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涵养家国情怀

2020-09-10陈丽萍

高考·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劳动教育新时代

摘 要:家国情怀是对祖国、民族最深厚而纯洁的感情;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充分挖掘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元素,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时代楷模与榜样激励、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在劳动教育中涵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家国情怀教育

前言: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鲜明导向。家国情怀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的情感为主调,彰显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一种纯洁高尚、浓烈深沉的胸襟情怀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劳动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是彰显劳动价值的需要,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本文拟就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涵养家国情怀作粗浅探讨。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国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劳健体、以劳益美。”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劳动意识”在“实践创新”这一素养中居于首位。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培养塑造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弘扬爱业敬业乐业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时代风气。

二、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蕴含家国情怀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风雨砥砺前行,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无不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奉献和担当。正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进和劳动创造,才推进了国家进步、才增强了民族自信。“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的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锻造劳动品格,培育劳动情怀,增强劳动技能。在新的时代,“实干兴邦”“创造伟大”“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回应时代的需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新时代劳动教育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公民精神、涵养家国情怀。首先,要培养一种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新的时代需要中华儿女戮力同心、赓续奋斗,劳动精神必将是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力量。其次,要树立两个劳动态度。一是“崇尚劳动”,劳动高尚,劳动圣洁,劳动神圣,坚定劳动高尚的信念;二是“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尊重每一份职业,尊重每一项劳动成果,提倡劳动文明、激发劳动热情。再次,要倡导三种劳动行为。一是“辛勤劳动”,不怕脏难,不怕苦累,坚持不懈、竭诚服务和奉献;二是“诚实劳动”,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追求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的统一;三是“创造性劳动”,面对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要大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进开拓,大胆变革,积极创新。

三、加强劳动教育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其中丰富深刻的思想道德伦理有着永恒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敬业为人生的道德修养,主张业广惟勤、爱业乐业的敬业态度,秉持敬业乐群、业以济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理想,是濡养家国情怀极为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蕴含着保家卫国、热爱生活、崇尚劳动、尊亲敬祖等丰富内涵。学校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挖掘劳动元素,培育家国精神。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有感人的形象、美妙的韵律、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蕴,我们可以开展劳动主题的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譬如《悯农》、《观刈麦》等,从而滋养心灵、提纯思想和陶冶情操。中华传统技艺,譬如剪纸、陶艺、年画、皮影、刺绣、泥塑、木刻、木雕等,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让这些传统技艺在校园里“活”起来,能很好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此外,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美德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2.时代楷模与榜样激励。人民需要英雄,时代需要楷模。时代楷模、劳动模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事迹,生动真实,凝结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凝结着伟大的梦想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和团结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尽管不同时代涌现出来的工匠、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各有各的岗位,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风采,但他们都对社会做出了贡献,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岗位具有深厚感情,都敢于承担对事业、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厚重责任。所以,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模范和榜样请进劳动教育的课堂,宣传好他们的人生故事、传递他们的诚挚情感,生動演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入脑、入心、入行,从而有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厚爱国之情,涵养爱国之心,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3.劳动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即教育,实践即教育。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涵养家国情怀,必须重视劳动实践教育。要有序引导学生建设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工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劳动,锻炼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艰辛,收获劳动快乐,养成劳动品格,获得心灵和情感的提纯。建设校园,要引导学生树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理念,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纪律与安全管理、学校绿化美化等建设的责任划分和落实;走进自然,帮助学生与自然界加强互动,引导获得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开启、心性的陶冶;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敬老爱老、保护母亲河、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他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劳动热情和技能;走进乡村,学校要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层面,大力开发劳动教育资源,积极开拓各类“学农”实践基地;走进工厂,了解生产流程,观察生产过程,进行“学工”劳动教育。

4.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评价,劳动教育才能生机勃发,才能绿色发展。首先要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大力扭转因学业负担、家长观念偏差,学校师资不足而出现的劳动教育“淡化”、“软化”的现象,要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烹制基础营养套餐:学前教育阶段的“玩中劳”、小学教育阶段的“养中劳”、初中教育阶段的“习中劳”、高中教育阶段的“技中劳”和大学教育阶段的“创中劳”,通过系列完备的“学中劳”基本课程体系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其次要创新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校要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充分开发各类资源,积极开设手工、维修、家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尝试设计并推进STEAM项目或者创意空间,让学生成为真正劳动者和创造者,体会劳动的乐趣和情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002).

[2]章振乐.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型——以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探索为例[J].人民教育,2019(22):58-61.

[3]司图南.劳动教育的定位及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8(09):1.

[4]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016BZXX001)。此论文系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萍(1974.11—),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教科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劳动教育新时代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