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出版工作中的编辑与作者探析

2020-09-10林郁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

摘 要:基于对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与作者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编辑与作者对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作用。然后,对图书出版中的编辑与作者,可以通过处理好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构建高质量作者队伍、建立编辑作者意识化的方式,为图书出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对图书出版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完善,提高图书出版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图书出版;编辑;作者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84-02

在图书出版中,编辑、作者以及读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读者是核心,编辑能够从读者中明确需求,从而明确选题,作者是该选题的主要落实者。由此可以看出,编辑与作者在图书出版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为使图书出版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需要对编辑与作者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因此,本文针对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与作者的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一、处理好编辑与作者之间关系

作者资源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需要对作者的作品进行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出版的图书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图书出版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编辑与作者彼此之间要保证相互信任,特别是编辑要能够与作者交流与沟通。基于此,为促使图书出版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要处理好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实际关系处理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编辑与作者彼此之间要增强信任感。通常情况下,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最开始,作者需要一个过程,熟悉与了解编辑。同时,编辑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了解与接触读者。作者需要始终相信,编辑可以对各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对稿件认真审阅与整理。[1]编辑也同样要认真且坦诚,及时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作者。与此同时,双方的目标要保持一致,都将提升稿件质量作为主要目标,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为出版高质量图书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编辑要因人而异,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在图书出版中,编辑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审稿能力,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处理稿件。例如,在面对新手作者时,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耐心。针对稿件的内容、装帧设计,以及其他环节细微的处理,都需要编辑具备足够的耐心。编辑要加强对新手作者的引导,促进新手作者自身得到更好发展。在面对资深作者时,编辑需要加强对情感的运用,及时与作者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稿件中的问题,使图书出版质量得到保障。

二、构建高质量作者队伍

在与个别作者构建良好关系之后,编辑需要以构建高质量作者队伍作为重点与关键。高质量的作者队伍,能够使图书出版资源得到充实与完善。在构建高质量作者队伍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明确优秀作者应具备的条件。作者是否合适对图书选题工作的落实与开展会产生直接影响,优秀且优质的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条件:一是作者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面较广,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稿件内容质量。而且通过广泛的知识面,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版文章内容,避免语序混乱等情况产生。[2]二是作者对读者的需求应该有正确认识,作者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保证写作的针对性,为后续图书销售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三是作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从而减少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第二,保证作者挑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者挑选工作,对保证图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者挑选工作的开展,需要编辑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在作者的挑选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学术类图书,要尽量选择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或主持编写,也可以请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编写;对科普类图书,要尽量选用科普作家编写或者院士编写;对养生保健类图书,要尽量选择营养师编写或者医生编写。二是不可单纯追求“高”或者“名”,而是要结合实际书稿需求与要求,选择责任感较强并且经验丰富的作者开展相应的编写工作。先进技术会受到更多中青年作者的关注与使用。

第三,加强作者网络构建。作者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作者网络,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编辑需要收集与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信息,例如在某个领域中谁是具备权威的作者、谁的文字功底较强以及谁的影响力较大等。而且编辑要积极主动参与相应学术会议以及不同的学术活动。在不同的会议与活动中,要主动收集与抓取信息,及时寻找作者以及潜在作者。在此之前,需要做好会议前准备工作,熟悉参与会议与活动的人员。在会议与活动结束后,要积极主动与作者以及潜在作者沟通与交流。只有這样,编辑才能与作者构建良好的关系,通过感情的培养,为后续策划选题工作以及组织书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不断增强编辑的作者意识。实质上编辑的作者意识,主要是指编辑具备较强的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在构建高素质作者队伍时,如果作者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与作者意识,那么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就会较弱,对图书出版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很大影响。要增强编辑的作者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一是编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与修养,积极寻找与作者的共同语言。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保证有计划与目的。在与作者沟通时,要学会倾听,适当发表自身意见与建议,而不是在作者的阐述中随意插话或者喧宾夺主。二是编辑要保证维护作者的权益,平衡好利益关系。要尽量保证公平与公正,同时做到诚实守信,使作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维护。比如,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要能够自觉履行与遵守合同内容。与此同时,维护作者的传播权、改编权与署名权等。

三、建立编辑作者意识化

编辑作者意识化,并不是指作者意识,而是指编辑能够在工作的开展中,从作者的角度研究与分析书稿以及问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书稿创作,为作者提供更多便利与帮助。在帮助编辑建立作者意识化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作者化意识的主要表现。一是保证策划阶段与组稿阶段的作者化意识。编辑不一定是在某个领域中的专家或者学者,但是必须要保证自身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尤其是在策划选题中,要确保掌握知识的全面性。这样在组稿过程中,编辑与作者才能对话,通过有效的沟通明确书稿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旦面对困难,编辑要在尽量给予帮助。二是在审稿过程中,编辑要保证能够从编辑自身的角度分析与研究稿件。与此同时,还要能从作者的角度分析稿件内容,从而针对稿件内容提出更可取的意见,使得书稿质量得到提升。

第二,明确作者化意识建立方式。在作者化意识的建立中,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科普图书编辑需要到图书市场中开展调研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与书店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读者反馈的意见内容,从而完善图书出版内容。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精神文化产品,在经过一定的加工与处理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然后被读者阅读。在此期间,编辑要具备较强的选择能力与信息甄别能力。只有明确作者实际需求情况,才能保证在编辑加工工作的开展中,选择有效的信息内容。编辑要及时向专家学习,因为专家水平普遍较高,而且思维更加灵活。通过向专家的学习,编辑可以总结更多工作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在图书出版工作的开展中,编辑与作者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与作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关系,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与帮助,从而确保图书出版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艳.新形势下策划编辑如何进行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J].传媒论坛,2019,2(24):125-126.

[2] 魏光洁.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策略的几点探讨[J].记者摇篮,2019(12):21-22.

作者简介:林郁(1981—),女,四川宜宾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主题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机制与控制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出版业微信营销路径思考
浅议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网络互动营销
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研究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