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与分析

2020-09-10孟照英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理清路径更有利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大抓基层基础、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汇聚攻坚合力,取得预期的成效,本文现就此作一分析。

关键词:路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基本路径。

以学为基,锻造乡村振兴战斗力。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农村“两委”班子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乡村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是党委、政府乡村工作的落脚点,是能否顺利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的中流砥柱,是联系农民和上级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注重和加强村“两委”班子学习,是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积极引导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挖潜增收,支持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通过专题教学强本领,示范观摩增动力,平台基地建成效。

建强队伍,增强乡村振兴引领力。村级班子增活力。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党员群众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标准,选用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中,破解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的弱势,通过调整一批、选树一批、帮带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五个一批”举措,全面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人才支撑聚合力。在乡村,引人才、兴产业。切实把乡贤人才“挖”出来、“聚”起来、“用”起来,为乡村发展奠定了人才支撑,汇聚了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县乡干部强实力。[1]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县乡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优先使用乡镇一线干部、优先使用扶贫一线干部”,大力选拔乡村振兴一线善于处理复杂問题、能担当善作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实现了班子成员的年龄梯次、知识结构、领导经验、工作经历和性格气质互补,增强了乡镇班子推动乡村振兴动能。

创新载体,汇聚乡村振兴凝聚力。红旗争创明导向。以实施基层党建强力计划为载体,村村争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文明美丽“四面红旗”,每半年评选一次,每评上一面“红旗”,通过四类红旗村评选,在各项中心任务中当先进、立标杆,树立比学赶超的氛围,有效激发基层组织争先创优动力。村企共建助发展。开展“百企联百村”党组织共建活动,发挥“村企联建”优势,企业利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结合,企业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群众致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赢的发展态势。

强基固本,厚植乡村振兴保障力。乡村大论坛提素质。按照以县带乡、以乡促村思路,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乡镇党委书记上台讲、支部书记现场说、乡村干部共同议,分享工作经验、畅谈工作感悟、共谋发展思路,有针对性的研讨交流、有目标性的对接帮扶,解决乡村干部所盼所需,参与大论坛的每名基层干部都能够在“学思践悟”中交流成长,在把论坛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的同时,有效提升乡村两级干部落实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集体经济强根基。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针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决策时,探索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共同“提议”,提交乡镇党委“商议”、县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审议”的“三议”工作法,确定产业发展项目

二、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发展不平衡。受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历史客观因素等影响,一些乡村基础设施较好,有一定产业基础,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一部分村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无基础、无资源,发展困难。

二是村集体产业发展还存在困难。近些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整体基础薄弱、发展规划不合理、发展措施不多、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这里面有些问题通过县里面主导、乡村两级推动可以破解,比如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合力等问题;有些问题很难通过基层努力加以解决,需要省市层面给予支持,比如发展产业项目如何适应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发展产业第一桶金缺乏问题,如何实现滚动持续发展保持充足活力等。

三是人才人力资源与发展需求不成正比。各类人才与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矛盾,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融资困难,信息闭塞,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带动作用不明显;在人才和干部的管理上,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还存在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发展机遇有限等现象,以至于外部优秀人才不愿前来或留下发展;年轻人大都到外地打拼,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了乡村主力军,空心村、空心院普遍存在,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匮乏。

三、分析与意见建议

2020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 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结合总书记要求、省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实际,提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省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省委推进乡村战略的意见已经下发了,但每个地市怎么发展,每个县怎么发展,或者每个县分片区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建议省市统筹考虑,加大指导力度,可以省市派出专业调研组给予发展规划指导,也可以让每个县发展规划报到省市,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判,看看可行不可行,科学不科学。通过三议工作法,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共同提议”,在传统习惯、地理位置、村民意愿基础上,集思广益提出产业发展方向,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然后,提交“乡镇党委商议”,乡镇党委帮助筛选项目,力争项目发展有前景、可持续、能受益。然后提交“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审议”,围绕产业发展是否能循环可持续、是否符合规划、是否能抱团取暖融合发展,形成拳头、形成优势、形成品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合理确定支柱产业。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发展受限,上级在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集体经济是重要途径和支撑。

三是建立市县乡干部人才互动交流机制。各县区、乡镇都或多或少缺专业性人才,但由于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来,或者来了留不住。支持市委组织部实施,分门别类建立高端专业人才库,在全市、甚至跨市统筹使用,既可以挂职,也可以任职。具体的可以考虑三种方式:比如,实施市直部门和县乡基层互派挂职锻炼干部。比如,可以探索市涉农部门从基层乡镇选拔干部制度。在“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乡镇党委书记冲锋在第一线,实践经验很丰富,了解农村方方面面的问题难题,建议市委组织部出台相关干部激励政策,可以考虑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选拔,既可以激发乡镇党委书记干事热情,也为上级部门在制定基层政策时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市直机关和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互促双赢、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干部不领 水牛掉井”(人民论坛)辛士红《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4日 04 版)

[2]《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2019年第19号国务院公报

作者简介:

孟照英(1978—),女,汉族,单位为中共杞县县委党校,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