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形象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构建

2020-09-10李莞婷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喻城市形象

摘要:以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为例,分析城市形象多模态隐喻与转喻认知构建,并且围绕《大城崛起》分别展开隐喻与转喻认知构建的分析,立足于多个视角认知武汉城市魅力。

关键词:城市形象;多模态隐喻;转喻;宣传片

在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深入,要想继续维持或者提升在各大城市中的竞争地位,需要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这就体现出城市宣传片的重要性。立足于认知语言学角度,隐喻、转喻对人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机制,其重要性表现在世界认知、思想阐述与建构这三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语言模态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非语言模态中得到体现,例如图像与声音等。基于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构建看待城市形象宣传片,不仅认知角度更加丰富,还能够从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的魅力。尤其是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下面便以多模态隐喻与转喻认知构建为前提,对该宣传片展开分析。

一、多模态隐喻与转喻概述

所谓模态,即“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进行阐释的符号系统”,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会将模态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包括图像符号、声音符号、书面符号等。基于现有关于模态的研究,主要有单模态隐喻、多模态隐喻[1]。其中单模态隐喻目标域、源域主要采用一种或只能通过一种模态展现所谓的隐喻,而多模态隐喻的目标域、源域可以分别采用相应的模态展现隐喻,其中涉及到的资源特征比较多,例如图像、声音等。对比比较抽象的语言符号,多模态隐喻感染力更强,通常一个画面中可以同时包括转喻和隐喻,对转喻和隐喻进行识别,其本质是识别表层世界与深层世界,在传递信息方面,每一种模态都遵循各自的组织原则,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这是组成城市形象宣传片的重要元素。

二、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中隐喻认知构建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中,是围绕武汉这个“人”展开的人生旅途中起点、路径和目的地的而展开的历史进程的介绍,以江汉关钟楼为开场,搭配江汉关钟楼的画面与背景音乐等多模态元素,以动态的形式进行多模态隐喻构建,从而展现出富有历史文化内涵且壮观的湖北武汉城市形象[2]。《大城崛起》宣传片分别从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现代科技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武汉这一城市的深厚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景观、先进的现代科技加以展现。

在该宣传片中包括旅行隐喻、拟人隐喻等几种类型:第一,旅行隐喻。最早可以追溯到500年前汉口的诞生、越350年汉口成为我国对外通商最大内陆口岸;亦或是从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开始,直至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由此体现出码头与船舶对于武汉的重要性,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湖北文明概念隐喻。同时,《大城崛起》这一城市形象宣传片中也介绍了武汉地区的诸多旅游景点,例如开篇的江汉关钟楼和东湖、园博园等,均展现了湖北文明。广大旅行者在旅行进程中,最终的目的地便可以直接的体现为武汉向世界不断前进的映射联系,达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通过画面与文字搭配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将其作为目标域,以上均为《大城崛起》宣传片中的旅行隐喻。

第二,拟人隐喻。在城市宣传片中进行拟人隐喻,可以突出亲和力,为宣传片赋予生动性,拉近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并且使广大群众产生移情。在《大城崛起》中描述武汉的城市活力,用“每天不一样”来阐述,以武汉城市为前提赋予其人物的性格,随后延伸为处变不惊、热情善良、豪爽豁达、重信守义、坚韧执着,用以描述武汉人民的性格,更是引用了大禹治水、伯牙摔琴、木兰从军的典故,印证武汉人的优秀品格。通过这种拟人隐喻的方式表示武汉一直以来的历史变迁。

三、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中转喻认知构建

转喻是通过相同认知域内其中一种实体,将其替代为另外一种实体,对其进行识别的重点是源域所对应的概念、复杂事件推理等[3]。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转喻种类包括四种,即①空间部分-整体;②成员-范畴;③单个实体-总体;④单个行为-状态,其中不同转运种类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也存在差异。第一,空间部分-整体源域通常为城市中的著名景点以及标志性建筑,对应的目标域整个湖北地区;第二,成员-范畴的源域包括武汉历史文化、现代科技与交通等,例如现代化建筑、桥梁、高铁、学校与学生、古建筑,目标域分别对应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交通设施等;第三,单个实体-总体源域通常以珍稀动物、国际性赛事以及会议等比较常见,目标域分别对应生态文明和国际化;第四,单个行为-状态的目标域可以总结为认同感或者勇往直前的精神,源域包括人们的笑脸以及地区群众自发组织的赛事。

武汉城市宣传片《大城崛起》有大量转喻,与旁白同时呈现的画面是新时代的传奇孙东林、李娜,用这一转喻模式,间接呈现“楚人重然诺”以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品质,对应上述提出的四种转喻类型,分别作出以下分析:第一,空间部分-整体。《大城崛起》中介绍了江汉关钟楼和东湖、园博园等建筑物,作为武汉地标性建筑。看似零散的画面有了共同的所指,从而多维度展现同一事物。画面中江汉关钟楼、东湖绿道、武汉光谷、高等学府等等;第二,成员-范畴。《大城崛起》宣传片先后介绍湖北地区拥有80多所大学、130萬在校大学生、京汉铁路以及现有的十几座造型各异的桥梁,这些元素均是成员-范畴的源域;第三,单个实体-总体。宣传片中谈到了2018年曾经在东湖举办的武汉东湖绿道国际骑行赛,以此来对应“国际化”这一目标域;第四,单个行为-状态。在宣传片的最后,概况了《大城崛起》宣传片的主题——每天不一样,通过宣传片表现出对武汉这座“盘龙城”的认同感,同时也通过宣传片感受到人民豪爽豁达、勇往直前的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中,蕴含大量的隐喻、转喻类型,通过分析对其进行识别,并且展开认知构建,可以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现代交通、先进技术等有更加广泛的了解,也为今后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舒佩佩,何广惠.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动态意义构建——以China Daily中环境漫画为例[J].英语广场,2020(21):30-32.

[2]王佳,黄乐平.网络视频广告中多模态隐喻认知研究——以农夫山泉鼠年广告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03):117-121.

[3]李燕芳.《We are厦门》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及互动[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06):64-68.

作者简介:

李莞婷,(1988.0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应用教研室。

项目名称:武汉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形象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构建——以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为例。编码 KYY201902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转喻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