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2020-09-10陈新平
陈新平
摘 要:项目学习是核心素养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就是先将学生分组,给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互动模式,与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完全吻合。文章就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简单分析研究,以期通过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项目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实践研究
项目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项目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核心、以问题的探究、任务的完成为标志的课堂模式,与新的课堂观、新的育人观基本吻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其中一个学习项目为“钠及其化合物”,本文通过这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谈几点实践性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转化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目的是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的新理念、新的课堂模式和新的教学观念,为项目学习的开展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学中,实施项目学习,作为教师应首先改变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注重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效果更有效。
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教师首先改变灌输模式,改变“教教材”的传统做法,实施“用教材教”,在精心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不同项目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自主先学,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必修一的第三章的教学时,教师应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再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不同项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学,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如设计项目为“钠及其化合物”,让学生通过对钠的结构分析,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因此,教学前,围绕这些知识目标设计任务型的学习项目,以问题驱动的形式,给出学生提纲,让学生利用有效资源自主先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如: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什么?你能根据其结构,说说其化学性质吗?
(2)金属钠具有哪些的化学性质?
(3)金屬钠有哪些重要的化合物?有哪些重要的转化关系?
(4)实验室中应怎样保存钠?应注意哪些事项?
……
这些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打造学生会学、善思、乐探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实现课堂的反转。实现这个目标,项目学习的运用可以助一臂之力。项目学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个性化情景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探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仍然以“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项目为例,教学前,教师应对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把握的前提下,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并且用现代媒体优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对每一个目标任务的完成,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对于该项目学习中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教师在提出问题和任务后,学生的活动分为三步走:(1)让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收获进行充分交流;(2)倾听、讨论;(3)归纳、完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出金属元素的结构的共同点、不同点,呈现出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教师有效地导学,学生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再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提升学习能力,项目学习推动课堂充满活力。
三、注重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活动,可以給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操作实验活动的开展,是项目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实验首先是合作性的学习形式,其次,从实验前的实验设计、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的进行和观察、分析、总结等,都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升实验能力。
如学习“钠及其化合物”项目的子项目“Na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Na的性质很活泼,可以和非金属如O2和Cl2等反应,还可以和水、酸以及盐溶液等反应,现在,请你设计一个Na与H2O的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思考和交流。这个任务的提出后,教师应对学生观察哪些现象给以指导,实验结束后,再请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的关键词而描述,如“浮”、“熔”、“游”、“响”、“红”等,再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钠浮在水面上,是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这个实验的进行,从实验任务的提出、问题的探讨、反应原理的思考、实验后的总结、分析和评价等,充分引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引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会“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被动,而是积极参与、创新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提高项目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注重项目学习的有效评价,通过多元评价的运用,让项目学习更有效、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化学教学更高效。
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023)《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晓宇.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模式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