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10李侦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应用的逐渐深入,其对很多事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更改变了很多事物原有的状态与存在方式。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这种变化,从而采取教育改革措施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是一次考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新的行业要求,在技术高超的基础上更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多元化应用型人才背后离不开与时俱进的能力和基本素养,这也是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媒体融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212-01

网络语境下,高校各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突破了地域、时间的局限性,尤其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播音与主持是紧随科技与时代步伐前进的,原有单纯“灌输”和“接受”关系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人才内核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人才结构已不同往日。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合当下需求的教育发展体系,担起培养传媒人才的责任。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新闻的生产正在从集中向分散转变,新闻配送则以比特的方式光速传播。这种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传播手段的变化,要求科技传媒工作者必须不断研发新的新闻生产和新闻配送技术,才能满足传播的需要。媒介融合背景下既对人才需求提出了要求,也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期望。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设立以来,为国家广播电视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保障了国家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做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工作,有3个关键词——冲击、稳基、创新。从媒介形式的变化能够看出,传统的传媒工作者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媒工作者受到的冲击也是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将来要面临的。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现阶段发展所需人才结构不匹配,这样不仅会引发结构性失业,还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尽管面临冲击,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素养不能丢失,文化知识的积累与业务能力的提升需要时刻进行,依然要注重经验的积累与学习,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心理修养,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稳定地养成与积累基本素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面对的挑战,每一个专业教师内心是清楚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传媒人才的素养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发展特点,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发展作出改变。[1]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3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以加强的趋势。比如传统报刊在转型过程中,建立了微信矩阵模式,除了为已有广泛知名度的晚报品牌设置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新闻,还设置了相关微信子公众号,不仅实现了成功转型,还吸收了大量的新用户。同时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日报开通了自己的APP,以传统纸媒新闻为主要内容,实行网络、移动媒体、舆情数据服务联动采编机制,聚焦重大主题和热点,进行特色主体联合报道。[2]

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传媒形态的改变,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新趋势,更是相关人才培养的方向标。面对这些变化,教育工作者能意识到教学模式与中国人才培养的结构具有重要关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媒介融合加速了技术与传媒业的渗透、融合和交叉,使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变得多元化,媒体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基本的业务,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信息整合,这一切正是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多元化应用型人才是未来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在教学时有必要将教育方向倾斜,让学生在学校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多方面知识体系,这样其在今后从业时才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提供真正的人才。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发挥院校优势,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院校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借助高校这个优势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需要形成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这无疑是推动行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需要行业特色高校,院校需要不断厚植优势,根据自身发展培育出优势和特色学科。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的教学资源,形成有独特优势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形成有专业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专业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特殊性这个“牛鼻子”,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基本素养的提升需要时间和方法,欲速则不达,只有把基础打得更扎实,行业的发展才更有底气。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部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一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更是多次被评为最难就业专业之一。正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所以不能忽略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就业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才结构失衡,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教育作为有力支撑,不仅会导致大量的人才被虚置,更会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3]

例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增加口语课程教学,体现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对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视。通过口语课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培养的缺乏。口语课程的开设展现了教学对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可以通过辩论与竞赛,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播说诵演”。“播说诵演”4个字可以概括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能力,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帮助。

(二)注重实践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艺术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课堂实践教学不能替代的实际功能。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以演带练、以赛促学”,使学生尽快提升专业素养,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工作岗位的综合性实践需求。实践证明,艺术实践活动已成为检验播音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切合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大有裨益。[4]

四、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高校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借助互联网浪潮,应建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帮助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从而培养出能夠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肖雅译.有关融合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探讨[J].长江丛刊,2018(30):197.

[2] 张咪.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转型研究[J].艺术科技,2019(7):119-120.

[3] 陈文娟.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09.

[4] 李月娇.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J].明日风尚,2018(21):369.

作者简介:李侦侦(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