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2020-09-10武国辉
武国辉
【摘 要】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目前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我们只有设计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才能真正让问题引领数学教学,实现高效课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去设计有效问题,从而让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关键词】有效问题 数学教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24
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目前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提问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学生的答案受教师的制约;教师不给学生留足准备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只是为提问而提问,不能利用学生的回答去生成新的资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用有效问题引领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在设计有效问题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有度
教师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了解重点、难点,才能分清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使用哪种方式去提问达到最佳效果以及安排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要有的放矢,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联系學生实际分层设计问题
(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问题
提问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要有梯度,遵循由简入深、由易到难、先易后难的原则,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所以,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中,时刻让学生带着积极学习的信心和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积极去思考每一个问题。不过,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有思维难度的内容,学生不能很快得出结论。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对难度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几个小问题。而设计这些小问题也要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二)联系学生实际分层设计问题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的高低,有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有针对性地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水平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难度不大的认知性问题去提问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直接提问,他们经过复习和思考能直接回答出这些问题,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所提高。设计基础题和综合题去提问中等生,目的是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一些灵活或有难度的问题去提问优等生,能帮助启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使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三、教师要认真研究适合设计问题的知识点
(一)关注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力差,常常将一些相似的知识混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些容易混淆的内容,争取通过设计课堂提问来帮助学生学会区分这些知识点。如在进行“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设问,让学生学会区分求这两种数的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辨别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二)关注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盲点
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忽视一些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又会在实际运用中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盲点”。盲点一般容易被人忽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这点,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盲点。如笔者在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1是质数?是合数?还是……”,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我追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因数?”学生很快就通过质数的定义判断出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又能延伸思维的广度。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准发散点,通过设计问题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要通过发散性设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不同部分知识的数学方法横向纵向联系所学知识,使学生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做到精问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在经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后,设计好问题。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和高效提问呢?提问的数量要精而且是高质量的。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点、难点,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去精心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以精问促深思。
五、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答对要及时肯定,答错也不要指责,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免挫伤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去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尽情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
教师的问题就是抛砖引玉,它们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并为教学服务。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它能把看似波澜不惊的课堂激起千层浪,激荡起学生思考问题的涟漪。它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又有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学习经验的分享,进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纷呈。所以,我们只有设计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才能真正让问题引领数学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