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习题研模式 统一解法促效能
2020-09-10李秀元
李秀元
摘 要:数学解题注重模式.研究解题模式,不仅对理解题意有帮助,而且可以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比较研究;解题模式;教学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2-0071-03
数学是一门寻求“完美”模式的学问.数学解题一般都是有模式的.研究解题模式,熟练运用模式解题,对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现实意义是积极的.而且,研究解题模式,对于理解不同题目的关系,快速解题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下面基于不等式问题,举例说明统一求解模式在不同题目中的应用,借此彰显统一解题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统一模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1(1)若1<a<3,-4<b<2,则a2-b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1<a+b<3,2<a-b<4,则2a+3b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 对于问题(1),由于a,b单独变化,互不影响,可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求解问题(2)时,学生往往受问题(1)的影响,总是先求a,b的取值范围,再求2a+3b的范围.事实上,a和b在变化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的,因此不能单独确定a和b各自的取值范围.如果对a+b和a-b分别换元后,则问题(2)可以回归到问题(1)的模式.
解 (1)由1<a<3,得12<a2<32;由-4<b<2,得-2<-b<4.两式相加得-32<a2-b<112.
(2)令a+b=t,a-b=s,则a=t+s2,b=t-s2,且2a+3b=52t-12s.
于是原问题可转化为:已知-1<t<3,2<s<4,求52t-12s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变成问题(1)了.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92<52t-12s<132,从而2a+3b的取值范围是(-92,132).
评析 问题(2)是学生最易出错的一道题,人教A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5,用一个“阅读与思考”来解释,为什么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的求解,结果却是多样的、错误的.应用模式化方法,使新问题回归到已有模型,复杂问题简单化,求解不会出现偏差,也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转化为问题(1)的模型,本质上是用a+b和a-b这两个整体变量来表示2a+3b,不破坏单独变量a和b之间的依赖性,然后借助不等式的性质,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统一模式,提高解题速度
例2 (1)已知f(x)=(ax-1)(x+b),如果fx>0的解集为(-1,3),求f-2x+3<0的解集;
(2)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求不等式ax2+1)+bx-1+c>2ax的解集.
分析 对于问题(1),一般先根据函数结构,和不等式解的形式,确定函數类型,求出参数a和b的值,进而解一个基于f(x)的更复杂不等式.但这样求解无视结构特点,毫无灵性,无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解 (1)方法1:由已知得a<0.又-1和3是方程ax-1x+b=0的两根,故1a=-1,-b=3,即a=-1,b=-3.此时fx=(-x-1)(x-3),不等式
f-2x+3<0可化为-2x+3-1-2x+3-3<0,解得x<12,或x>2.所以f-2x+3<0的解集为x|x<12,或x>2.
方法2:由已知得a<0(其实已经没必要了),令t=-2x+3,则ft<0的解集为t|t<-1,或t>2.
因此,-2x+3<-1或-2x+3>2,解得x<12,或x>2.
从而f-2x+3<0的解集为x|x<12,或x>2.
(2)方法1:依题意,-1和2为方程ax2+bx+c=0的两根,故ba=-1,ca=-2,且a<0.
不等式ax2+1)+bx-1+c>2ax可化为x2+ba-2x+1+ca-ba<0,即x2-3x<0,解得0<x<3.
所以不等式ax2+1)+bx-1+c>2ax的解集为(0,3).
方法2:不等式ax2+1)+bx-1+c>2ax可化为a(x-1)2+bx-1+c>0,由题意知-1<x-1<2,所以0<x<3.
因此,不等式ax2+1)+bx-1+c>2ax的解集为(0,3).
评析 这两个不等式的求解,并不是多么困难,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的,基于一般化思想未尝不可,但如果关注到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则为快速而准确解题,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也许就是模式化的极大好处.
三、统一模式,降低解题难度
例3 (1)已知x,y均为正数,且满足1x+12y=1,求x+4y的最小值;
(2)已知a,b为正数,且a+b=1,求4a+9b的最小值.
