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真相时代微博中的“沉默的螺旋”
2020-09-10李琳
摘要:20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通过研究德国议会选举情况,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沉默的螺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学者谢新洲等的调查结论显示为“沉默的螺旋”并没有从网际中消失。本文以劉某编造谎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事为例,分析后真相时代微博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反沉默螺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5-0085-02
2020年5月30日,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现已被封)发布微博称自己患有哮喘的女儿被老师体罚至吐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并配有大量照片,刘某还称,涉事老师威胁家长、收受钱财。该条微博发布之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获得百万转发量、点赞量,许多网友为提升该条微博的影响力而为其购买头条。5月31日,@广州白云公安公布相关调查情况,刘某承认女儿遭老师体罚至吐血,老师威胁家长、收受钱财等情况系其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中衣服上的“血迹”实际为化妆品和水。
一、后真相时代
在《牛津词典》中,“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1]。近年来,后真相现象递增,反转新闻屡屡出现。
以微博为例,被发布在微博中的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热议,人们诉诸情绪和信念,通过网络炒作推动政府部门介入以及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最终揭开真相或成为烂尾新闻。在刘某编造谎言一案中,最初刘某在微博中声称女儿被老师体罚至吐血,而随着警方的调查,刘某承认上述情节系编造,这个事件也是后真相时代典型的反转新闻。
总结而言,后真相时代有一些共同点:网络的发达大大加快了人们传播信息的速度,也提高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自媒体或个人为达到吸引眼球、获得流量等目的,发布一些片面信息或者主观编造的信息,而网友结合自身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倾向发表意见,主观判断真相,极易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后,与先前信息几乎完全相反的真相则让大部分网友“打脸”。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
微博作为一种公共信息系统,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微博的传播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来源多样化
微博的使用门槛较低,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普通公众,在微博中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只要有微博账号,就可以通过发布微博来传播信息。
(二)传播内容碎片化
网友通过微博传播信息时,由于每个人都具有主观性,认知框架和文化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发布的内容量也存在差异,因此难免片面地传播信息,使信息缺乏系统性、条理性,造成传播内容的碎片化。
(三)“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传播是指信息在分享类的网站传播平台中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用户的分享、转发,达到快速、广泛的传播效果[3]。刘某发布微博之后,通过设置微博抽奖等方式吸引流量,推动网民转发、评论。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提醒主流媒体、微博“大V”、明星关注,甚至为其购买头条、发布带有相关话题的微博,这些方法使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迅速提高了热度,达到了“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三、“沉默的螺旋”案例分析
(一)“沉默的螺旋”定义
在网络热议的过程中,人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同而被孤立,因此他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首先会通过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来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为“优势意见”,如果是“优势意见”,那么他们会勇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如果是“劣势意见”,他们就会转向沉默或者附和。“优势意见”的力量越来越大,并且反作用于更多的不同意见者,迫使持有少数意见的人变得附和或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4]。但“沉默的螺旋”的出现,并不代表着“优势意见”的正确性。
(二)意见环境影响、制约舆论
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由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指的是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利用自身观点影响他人的人[5]。尤其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意见领袖”的粉丝多,信息渠道较为多样化,影响力大,其观点更具有说服性。在刘某编造谎言一案中,刘某的微博被众多网友转发,其中不乏微博“大V”。刘某微博评论里点赞量靠前的评论也几乎全是同情刘某、抨击老师的内容,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其他人的意见。
