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
2020-09-10谭璞
谭璞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建立,致使其无法进行知识与品质的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得学生的人文思想、品质、情感得到优化。语文由于自身具有的人文性学科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06
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加强整体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创新的观念为基础,创新语文的课堂模式,构建人文性比较突出的课堂。
一、结合学生需求实现有针对性的素养培养
人文素養的培养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并且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不同学习和理解层次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而针对学习层次处在基础阶段的学生,也要注意从基础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基础层次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二、生活中的人文教育
生活中充满美好和愉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人文教育对学生实施渗透,帮助学生在领略生活美好的同时建立珍惜美好生活、热爱美好生活的意识和品质。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参与,学生将感受到不同人物的生活,也将结合不同人物的生活面貌收到启迪。久而久之,学生能够结合语文课堂上的生活教育实现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热爱生活美好品质的切实建立。
例如,在学习《妈妈睡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借助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妈妈下班回家,因为有些累,所以叮嘱你安静写作业,妈妈去卧室休息一会儿。当你写完作业,想要告诉妈妈一声,却看到妈妈熟睡的样子……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经过情境体验,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觉得妈妈很辛苦,会在客厅准备好妈妈喜欢吃的水果;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悄悄观察妈妈一会儿,也会轻轻为妈妈盖好被子;还有的学生表示觉得自己很爱妈妈,希望妈妈永远健康、美丽。最终,学生不仅在生活资源的课堂欣赏中完成了知识的掌握,也在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渗透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实现了关爱父母道德品质的建立。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在教学模式优化中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主动探索知识、师生和谐交谈中进步,从而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例如,教师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猫不同的形态图片,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欲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爱好等,在培优带差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设置以下分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知识解读。比如,第一,文章都描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二,将文章描写猫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为什么?第三,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在分层次学习任务引导中,为学生塑造开放式的课堂交流学习过程,并以此为辅助,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学生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体会人本主义教学原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又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四、全面延伸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缔造高效学习课堂上存在严重的阻碍,无法进行有效的人文素养精神传递。基于此点,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延伸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再造,维持课堂教学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提升学生自我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怀素质打下基础。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响应校园教学模式创新活动建设期间,通过全面开展文学素养传播活动,如“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学语文组词大赛、小学语文经典故事演绎大赛以及书法大赛”等一系文学活动,在不断激发学生整体参与兴趣的同时,发挥学生的文化学习主观能动性,针对自身的限制展开积极挑战,借助比赛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充分引导学生与中华历史文化进行融合,将小组团队合作价值意义与文化意境素养魅力充分进行发挥,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缔造未来和谐生活与良好学习状态做铺垫。
五、实践能力的训练
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拥有美好的品质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才是完善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能力的训练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综合品质的健全。经过课堂上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将成长为能力完善、品质健全的优秀学生。
例如,在学习“习作:我来编童话”这部分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参与课堂上的实践训练。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请学生“积极、大胆地应用自己的幻想能力”“通过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认真参与、踊跃体验,凭借自己在课堂上了解的童话故事参与到童话的编写中。经过实践练习,有的学生以动物园为背景编写出了“合作才能成功”的童话;有的学生以玩具为原型创作出“帮助他人克服难题”的童话故事。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完成了习作实践练习,也在实践中达成了习作能力的提升。经过实践中的人文渗透,学生将建立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借此实现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高人的个性修养和生存质量,优化人的认知结构,开阔人的思维视野,增强人的气质魅力,在对人文素养相对忽视的总体形势下,我们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军.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路径分析[J].学周刊,2019(22):76.
[2]诸葛骁彦.建立小学班级语文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