分析一 这是等式条件下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典型试题.问题(1)条件形式复杂,目标结构更简单,从复杂到简单容易操作,既可以利用消元法,又可以利用“1”的代换.问题(2)则是条件简单,目标复杂,从简单到复杂构造难.在解题技巧上可以利用“1”的代换,如果用消元法,则目标式会越来越复杂,除了借助特殊不等式,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若能把问题(2)转化为问题(1)的形式,则两者的求解就统一了.
解 (1)方法1:消元法.
由1x+12y=1,得12y=1-1x=x-1x,即2y=xx-1,因为y>0,所以x>1.
x+4y=x+2xx-1=(x-1)+2x-1+3≥3+22,当且仅当x-1=2,即x=2+1时等号成立.
故x+4y的最小值为3+22.
方法2:“1”的代换.
x+4y=(x+4y)(1x+12y)=3+4yx+x2y≥3+22,当且仅当x=22y,1x+12y=1,即x=2+1,y=2+24时等号成立.
(2)方法1:“1”的代换.
4a+9b=(4a+9b)(a+b)=13+4ba+9ab≥13+236=25,当且仅当2b=3a,即a=25,b=35时取等号.
方法2:消元后利用特殊不等式.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证明下面的不等式:
已知a,b,x,y为正数,则a2x+b2y≥(a+b)2x+y,当且仅当ax=by时等号成立.
证明 因为a,b,x,y为正数,
所以(a2x+b2y)(x+y)=a2+b2+a2yx+b2xy≥a2+b2+2ab=(a+b)2,当且仅当ax=by时等号成立.
因此,a2x+b2y≥(a+b)2x+y,当且仅当ax=by时等号成立.
再看问题的解.
解 由a+b=1得b=1-a,则4a+9b=4a+91-a≥(2+3)2a+(1-a)=25,当且仅当a+b=1,2a=31-a,即a=25,b=35时等号成立.
方法3:换元法.
令4a=t,9b=s,则a=4t,b=9s.
于是题目转化为:已知正数s,t满足4t+9s=1,求t+s的最小值.应用问题(1)的求解方法,可得t+s的最小值为25,即x+4y的最小值为25,当且仅当a=4t,b=9s时等号成立.
评析 特殊不等式的证明思路,正是源于问题(1)的求解方法2.問题(2)的方法1用技巧取胜,不太符合新高考命题理念,方法2以特殊不等式为背景,看似简单,实际上增加了识记要求,如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即“1”的代换,不用特殊不等式也是可行的.此时所谓“1”的代换,已经不仅仅限于和为1,只要和为正常数,都是可以的.对条件和目标的结构进行变换,则问题(2)回归到问题(1)的形式,难度自然降低.
分析二 换个角度看问题(1).一般地,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结构上往往具有“给和求积”,“给积求和”的特点.如果能将 “分式和结构”的等式条件,变换成“整式积”的形式,那么,试题也就能回归到更一般的解题模式上了.
解 由1x+12y=1,得x>1,y>12,且x+2y=2xy,对等式进行因式分解,得(x-1)(2y-1)=1,进一步,我们有(x-1)(4y-2)=2.
所以,x+4y-3=(x-1)+(4y-2)≥2(x-1)(4y-2)=22,当x-1=4y-2时等号成立.
因此,x+4y的最小值为3+22.
评析 相对于分析一的特殊解法,对于“给分式和求整式和”问题,将分式型等式条件化为整式等式条件,只需要进行一次因式分解,凑一凑就行了,因式的构成完全依赖于目标的线性结构,无论系数与等式是否一致,都是可以的.这样解题难度似乎又降低了不少.
不同知识点的试题,往往具有各自独立而特别的解题模式,如数列问题的构造模式,三角函数问题中的变角模式,解析几何问题的运算模式,等等.研究模式,洞悉模式,进而利用模式,为快速解题创造得分条件,正是试题研究的方向之一,值得拥有.
参考文献:
[1]Keith Devlin.数学的语言[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