2.网络水军。“网络水军”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隐藏自己所从属的利益集团的身份,通过收受钱财来制造虚幻舆论,从而达到浑水摸鱼等目的的群体[6]。根据警方的调查,刘某通过注册微信账号、微博等方式冒用其他家长的身份,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并雇请网络水军通过点赞、评论、转发进行炒作,使意见环境失去了平衡。意见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制约舆论,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讨回公道、将坏人绳之以法等思想影响其他网民的意见,不断强化“沉默的螺旋”。
在“意见领袖”“网络水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部分微博网友情绪化地声讨当事老师,对微博中提到的“凌晨两点倒垃圾”等不太符合逻辑的内容视而不见。部分微博网友提出对照片的质疑和对部分不合逻辑的内容的质疑,被“喷”得体无完肤。为了不被绝大多数网民抨击,处于“劣势意见”的网民开始趋向沉默,删除自己的评论甚至注销微博,这是“沉默的螺旋”的重要表现之一。刘某的小号@救救可怜的孩子们以其他家长的口吻污蔑当事老师,并爆出该老师的手机号码,煽动网友情绪,不仅造成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态势,还导致对该老师的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
(三)“沉默的螺旋”加剧了群体极化
凯斯·桑斯坦认为,群体极化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7]。网民本身有同情感和惩恶扬善的本性,表达意见时会受到自己既有倾向的影响。刘某发布长微博,声泪俱下,字里行间透露出身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心疼以及悲愤之情,并在微博中配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在无形中引导着网民的倾向和意见。“优势意见”在传播的过程中会直接导致某种行为的出现,如刘某发布微博之后,许多网友为该条微博购买头条;在当事老师的手机号码被曝光之后,许多网友通过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等方式辱骂该老师。如果有人提出质疑或相反的意见,网民会本能地反驳,强大的“优势意见”不断吞噬“劣势意见”,加上微博本身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不断强化着“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反过来又加剧了群体极化,极易导致“微博判案”。
“沉默的螺旋”加剧群体极化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网友结合网络上的信息,偏向认为当时与坠江公交车对向行驶的女司机是罪魁祸首,甚至将偏激的观点上升到所有女司机身上,网民进行网络暴力与人肉搜索愈发常见。
(四)反沉默螺旋
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反沉默螺旋”现象。“反沉默螺旋”指的是网民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劣势意见”,但仍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持有的意见也可能不断集中,被更多人认同和接受,逆转“沉默的螺旋”,形成“反沉默螺旋”[8]。在刘某编造谎言一事中,即使持有优势意见的人声讨老师,并对少数意见加以排斥,仍有少部分人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既有微博“大V”,也有普通网民。这些力量不断在优势意见的“碾压”中交流汇合,促使更多有相同意见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沉默的螺旋”。
在警方通报事情的真相之后,原先处于优势地位的意见随即开始转变,不再声讨当事老师,而原先处于劣势地位的意见由于本身更加理性客观、更符合真实情况,反而成为“优势意见”,由此意见环境发生了改变,出现“反沉默螺旋”现象。
(五)反思与启示
后真相时代,如何有效地避免“沉默的螺旋”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主流媒体在报道之前,要严格把关,注意核实细节,不能盲目发布或者转发信息,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其次,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尽量降低自身意见对他人意见的影响,充分尊重话语权,给各种意见平等展示的机会。
最后,受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对事情有清醒、理性的认知,减少“被孤立”的恐惧感,正确看待“意见领袖”的意见,不偏激不盲从,冷静发声,共同营造和谐、平衡的意见环境。
四、结语
微博为传受双方提供了双向沟通渠道,增强了网民的互动性,即使是拥有“劣势意见”的网民,也能较容易地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和自己意见一致的网友,从而获得心理认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在后真相时代,“沉默的螺旋”根据微博传播的特点发生了变化,极易变成“反沉默螺旋”。
不仅如此,许多微博网友面对新事件的时候,不再冲动、感性地相信一家之言,不再凭借情感认知和知识框架主观判断事情真相,而是选择理性看待尚未水落石出的事情,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即使是在非理性的意见占据上风的时候,持有“劣势意见”的网友也勇于发声,这是一个崭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周雨坤.后真相时代下舆情反转新闻的分析与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7):52-53.
[2] 彭蘭.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0.
[3] 姚榕.浅谈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以抖音红人李佳琦为例[J].新闻传播,2019(14):145-147.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4
[5] 唐铭卿,余杨.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36):274.
[6] 陈力丹,董晨宇.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1(02):10-13+16.
[7] 袁雨华,艾则孜.微博中娱乐新闻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J].采写编,2020(02):107-109.
[8] 陈丽芳,郭奇文,陈默.新媒体时代“反沉默螺旋”现象与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出版广角,2019(22):83-85.
作者简介:李琳(1999—),女,山东日照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