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020-09-10丘键英

高考·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聋儿聋校聋生

摘 要: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而现有通用手势语的局限性造成了聋儿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难达到同龄正常孩子的水平,那么这些聋儿要深入地體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蕴藏的情感就难上加难。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是聋校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聋校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事,更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的残疾孩子总有一天要走进社会,融入主流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不但要求聋儿要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更要有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因此我们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特别重视他们的情感教育。下面就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教育。

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涉及的情感体验内容也很丰富,有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国情怀、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等等方面。我们在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教育,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或身边的例子来理解这些情感内容,增强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懒狮子和小树,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困难,努力学习本领,学会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并结合学生实地参观工厂的经历,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的难度更大,从而可以借此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掌握一技之能,这样才能在找到更好的工作,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

二、拓展语文教学方式,实施情感教育。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实践中更好实施情感教育。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经验,采用了指导读、做、写三种教学方式进行实施情感教育。

1.通过朗读传情悟道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发音不清、不准或完全不会发音、音节受限制等特点,所以造成了语言发展落后,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的情况。因此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在教学时可以先通过老师深情朗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师生对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最后达到传情悟道的目的。

在教学课文《北京》时,由于班上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北京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神圣又陌生的地方,因此我就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注重关键词、关键句的朗读,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认识我们的首都北京,体会北京建筑物的宏伟壮观,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2.通过课外活动渗透情感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4—6年级)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情感。

如在教学《雨天》这篇课文时,课前先给学生们布置一项课外活动任务,即分组在学校里寻找“活雷锋”,然后上课时让每组学生选一个代表上台说说他们找到的“活雷锋”是谁,做了什么好事?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谈体会,老师对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正面的评价和总结,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总结、评价、表扬中真正理解活动的意义,在此前提下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和学习,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都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3.通过书写提高情感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文字形式进行正确书写是一个比较困难又十分重要的环节。聋生受语言发展滞后和日常简化手语交流习惯的影响,在进行文字表达时,常常写出语序颠倒、成分不全或词不达意的句子,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能用文字正确地书写一个事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是聋生真正融入社会与正常人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实现情感不可缺少的途径。

如在教学《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仿照课文,尝试着以手语方式用课文中学过的方位词及叙述的方法描述自己家乡的面貌,再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把自己描述的句子书写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批改。在注重语序纠正的同时加强修辞手法和优美词语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可以用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怎样用更优美的句子来形容自己的家乡。通过学生自己说、老师指导写、课堂当面改,不但让班上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面貌,而且还在交流中认识其它同学家乡的面貌,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也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实施情感教育。

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我们的聋校语文教学拓宽了更多的渠道。高速处理的计算机能将文字、影像、声音和信息即时结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与学习相关的网页,观看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有配文字的影像资料,通过图文形式帮助聋生更具体、更形象地理解课文背景和内容,同时锻炼聋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正确恰当地运用互联网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先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在观看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启发,让学生与文中主人翁的遭遇、身份产生共鸣,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从而树立聋生学懂学好语文的信心,培养聋生身残志坚、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残疾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但这个教育任务是艰巨的,道路是漫长的,作为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为了聋儿这样特殊的群体能早日融入社会大主流生活,为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丘键英,女,1988年11月,汉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听障方面的任教。

猜你喜欢

聋儿聋校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