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2020-09-14刘蕾王哲赵静郭广春

癌症进展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微血管门静脉影像学

刘蕾,王哲,赵静,郭广春

南阳市中心医院CT室,河南 南阳473009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较为常见,临床主要采用肝移植、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但HCC具有较高侵袭性和转移性,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1]。血管侵犯是HCC复发、转移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分为大血管侵犯和二级及以上肝静脉或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作为其中之一,其在显微镜下主要显示为内皮细胞衬覆血管腔内可见肿瘤细胞巢团,多见于门静脉及其分支,而在肝静脉分支中较为少见[2]。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3-4],微血管侵犯是HCC血管侵犯的早期阶段,是根治手术、肝移植后复发、转移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肿瘤浸润出现早期转移标志。目前,HCC微血管侵犯术前检查主要为肝脏穿刺活检,但其作为有创检查患者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且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因此,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金标准仍是术后病理组织检查,但检查结果具有一定滞后性。随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各项术前微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层出不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ecs helie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在微血管侵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6]。因此,本研究探讨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肝癌根治切除术的HCC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7]相关诊断标准;②均为单发肿瘤,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③MSCT检查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且检查时间与手术时间间隔<1个月;④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能正常获得研究所需数据;⑤影像学资料均未发现大血管癌栓形成。排除标准:①既往恶性肿瘤史、恶性肿瘤治疗史,近期其他手术史;②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及全身系统疾病、出现远处转移等;③腹腔存在大量积液。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0例HC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的微血管侵犯情况分为侵犯组(n=54)和未侵犯组(n=66)。侵犯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65.33±5.32)岁;病毒感染类型:乙型肝炎病毒:43例,丙型肝炎病毒7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4例;肝功能分级:A级45例,B级9例。非侵犯组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66.09±5.71)岁;病毒感染类型:乙型肝炎病毒51例,丙型肝炎病毒8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7例;肝功能分级:A级52例,B级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毒感染类型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MSCT检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禁食4~6 h,饮水800 ml,采用西门子双源64排128层MSCT进行扫描,参数设定:电压120 kV,电流200 mA,螺距1,层厚0.75 mm。首先对全肝进行平扫,然后将300 mgI/ml碘海醇经肘动脉注射,剂量1.5 ml/kg,注射流速约3 ml/s,分别于30、60、120 s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判定标准:肿瘤边缘光滑,肿瘤边缘在各方位图像上均显示为光滑弧状;包膜,门静脉期、延迟期肿瘤边缘环状高密度影且清晰,包膜环绕肿瘤≥40%;晕征,门静脉期早期、动脉晚期出现条带状强化或环状强化,有延迟期减退呈等密度。肿瘤大小、CT值需进行3次测量后取均值,其中CT值测量需避开坏死、出血及囊变等区域,且不同CT值测量尽可能选同一病灶的相同层面。图像均由2名以上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分析,并对有异议图像进行协商,待结论一致后予以采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MSCT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Kappa值>0.4即存在一致性,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较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的准确度为90.83%(109/120)、灵敏度为 90.74%(49/54)、特异度为90.91%(60/66),且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2)。(表 1)

表1 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照

2.2 影像学指标的比较

侵犯组患者肿瘤大小、边缘毛糙、存在晕征、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高于未侵犯组患者,肿瘤有包膜、动脉期CT值均低于未侵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比较

2.3 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边缘毛糙、有包膜、存在晕征、动脉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AUC值均明显低于上述指标联合检查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图1)

表3 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

图1 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的ROC曲线

3 讨论

HCC约占肝癌的85%~90%,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且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HCC临床疗效已取得了较大提高,但长期预后仍不乐观[8]。HCC的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血管侵犯是公认的HCC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微血管侵犯是其早期表现,且仅在显微镜下可见,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治疗效果[9]。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计数的不断发展,术前影像学检查预测HCC微血管侵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具体影像学表现尚不明确,而MSCT作为近年肝脏疾病常见检查手段之一,其在HCC侵犯中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且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超过90%,这与杨朝林[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SCT检查的图像清晰且稳定,可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能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多时相扫描图像,在肝癌检查过程中准确提供肿瘤供血情况,同时还可探查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否存在癌栓,使其在HCC微血管侵犯检查中优势突出[11-12]。既往研究证实,肿瘤大小是微血管浸润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肿瘤地不断生长,微血管浸润发生概率越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HCC存在为微血管浸润患者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未浸润患者[13]。肿瘤大致病理形态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微血管侵犯,有研究证实在肝癌中浸润型微血管侵犯发生率最高,而单结节伴外生型、多结节融合型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于单结节型[14]。肝癌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法区分其类型,而张雪辉等[15]则认为,可通过肿瘤边缘光滑情况进行代替,即肿瘤边缘毛糙患者的微血管侵犯率较高,本研究也发现HCC存在微血管侵犯患者边缘毛糙程度较高。李强等[16]研究认为,随着肿瘤包膜完整程度减少其微血管侵犯率逐渐增高,本研究结果与此类似,本研究术前MSCT检查发现,HCC未出现微血管浸润患者的包膜相对较多。相关研究证实[17],晕征是HCC微血管侵犯转移部位,且形状不规则、扭曲晕征其微血管侵犯风险更高,本研究也发现HCC微血管浸润患者晕征存在比例更高。HCC发生期间患者供血情况也会出现系列变化,而微血管侵犯会使血管内皮细胞附着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增加了门静脉血流量[18-19]。因此,本研究将HCC微血管浸润与微浸润患者动脉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侵犯组患者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高于未侵犯组患者,动脉期CT值低于未侵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东旭等[20]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还对不同MSCT检查指标间对HCC微血管侵犯预测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联合诊断的预测价值最高,这与杜紫雷等[21]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术前MSCT检查对HCC微血管浸润的预测价值较好。

综上所述,术前MSCT检查对HCC微血管侵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一致性较高,其主要是通过肿瘤大小、边缘毛糙、肿瘤有包膜、存在晕征、动脉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指标间联合提供更为详尽影像学信息,进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微血管门静脉影像学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