无中央财政资助的部委属院校;且大众化以来贵州又新增了一批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可见,贵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和院校自筹经费。所以,只有尽可能多地扩大招生规模,才能获取更多的生均教育经费和学费收入;并且,扩大专业招生规模还能有效分摊专业办学成本。特别是对未获得地方财政资助的院校而言,他们对学费的依赖性更强,有着强烈地扩张冲动。

从各学科门类的专业招生规模来看,工学专业招生规模最大,高达21121人,其次是管理学和医学。工学和管理学在本科专业设置和本科专业布点方面都有着显著增量,所以,其招生规模也自然较大。由于贵州有多所医学院校,尽管其医学本科专业布点增量不多,但其招生规模却有大幅增长。工学、管理学和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最大,这与贵州人才需求相吻合,贵州经济社会建设亟需电力开发人才、烟酒制造业人才、能源与原材料业人才、电子信息人才、生物制药人才、旅游人才和现代服务与贸易人才等八类本科人才,这分别对应着工学、管理学和医学学科专业,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会计学等。[15]

2.专业招生的种类结构

从本科专业所属的12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招生的结构比例变化值为29.69。与专业设置和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变化值相比,其变化程度最大。各学科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也有着较大差异。在招生人数方面,医学专业是科类结构比例上升最大的学科,其次是教育学和管理学。这是因为医学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布点两个方面都有较大规模增长,因此,其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管理学在布点结构比例方面虽然呈下降态势,但其招生人数的结构比例不降反升,表明其点均招生人数较多。而教育学专业则由于其初始年份的招生人数相对偏少,因此,在规模扩张之后,其专业招生的学科结构比例出现了较大增幅。另外,结构比例下降最大的学科依次是文学、理学和经济学。尽管文学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布点方面的科类结构比例仅有轻微下降,但其在专业招生方面的结构比例却下降最为剧烈,这表明文学本科专业报考意愿持续走低,其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和规格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经济学在专业设置方面的结构比例呈上升走势,但其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所以,其专业招生的结构比例也随之下降,从某个侧面也反映出经济学专业的热度已经开始降温。

从文理科的角度来看,文科专业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17837人增至2018年的48221人,增量为30384人,增幅为170.34%;理科专业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13389人增至2018年的45373人,增量为31984人,增幅为238.88%。文科专业招生人数的科类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57.12%降至2018年的51.52%;理科专业招生人数的科类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42.88%增至2018年的48.48%。文理学科之间专业招生人数的结构比例之差由2005年的14.24%降至2018年的3.04%。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贵州高校专业招生的科类结构比例呈现文科略多于理科的态势。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专业规模来看,贵州高校在本科专业设置、布点和招生方面都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当然,专业招生的规模增长幅度最为显著,其次是专业布点的规模,再者是专业设置的规模。贵州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11%增长到2018年的36%,从而快速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这与高校专业规模扩张密不可分。规模扩张不仅是量的膨胀,同时也使贵州高校专业结构发生了系列变化。工学在专业设置、专业布点和专业招生方面的规模均位居各学科之首,表明贵州经济建设急需大批工学专业人才,工学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次,管理学的专业招生人数超过文学,使其在专业布点和专业招生方面的规模成为仅次于工学的第二大学科门类。尽管医学在专业设置和专业招生方面的规模也有了显著增长,但由于医学专业办学准入条件与标准较高,较难在短时段内迅速扩张,所以,医学所获得的专业规模增量实属不易。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艺术学在专业设置、布点和招生方面皆稳步扩张,其办学规模几乎要追平理学。虽然现代社会对艺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但从最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排行榜来看,艺术学专业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密切关注贵州高校艺术学专业的规模扩张问题,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文学和理学专业基础性强,尽管这两个学科在贵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规模增长,但其增长幅度较为有限。

表3 2005和2018年贵州高校本科专业招生的规模和科类结构

注:*表示该值是各学科结构比例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06)(http://stjj.guizhou.gov.cn/tjsj_35719/sjcx_35720/gztjnj_40112/);贵州各高校官网发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

从科类结构来看,贵州高校在本科专业设置、专业布点和专业招生方面的科类结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而言,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随着入学人数的增长,专业总量会相应扩张,同时也会带来专业结构的巨大改变。13年来,贵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布点和招生人数都有较大规模增长,其中本科专业设置种类增长了1倍多,本科专业布点数量增长了2倍多,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增长了约3倍;但是,从上述统计分析数据来看,各学科之间的结构比例变化却不够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贵州高校本科专业规模只是在原有结构比例上的相应放大,并未出现大众化阶段的结构性变化,因此,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尽管贵州高校工学专业规模最大,但是工学的专业招生结构比例反倒出现了下降。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又擘画了“云上贵州”蓝图,在贵州工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形势下,要落实贵州的经济发展目标离不开大量的工学专业人才。然而,当前贵州高校却未能快速扩张工学专业规模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另外,作为农业大省,农学与贵州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密切相关,在贵州高校规模扩张中,农学的结构比例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甚至还有所下降。在文理学科结构比例方面,理科专业布点和专业招生的结构比例有小幅度下降,但并未改变贵州高校专业结构的基本面貌。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布点社会急需专业,开展专业结构调整,这样既可以迅速回应社会提出的人才需求,也有利于高效配置有限的办学资源,避免在专业结构固化之后再作调整而带来的资源误置。

