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的变与不变
2020-09-10杨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它有新兴传播工具的加持,可以进一步扩大传播影响力,并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另一方面,新闻评论本就属于严肃写作文体,与新媒体时代的种种特性并不完全相融,甚至有些许“天然”不适应性,境遇尴尬。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在坚守其写作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影响力,才能让其重获新生。
关键词:党报新闻评论;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147-01
新闻评论是对最近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的一种新闻写作体例。[1]党报新闻评论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个门类,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是党报直接影响社会舆论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形式。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各种自媒体、公众号、APP等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成就信息时代的全新舆论场。“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此起彼伏,喧嚣一片。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党报新闻评论走进了最好的时代,也走进了最坏的时代。它可以借助新媒体之翼,进一步扩大其价值传播的影响力,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拉近与公众的距离。然而,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媒体不仅面临着时效之争、独家之争,还有观点之争,这也给新闻评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当此之际,如果依旧延续传统之路,党报新闻评论虽然有新兴传播工具的加持,但因为“新瓶装老酒”难以满足受众要求,其总体发展仍不可避免走向式微,难以为壮大主流舆论提供帮助。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在坚守其写作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才能让其重获新生。
一、变:让新闻评论快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所谓快起来,就是对热门事件与舆情的反应速度。有“时”才更有“效”,时效本是新闻的鲜明特征。然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传播技术与传播媒介的特性,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更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党报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今,一根光纤连天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已实现“实时”与“全时”,因此,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党报新闻评论就应该跳出从前的节奏,加快速度,应第一时间发出观点与声音。[2]对于新闻事件,尤其是热点事件,应及时把握发声时机,将网络议题转化为媒体议题,进而将媒体议题再转化为公共议题,让新闻评论跑起来,速度快起来。
所谓新起来,就是让党报新闻评论的语言“改头换面”,符合新媒体时代的特性。在人们的印象中,党报新闻评论似乎总是“板着脸说话”,权威固然权威,却在心理上与读者有些距离。而今走上新媒体时代,若仍延续旧日文风,无疑不合时宜。新闻评论若要搭乘新媒体这列快车,赢取更多受众,要更加活泼,接地气。要改文风,遣词造句能够合乎时代节拍,符合受众要求。要在坚守价值底线之余,有意识地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清新质朴而有力度的语言去摆事实、讲道理。当然,这不是要求党报新闻评论人写作也要“网言网语”,或者变得俗、轻,而是应摈弃刻板的说理姿态,尤其要摒弃套话、官腔,以更为平实的态度完成作品,使读者产生亲切感,进而实现通过评论写作说理宣传的主旨要义。
所谓活起来,则是增加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多以纯文字,进行评论单方面向读者发布观点的形式为主,视角也多采用非第一人称,以追求立场的中立性和评论的客观。这样的表达形式并非不好,只是在光影声色俱全的新媒体时代,某些时候略显单薄。尤其是对于某些背景情况较为复杂或者评论内容值得多方扩展的话题,仅靠单一手段,也难以呈现应有的评论效果。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党报的新闻评论可以注入一些新元素,譬如采取视频、图表,使得受众在阅读与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与问题时更加直观。关于视角方面,或可尝试以第一人称切入,[3]增加评论的感染力,带给受众新鲜感和冲击力。
二、不變:以内容为王,以品质为本
无论媒体的形式怎么变,新闻采写编评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新闻评论的实质也没有变。定位理论创始人艾·里斯说得好:“无论飞机变成什么样,总要遵循重力法则。”评论是思想产业,内容是最为关键的评价标准,因此,无论具体的媒介形式是何样,依然要以内容为王,以品质为本。
从运作程序上看,古人刘勰所说:“经正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选题是新闻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一个新闻事实是多面的,包含着多个主题,评什么,不评什么,站在党报的立场上,首要原则是突出政治性和权威性。譬如,某个会议的展开或者新政策的发布,联系过去和未来进一步解释会议或政策的内容,阐述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民生新闻是党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民生新闻,评论则要坚持平民视角和民本取向。医疗卫生、升学就业、助残养老等话题,要从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角度出发,评述新气象、新问题。
立论是评论写作的点睛之笔。完成一篇评论作品,选题是基础,立论是关键。同一个选题的评论作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媒体,党报新闻评论立论的根本原则是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要引领不要迎合。具体言之,则是在复杂事件面前,要把准方向、站稳脚跟;在流量与底线面前,要拒绝诱惑、坚守底线;争议频出之时,要找对角度、提炼观点。有人说“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让大家笑得太狂妄”。承担着“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党报评论,更要坚持此信条,即要坚持职业操守与价值观,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传播政策导向。
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新闻评论因为问题的特殊性,还需加上一条“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且言之有理,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首先,写作之前必须吃透所评述的事件本身,并掌握足够的背景资料。再者,下笔行文,展开论述,无论是甄选论证材料,还是阐发个人观点,都必须做到实实在在。道理要实在,论证要实在,必须抓住问题实质,不能大而无当,切忌空泛、笼统,内容苍白,思想贫乏。有观点提出,党报新闻评论要按精品的要求去写作。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党报新闻评论就是要做到思想深邃、文风犀利、切中时弊、读之有味。
三、结语
党报新闻评论“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在呈现方式、功能作用和文风语态等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媒体的新闻评论。因此,创新党报新闻评论实在不易。
要写好党报新闻评论,必须要坚持评论写作最基本的写作规律与写作原则,同时也要转换思维方式与服务意识。要联系实际,以理服人;要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要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要言之有物,读之有益;要改进文风,创新写作;要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欲言。如此,才能让受众的理性化思考需求在党报新闻评论中找到新的兴奋点,党报新闻评论也才能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生存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在新时代挺立潮头。
关于新闻评论写作的总体原则与要求,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原总编辑汪家驷有一段总结甚为精当。笔者在此原文转述,与大家分享:鲜明、生动、有力、可读、可信、可用。要引导而不训导,庄重而不呆板,深刻而不深奥,易懂而不浅陋,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从而立足时代,把握大局,贴近观众,析事明理,阐明观点,引导舆论,以凸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赛,张菊兰.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J].记者观察(下),2019(4):6-8.
[2] 徐宁.地方党报评论如何做出风采[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7-12(004).
[3] 李文学.“现场评论”对党报新闻评论的创新与启示[J].青年记者,2019(24):63-64.
作者简介:杨娟(1983—),女,云南德宏人,硕士,玉溪日报社新闻采编,研究方向:云南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