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社会学本土化思考

2020-09-10梁标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秋菊本土化法律

梁标

摘要:《秋菊打官司》(以下简称《秋菊》)作为反映我国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的典型影视作品,不仅是我国法律界最关注的影视作品之一,也是研究中国法律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借鉴作品之一,是描述当代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的经典影视文本,对于我国法律本土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解读电影,发现电影背后说折射的中国乡土法律问题,分析法律问题存在的原因,思考如何实现法律的本土化和社会化,并切实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秋菊;法律;本土化

电影是一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电影既要反映生活现实问题 ,又要通过艺术 的加工升华去反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电影《秋菊》展现的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农村普遍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主要讲述了一个底层的农村妇女秋菊为了替丈夫讨回公道去打官司过程中经历的故事。它旨在宣传农民在法律上对所谓“说”的执着追求。电影虽上映于1992年,离现在已经很久了,但如今我们再重温这部电影时会发现它不仅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包括刑法、民法、公安法等,还涉及到了法院、公安等多个执法部门与律师职业,具有很强的普法宣传作用。然而,與情节相关的法律问题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从法律专业性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内容

电影《秋菊打官司》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我国20 世纪的80 年代期间,地点在陕北地区名叫西沟子村的地方,普通农妇秋菊的生活一直都很平静,与村里的每个人都相处得十分融洽。直到秋菊的丈夫与名叫王善堂的村主任因为地里搭棚问题发生激烈矛盾,秋菊的生活开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静的村子也逐渐掀起微微地波澜。秋菊的丈夫在和村主任争执的过程中,语言攻击村主任“断子绝孙”,因为村主任只有四个女儿,但没有儿子,导致村主任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踢伤秋菊‘丈夫’下体,致使秋菊丈夫受伤。秋菊要求村主任为错误道歉,但村主任不同意,于是秋菊开始起诉,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一级到一级为“说”求情。庭审中,秋菊难产的情况,村主任带领大家冒着风雪,走了几十里山路才将其抬到最近的医院,秋菊母子救人,秋菊十分感动,也充满了对村主任的感激之情。但当其为感激村主任救命之恩,请村主任来自己家吃儿子满月宴时,她的上访也有了结果:因为村主任轻伤到秋菊丈夫,需要被拘留15天,村主任被带走拘留时,秋菊心想:她只想要个说法,怎么还抓人了?

二、中国乡土的社会学问题思考

(一)关于秋菊讨“说法”的问题思考

很多观众在看了《秋菊打官司》后觉得秋菊去法院单纯只为讨说法的行为是是落后的、愚昧的,但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社会存在,可以看出秋菊在电影中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现实基础的,它代表着一种社会意识。[1]秋菊行为所隐含的深层含义是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农民法律观念。对他们而言,“法”是他们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理性的农村基本道德准则,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成文法。

究其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村社会都是一种熟人社会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前,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没有改变,但在法治社会中,这种熟人模式与法律管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人们对待熟人和陌生人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前者,人们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而对于后者,人们一般是根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判断自己的行为。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劳动力充分流动,社会更偏向陌生人社会,从而引起了民众法律意识与法律治理的激烈碰撞。

(二)乡土社会的“说法”与法律间的问题思考

在我国法制初创时期,秋菊的行为代表她已经具备初步的维权意识,但是对于现代司法制度的认识还处混沌阶段,其内心的本意并不是要将村长逮捕判刑,而仅仅需要他 的一个真诚的道歉或上级对他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从本质上说,她需要的仅仅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青天”将她丈夫所受的委屈通过官方的形式予以肯定,也就是说,她的需求只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孰对孰错之别,并不需要村主任得到惩罚。现代诉讼制度则有严格的诉讼程序 、诉讼主体 、诉讼客体,对当事人的行为有严格的界定和科学的判断,还有相应的惩罚。而对于秋菊而言,她对这些都一无所知,甚至有点难以理解。所以,最后对于法律审判的结果,她虽然是胜诉方,但仍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也让她觉得无法接受。但是,法律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判决结果,所以秋菊只能迷惑地看着这个胜利而又失败的判决结果,对现代诉讼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这次判决对于秋菊、村长王善堂、西沟子村的村民以及无数电影观众来说,都是一次现代诉讼制度的教育。秋菊事件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法律 ,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皇权即法律,士大夫阶级在法律上天然具有特权,平民百姓正常的诉讼途径严重堵塞,普通民众也没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我利益,解决矛盾冲突的意识。这导致民众在面对现代法治建设时会出现传统法制思想与现代法制意识上的冲突与碰撞。然而,矛盾冲突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群中都是存在的。在长期的自我管理和自然调节中,群众中便产生了一种固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规范,这种规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而是靠民间道德来维护,这就是民间规范。[2]

《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通过一个曲折的故事,反映了现代法律诉讼制度和传统的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和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民间规范之间的矛盾。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法律和民间规范,法律和社会道德之间经常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有人认为,这些矛盾的存在,是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的结果,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这些矛盾也必将被解决。

参考文献:

[1]顾伟.《秋菊打官司》的法律视角解读[J].芒种,2015(04):127-128.

[2]张志远. 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4.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秋菊本土化法律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秋菊有佳色》《海芋》《稚鼠图》《独自逍遥云游处》
《秋菊有佳色》《海芋》《稚鼠图》《独自逍遥云游处》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秋菊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