基于以上分析,贵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专业规模扩张幅度过大。在贵州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要保证新增专业的建设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理科专业对教学的实验设备要求较高,学校为专业建设提供必备的实验条件是决定专业办学质量的前提。万人规模大学已是民族地区高校的普遍现象,然而,教师规模扩张的速度远不及专业招生规模扩张的速度,由此导致民族地区高校生师比逐年攀升。[16]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下,贵州专业规模扩张应摆脱低水平发展的陷阱,适当控制扩张幅度,推动专业结构调整从学科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17]二是,专业招生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对社会紧缺专业来说,高校现有的专业招生规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例如,2018年贵州高校仅有12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布点,共招收了1200人,这样的规模远远满足不了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求。而某些文科专业已经被列入高校就业红黄牌榜多年,但其专业招生人数却并未做相应调减。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18]三是,专业布点趋同。面对规模扩张的任务,贵州高校增设了不少“短平快”的社会热门专业,这些新增专业一方面占用了学校原本就很紧张的办学资源,同时,也导致这些专业招生人数过多、毕业生就业困难。对高校而言,专业布点趋同,既不利于办出特色,也不利于提升专业结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来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继续推动专业结构调整,无疑是贵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心工作。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合理规划专业规模。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之下,高校发展规模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承担宏观指导职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制定高校中长期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目前,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可以预见,今后贵州高等教育还将要有一段大规模扩张的发展时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未雨绸缪,有序推进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通过“增量”改革来设置和布点一批贵州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本科专业。其次,高校要理性办学,铸造专业特色。贵州高校具有后发优势,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基础,面向行业企业,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学术引领,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19]贵州高校地处西部民族地区,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不利条件,但同时也有着东中部高校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所以,贵州高校要扬长避短,铸造专业特色。尤其是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背景下,贵州高校要充分利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促进地方开发,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0]然而,受专业调整的“路径依赖”影响,目前贵州高校所实施的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后期的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贵州高校要采取措施,注重专业特色建设。[21]再者,第三方机构要充分发挥评估功能,客观评价高校专业质量。第三方机构能够克服政府宏观管理的缺陷与不足,可以客观地反映高校专业结构现状及问题,是督促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贵州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或国际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认证与评估,对专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 贵州省统计局.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03] http://www.gz. stats. gov.cn/ tjsj_35719/tjgb_35730/tjgb_35732/201904/t20190404_3789972.html.

[2] 顾永安.专业结构研究现状及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7(7):28-33.

[3] 罗明华,李勇林,罗希.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资困境及对策——基于贵州高校的探索[J].贵州社会科学,2007(9):119-123.

[4] 肖小虹.贵州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8):119-122.

[5] 叶通贤,顾久.省域竞争力视阈中的贵州高等教育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11):114-117.

[6] 韦文华.国发二号文件背景下贵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5):199-202.

[7] 万秋月.贵州民族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06(1):34-36.

[8] 梁超.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79-181.

[9] 曾羽.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12-15.

[10]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EB/OL].[2017-09-25]http://www.guizhou. gov.cn/ zfsj/tjgb/201709/t20170925_825728.html.

[11] 雷洪德.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6):24-30.

[12] 邬大光.本科教育基因六大特征解析[N].光明日报,2018-11-27.

[13] 雷洪德.文学本科专业规模大发展的原因与代价[J].大学教育科学,2011(3):28-33.

[14] 陈厚义,刘斌,张强.贵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5):58-61.

[15] 刘家义.人事厅发布本年度人才开发需求专业目录4.93万人才需求中有8类重点[N].贵州日报,2005-01-06.

[16] 张征.民族地区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7):4-8.

[17] 闫广芬,张磊.高校专业结构地区治理需跨越“低水平发展陷阱”——基于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的耦合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8-14.

[1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Z].[2015-08-17] http://www.gov.cn/ zhengce/ content/2015-08/17/content_10097.htm.

[19] 刘树琪.突出适应社会发展导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55-57.

[20] 薛阳.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9(1):202-205.

[21] 张征.民族院校专业结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6):49-52.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Setting Of Guizhou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Data Analysis from 2005 to 2018

ZHANG Zheng1,JIANG Xinlan2

( 1.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

From 2005 to 2018,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uizhou, the setting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placements and enroll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have increased on a large scale, but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disciplines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the structure of undergraduate major sett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ha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expans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cale, lack of scientificity in the preparation of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plans, and the convergence of professional distribution. In the future,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should strengthen macro guidance and rationally plan the scale of majors; universities should run schools rationally and cast their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third-party institution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evaluation functions and evaluat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objectively.

undergraduate major setting, scale, discipline structure, major adjustment

G648

A

1673-9639 (2020) 04-0024-09

2020-05-11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行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20YJA880085);教育部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研究基地一般课题“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PJW150022003)。

张 征(1978-),男,湖北京山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民族教育。

蒋馨岚(1972-),男,侗族,湖南永州人,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陈昌芸)(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布点工学比例
盐工学人
——宋辉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人体比例知多少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组成比例三法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