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0-09-10马晓莉
马晓莉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完善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不断反思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此构建创造性课堂。本文笔者便以初中数学这一学科为切入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创新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實际生活;操作活动
初中数学知识区别于小学,抽象性较强,这便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常常出现思维障碍。如果教师仍然将教材中的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学变得较为被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呈现出机械化特点。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而使学生的认知与所教内容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便使得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定的教学难点。但目前,教师往往运用板书的方式难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这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便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使课堂焕发生机,以此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在“正多边形和圆”教学中,为了突破“探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通过观看美丽的图案便能够使学生欣赏到生活中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并给他们一定的视觉冲击,进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随后,笔者提出问题,即:你能借助一个圆做出一个正多边形吗?这便使得学生主动将圆的知识与正多边形建立联系,这时,也使得学生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上。此外,以五边形为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作图过程,这便使得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内接五边形的各内角都是圆周角,进而帮助学生完成了“将一个圆五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个五边形一定是正五边形”这一结论。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难以展示的动态作图过程呈现出来,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巧设课堂问题,激发探究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助燃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现状为学生设置问题,但引入问题的时机既能够在教学的重点处,也可以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这些都是设置课堂问题的有效时机。通过有效解决问题,既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使他们进一步产生探究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问题,即: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中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这便使学生回忆并联想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随后,笔者出示问题,即: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统一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制作成一个无盖方盒,如何制作的无盖方盒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这样的问题便使学生陷入思考中,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后动手操作,并启发他们列出方程。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列出的方程特征进行观察,以此帮助他们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三、联系实际生活,塑造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最终作用于生活。可见,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便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以此设置生活化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以此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以及不可能事件的概念,笔者首先构建生活情境,并提出:“抛一块石头下落、某人射击一次中靶、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导体通电后发热、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等生活事件,以这些事件为研究对象,不断使学生导出概念。在思考这些生活问题时,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使得他们对本章节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以此帮助他们主动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
四、重视操作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前提。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各项认知都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重视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这样既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空间,使他们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还能够使他们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在“中心对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进一步体会旋转变换的数学思想,笔者首先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课前准备的学具,即:将一个图形围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进而总结出中心对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并做出适当指导,这样便使得学生的操作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并加深了学生对对称中心、对称点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分析教学的各个要素,并将其进行整合,使其实现有机统一。通过以上实践能够看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以此突破教师的教学难点。同时,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化特点,便能够强化学生应用抽象数学概念的意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富有意义。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操作情境,以此帮助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付英兰.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商情,2017(3):6-6.
[2]陈建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