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写作并举积累与思考同行

2020-09-10陈燕秋

高考·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作文积累阅读

陈燕秋

摘 要:面对高中生的写作困境,提出作文“抒写性灵”的主张。探讨阅读对性灵写作的作用,构建以积累阅读思考写作为一体的“抒写性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作文困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启发过程。

关键词:高中作文;抒写性灵;积累;阅读;思考

“性灵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为“公安三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晚明公安派的主要文学主张。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强调文章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有“个性”,不人云亦云。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考场作文,为数不少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套。套题、套作现象甚嚣尘上,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与高中语文学科素养背道而驰,与新时代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为此,笔者针对高中生的写作困境提出作文“抒写性灵”的主张,语文教学贵在“性灵”,语文作文贵在“抒写性灵”。

一、作文“抒写性灵”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作文评价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能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近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提出作文的六条作文试题评价标准中有这样两条明确的指标:一是探究性,二是防套性。“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随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防套性,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应试状态下的作文,模式训练使多数学生陷入话语分裂状态,甚至导致话语人格的堕落”。“过去社会舆论抨击高考作文,着眼点在应试八股,讲空话套话。而现在套作的问题更严重,更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

现在,在许多中学为考试和分数忙碌的现实背景下,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中呈现出套作思维、视野狭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心灵乏氧的现象,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缺失了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如何抒写性灵以及怎样学会抒写性灵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作文命题评价标准。通过抒写性灵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来建筑学生的心灵殿堂,拓展学生的人生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成长生命。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感想、有智慧、会观察、会思考、有个性、懂创新、能独立的青年,而不是生硬死板的写作机器。抒写性灵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构建以积累阅读思考写作为一体的“抒写性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作文困境。

通过对高一学生阅读与写作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面对写作存在以下障碍:有的学生面对题目没有思路,不知该如何下手分析审题,只能凭借简单的感受来堆砌材料。有的学生虽有思路,但对写作内容没有把握,写作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偶然性,想到哪就写到哪,记流水账,甚至写作带有极大的臆想因素。而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对问题缺少透彻的认识,流于人云亦云的俗套,没有新颖且具有深度的素材的困境。

面对学生的困境,作为教师,我们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理应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引导新时代的高中生摆脱“套子”思维,培养“抒写性灵”的创新和个性化思维,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引导学生勤奋积累、阅读、思考、写作,教会学生如何从阅读中吸取优质的写作资源,智慧地思考领悟其中的精华,适当地生成内化为写作的各个要素,发展阅读与写作的个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抒写性灵的能力。

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启发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两个板块一直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人程瑞礼讲“勞于读书,逸于写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或文学来分析、讲解,读与写脱节,写作积累缺失,忽视把对阅读的思考迁移到写作当中的针对性训练。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进行学生“抒写性灵”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秉着阅读与写作并举,积累与思考同行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启发过程。

学生的作文构思模式通常是:借助心中已有的与题目相关的作文素材来启发其对题目的思考并作文,否则很难有灵感并下笔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不是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启发过程。笔者采取一种更高效的抒写性灵的作文教学模式——积累·阅读·思考·写作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劝学》这篇经典课文时,就把重点放在先明确古人的思想主张,然后补充拓展一些现代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语境下古人的看法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然后再借古人的这篇范本来进行专门针对论证方法的的微写作训练,把经典课文阅读教学课变成了阅读与写作结合课。写作前老师向学生分享一些新鲜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思考,分析例文的写作技法和句式特点,借鉴仿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启发迁移到写作中去。学生对这样的重写前“诱导”的作文指导新路径比较认可,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四、充分挖掘语文课实践性特点,尤其在高一、高二阶段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活动。

例如读写结合的微写作、师生共读、读书汇报会、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思考感悟等,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通过阅读与写作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的阅读分享课、微写作等读写活动普遍都很喜欢,而且认为这些实践活动对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五、要积极探索阅读内容的选择(读什么)与阅读方法(怎么读)及如何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启迪思想,迁移写作等问题。

很多老师都抱着“多读多写”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但这个理念到底应该落实在哪里,以及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怎样写,却很少有人给出答案。笔者通过建构了抒写性灵的作文教学的四个维度:“积累·阅读·思考·写作”,在日常教学中常向学生提供大量有针对性、经典性、趣味性的阅读素材,不把“多读”变成毫无目标、品味不一的“滥读”。始终关注学生对素材的多元视角的阅读思考与分析,并把思考当作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来抓,并引导学生把对阅读的思考充分反映到写作之中去。

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书单或具体的阅读内容的建议,不停留在理论与口号空谈层面,否则学生要么无从下手,摸不着方向,要么阅读的内容,对写作作用不大。给学生开出具体的阅读书目后,还应规定分阶段完成的时间,落实学生阅读进度的登记和检查读书笔记完成情况,开展读书汇报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来保障和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利用开学第一课、阅读指导课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常态课中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写作的分享引导示范,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以及向学生亲自展现如何通过阅读启迪思想,迁移写作的可感可观的过程,做到真正把阅读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看到、体验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针对当前高中生阅读量不足,读写脱节、写作积累缺失等实际问题,教师应努力探索读写结合内在规律,让阅读与写作并举,积累与思考同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资源,借助阅读启发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阅读与写作的个性,有效地提高抒写性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张开:高考语文作文的类型及评价标准[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3):6-10.

猜你喜欢

高中作文积累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