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克尔面临的“后真相时代”(观察家)

2016-12-30姜锋

环球时报 2016-12-30
关键词:假新闻精英默克尔

姜锋

三组词大致可描绘德国总理默克尔过去两年的政治际遇:“欢迎文化”“大好人”和“后真相”。2015年夏,默克尔总理基于道义理想原则主张对难民采取“欢迎文化”,但到年底时“欢迎文化”遭遇年度词汇“大好人”的冷峻讥讽,激烈的评论甚至称那些被欢迎进来的是外族“入侵者”;2016年则伴随着“科隆元旦之夜”骚乱开始,直到年底圣诞夜前夕位于柏林中心的圣诞市场遭受袭击。

分裂不仅已经发生,而且正在加剧,难民问题正在被“别有用心”的人转换成政治筹码,而作为政治制度核心的政府和社会精英阶层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在此情势之下,德国语言研究所选择“后真相”作为2016年年度词汇,此举一般被解读为精英阶层在告诫民众不要轻信右翼极端的蛊惑,要关注真相,有德国学者认为这也是针对极右政党的舆论攻势。

德国语言研究所这样解释“后真相”:决定公众讨论的不是客观事实和专业观点,而是情绪、感觉和个人的意见,越来越多的人反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为此宁可对事实视而不见,却可接受“显而易见”的谎言。“后真相”一词反映出政治文化在发生深刻变化。就全球而言,美国总统大选提供了互联网社交媒体助推“后真相时代”政治演绎的经典模板,其本质是真理和真相失去了意义,关键是感受和情绪。只要能获得权力,可以不择手段,无所谓道德和伦理。曾经为“互联网自由”欢呼,捍卫“互联网民主”的传统政治精英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关于互联网促进开放、带来自由的神话遭到颠覆,社交媒体被看作是传播“非真相”罪孽的祸首。

2016年,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同盟在多个地方选举中屡战屡败,使她深切地尝到了“后真相”的苦头。新生的极右政党“选择党”却凭借反难民、反“伊斯兰化”的口号节节胜利,成为瓦解默克尔民意和政治基础的主要力量,是德国“后真相”政治生态的最大受益者。有人说,严酷的现实使默克尔终于发现了“感觉”的重要性,德国正在跟随整个西方世界,尤其是从美国和英国刮起的“感觉政治”风。默克尔似乎为她2017的大选谋定了策略,但她并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要对付感觉,管控感觉:先是政府情报部门出面告诫民众,俄罗斯有可能通过制造网络媒体假新闻和假事件干扰大选,之后是政府司法部门出面警告脸书等社交媒体要自我删检不实信息和人身侮辱,否则将处以重罚,再后是联邦立法机构出面,讨论制订法规,惩处制造、传播假新闻假消息的违法行为。不难看出,柏林正掀起一场针对“后真相”社会的反击,这让德国和默克尔在西方政坛上显得独树一帜。

新年将至,默克尔将面临一场“后真相时代”的大选,跟着感觉走不是她的执政强项,可让民众相信她执政的真相和事实却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但她在坚持,这颇有西西弗斯神话的色彩。或许应该进一步反思:选民们不再关注真相的现象与“后真相时代”无关,而是对制度承诺的厌烦,是因为他们久久盼望的变化并没有发生。▲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前驻德国使馆公使衔参赞)

猜你喜欢

假新闻精英默克尔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默克尔即将访美
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