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2020-09-10陆娇娜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陆娇娜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为了培养学生立足社会的本领,几乎所有高中学校都开设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下文中,笔者将基于当下的教学实情,浅议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8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诞生的一门学科,同时信息技术也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教育有关部门越发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关鍵时期,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都会进入“半个社会式”的大学,只有学生在高中时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因此高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应该着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中时期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性元素

众所周知,高中教学时间较为紧凑且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很多教师都倾注所有时间和精力于文化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且学生是否学有所获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他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并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然而据观察,很多高中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并不能在教师的要求下高效地学习,并且很多学生都将信息技术视为一门乏味的学科。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颖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诸多创新性的元素,只要教师采用妥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即教师完全参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并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反复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当然笔者并不否认理论知识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但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势必会削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只能枯燥地进行学习,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性元素,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之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所谓创新性元素指的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当下阶段或网络上最受欢迎的教学元素,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此门学科的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他们会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较为创新且富含趣味性的学科。例如,在教学视频制作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习惯依据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解视频制作的步骤,强制要求学生反复研读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过于繁杂,学生无法通过冗杂的内容获取重要的信息,并且繁难的内容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频本就是一种动态式的媒体资源,教师应尽量使教学模式动态化,而不是采用静态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只会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给学生播放一些较有创意且有趣的动态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接受语言信息、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等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制作视频的意义以及视频给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视频制作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融入相关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便可以以欣赏视频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从而简化教学过程,并且为教学过程增添趣味性元素。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此项技术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并且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虽然能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并不是说理论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其实践能力越强,相反有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却极其低下,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及时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幻灯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教学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这样才能体现理论知识的教学意义。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积累相应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练习操作,在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每一次操作都是实践的绝佳机会,只有通过频繁且高效的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适度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虽然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但也是不可或缺甚至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由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业是教学反馈的最佳素材。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度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责任感,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当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操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可包括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由于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较为简单且基础的课堂任务。而对于课后学习任务,教师则可以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适宜的难度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待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并站在客观的角度为学生评分,让学生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能鼓励班上的学生不断进步。

虽然在高中学校信息技术课时较少,但这门课程对高中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教师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不断探寻优良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9,025(009):224.

[2]王志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9(24):292.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