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真实的自己沉默

2016-12-17李鸿锦龙凌云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实名制

李鸿锦++龙凌云

摘要: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反之,当一个人的想法和理论是受到广泛赞同与支持的这种观点就会被大胆的表达和扩散。

关键词:匿名;大众舆论;实名制 沉默的螺旋

中图分类号:B56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然来到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大时代。人们物质文化精神也随之丰富起来,通过媒介来表达诉求的愿望日趋强烈。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我们需要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我们查询知识,获取信息。而是我们将各种信息融汇后,使得自己可以发声。

媒体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社会舆论成为了一种中坚力量,从明星八卦到社会热点事件,民生经济,社会法制无一不影响着每个人也同时被每个人影响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与人的安全距离的增大。都是我们由一个发声者变成一个接受者,我们每天有意无意的在接收别人带给我们的信息,我们逐渐习惯别人随着信息传递给我们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信息附带品。在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评论时,我们的思维就已经被更多的所谓下一条信息占领了。我们没有了自我思考能力就会跟随他接收的信息的舆论导向而跟随变化。对于我国来说,人群基数庞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外来冲击影响力大,沉默的螺旋理论就很容易发生成为现实。而这种现象容易被舆论制造家所利用,宣传自我的思想,制造大众舆论来影响社会安定。

弗洛伊德的魔弹理论正是如此,理论将主导行动的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代表欲望是完全的潜意识,会受到意识的抑止;自我,则负责处理现实世界,很大一部分是有意识的;而超我就是所谓的良知与内在的道德判断。宣传理论家可以借用这一理论,对媒介影响力做出了新的解释:宣传如果能唤起本我并刺激本我压倒自我,那么宣传将会取得最好的社会效应。或者,如果一些宣传手段能使超我把个体的人格推向本我的方向,那么人们阴暗、原始的冲动将变得正常。对于很多大型事件报道者为了博取点击量关注度,断章取义,传播者三人成虎的社会恶性事件不在少数。很多人所说的洗脑,就是这样。

匿名的出现可以说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因为现在的商品流通乃至信息流通,都早已经不再拘泥于熟客。越来越多陌生的人群卷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匿名的利弊,顺应而生。例如在政治问题上,匿名就充分保护了大众的隐私。匿名举报可以在我们的安全受到保障的情况下举报非法行为。就像1973年《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致使尼克松的下台,与此同时这一报道也荣获普利策新闻奖,而这一切就得益于一名匿名者的举报,至今人们不知道这个匿名者是谁,但他无疑大大影响了美国的历史。

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下, 匿名的优点在于,一是操作相对便捷。而实名制必然会需要繁复地填写各种真实信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当对于外界距离越接近自己安全信息范围,人的抵触心理越重,新式犯罪越来越防不胜防的今天,人们当然会把第一选择转变成自身保护。这第一步就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对外透露。从网站利益角度来说,用户的使用度则是第一来源。如果用户对网络实名有抵触心理的话会产生一种极端结果,不注册不使用。就目前大多数网站的盈利方式来看,注册用户越多则其商业利润价值越大。较匿名注册而言,用户拒绝实名注册对网站的损失更为明显,所以网站只能被动接受用户的匿名注册行为。

二匿名的优点在于个人信息的隐秘性比较强。如果信息的隐蔽性不够强就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例如前一段时间美国苹果公司与美国FBI的对战中,其实就是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的战争。而一旦企业有技术上的漏洞,带来的信任危机是没有办法消除的。虽然实名制可以给用户方带来满足感和便利性,但是仍有一部分用户出于网络安全考虑而拒绝使用实名注册, 可见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仍需我们的重视,甚至要成为第一要务。

在大环境实名制的今天,网络的匿名生态系统给予了大多数人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但这个喘息的空间并不是为一些舆论制造者提供生存的养料。

反观实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实际生活环境,由于有形的反抗以及无形的发声的成本与代价非常高,绝大多数人常常选择沉默,大多数人往往不愿意承受非匿名状态下可能要承受的风险,因而选择拒绝维护社会正义,放弃社会责任,这些“沉默的多数派”往往被迫选择接受后滋生出一种因不敢直面维权导致的愤恨感继而导致冷漠以至沉默,社会各界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消除“沉默的多数派”、消除大多数人放弃社会责任这一现象的根本对策。

每个人生来都是有社会责任的,公平正义是需要有人来维护的,沉默——即面对不公时不作为,不表态,其实往往就是对加害者的一种包庇,对社会责任的一种逃避。

这些沉默不是软弱,只是一种无奈、一种无言的自我保护。但无论怎样,大多数人的沉默不论是于国家还是与社会都是不正常的。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信息的大量传播,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观与认知。虚假信息横行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人们的善行可能会被舆论报道影响,受其左右,负面消息逐渐蚕食人们的良知,“沉默”群体慢慢形成,他们并非精神荒芜,而是不敢再当所谓的“老好人”。越来越多的加入沉默,会使越来越多的呐喊者困惑、迷茫,于是,他们也慢慢发不出声响。在这种循环机制下,浩大的雪崩必将到来。当善行换回来的不是赞扬与鼓舞,而是背地里的讥讽与嘲笑后,那时候,当人们回首,会发现,这个社会上最容易存活下来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

我们渴望弘扬正能量,却又害怕被人嘲笑,这已经是一个社会的病态,当我们选择对坏事物不听不看的时候,我们心中已经在悄然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沉默现象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但也会为社会的不稳定发展埋下一颗炸弹,随时爆炸,让人恐惧。而越恐惧越沉默。沉默不仅是恐惧的产物,而且还是恐惧的重要来源。想要打破沉默无疑要有“皇帝的新装”中小男孩的品质。想要打破沉默合谋,仅仅站出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让所有沉默者发出呐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沉默,将会引起一场轰动的变革,沉默的社会将会在一瞬间变成呐喊的社会。

千万别让坏人横行,好人沉默,更让灵魂寂寞,精神的惶恐。

参考文献:

[1]德弗勒,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3]沙莲香.传播学

猜你喜欢

沉默的螺旋实名制
青岛市构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实名制
“沉默的螺旋”下的暴力美学
网络自制剧热播现象解析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效应再研究
新语境下的“沉默的螺旋”
A RECKONING FOR WEIBO? 实名制之后,微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