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优秀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2020-09-10黄金

今古文创 2020年9期
关键词:王洛宾改编

【摘要】 由王洛宾在民间采风所记录的《青春舞曲》是一首优秀的新疆民歌,而经王洛宾和胡廷江据此曲分别改编和发展出来的两首作品《青春小鸟》和同名《青春舞曲》,都在创作上独树一帜,深受歌唱者和观众的欢迎。本文就作品和演唱上对两首改编作品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 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王洛宾;胡廷江;改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79-03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美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欣赏和接受的音乐形式种类也更为丰富。音乐工作者努力保护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通过记录、整理和改编,将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不断呈现给观众群体。比较突出的做法是对少数民族音乐重新编曲,或运用基本主题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笔者以为,由王洛宾和胡廷江分别改编自同一首新疆民歌的《青春小鸟》和《青春舞曲》是非常成功的范例。结合个人学习演唱体会,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版本的改编曲,将这首现代人们所能欣赏接受的创新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中提取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改革创新的精华,从而更好地演绎优秀的民歌改编曲。

一、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艺术特色

地属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古代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在与西域邻国的交往中,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得到高度发展。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形成了南疆、东疆、北疆等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南疆民歌多采用七声音阶,东疆与北疆多采用五声或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音阶。

(一)王洛宾与《青春小鸟》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创作了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关于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原型,笔者仅以王洛宾在1993年出版的作品自选集《纯情的梦》一书中《青春舞曲》的谱例为原型与改编后的歌曲对比分析。《青春舞曲》原型据说是来自新疆南部民间的舞曲,民族风味浓厚,曲调欢快,情绪奔放、开朗热情,命名“舞曲”十分贴切。

以《青春舞曲》为素材改编的《青春小鸟》是一首经典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许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师或学生也常常选择这首作品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共三个段落,最大的特点是写入了花腔的旋律,通过花腔华丽的演唱技法来表现标题青春“小鸟”。

(二)胡廷江与《青春舞曲》

胡廷江是中国音乐学院优秀的青年作曲家,作品多次登上大型专业赛事和晚会,代表作《玛依拉变奏曲》和《春天的芭蕾》等歌曲具有高难的声乐技巧,既突破了民族女声传统发声技巧的极限,又融入了时尚流行的元素,成了花腔女高音学习的重要曲目之一。

由胡廷江改编的《青春舞曲》在秉持原始民歌欢快的舞曲风格上,通过调式、节奏、歌词等等的变化,使民歌的原寓意得到了新一层的提高,演唱技巧上也有一定难度,深受专业人士和大众的好评。

二、改编版对原版的传承与创新

(一)改编版对原版的传承

两个改编的版本都在保持原始民歌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新疆音乐的特点,使原型更加充实饱满,给听众感觉透过一首歌曲就能够了解整个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情。

1.歌曲长度:在维吾尔族民歌中广泛地运用重复变化、主题展开、集中压缩、旋律移位等原则,这些因素都是维吾尔族民歌富于艺术魅力的重要方面。民歌原型一共只有一段7小节,《青春小鸟》(以下简称《小鸟》)有三段,胡廷江的《青春舞曲》(以下简称《舞曲》)带前后引子和尾声共有六段。 歌曲有一定长度但不拖拉,有内容变化但不单调。

2.调式调性:原型民歌的调式以七声音阶为主,旋律简洁朴实;《小鸟》则以g小调为基调,在间奏和变化的段落中加入了和声小调的色彩;《舞曲》相比前两者,变化更为大胆,在小调的基础上,大量运用#1、#2、#4、b7等体现新疆民歌音乐色彩的幾个变化音,转调手法丰富了音乐层次,使整首歌曲更为饱满。

3.节拍:维吾尔族民歌的节拍极为丰富,节奏上多数都是在散板或慢板上开始,转入中板,再转快板、急板的顺序进行编排,使情绪逐渐推向高潮。原型民歌及两个改编版本都是4/4拍子,但改编的两个版本都将节奏型拉宽了一倍。维语语言特点是重音后置,因此《小鸟》在变化的部分运用了节拍弱起,《舞曲》也运用了许多附点、弱起以及一些句尾的滑音。

4.旋律:运用回旋与装饰性旋律华彩的手法也是新疆民歌的特点之一。原型民歌一直反复使用3271 3217 6 这个乐思进行回旋或变化;《小鸟》在新写进的华彩旋律中也有回旋的手法,如最后Coderza的部分;《舞曲》主题、变奏1和尾声三个部分的后半段,写作手法都相似,在于旋律拉开舒展都是以主音先现在小节强拍,但旋律的真正动力还是在该小节最后一拍的弱起上,有级进也有音程大跳,呼应模仿,形成对比。

(二)改编版对原版的创新

两首改编作品一方面传承着新疆优秀民族音乐风格,一方面也在创新中独出心裁。

1.加入西洋花腔技法,使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产生碰撞,音乐形象更为突出。在这两个改编的作品中,作者都抓住了花腔更能塑造青春“小鸟”生动活泼的特质,因此在创作中运用大段的花腔旋律描写“小鸟”这个动态的事物。

2.音乐的处理上加入了转调和变奏等手法,拓展了作品艺术表现的空间。

3.大胆运用多种舞曲节拍。《青春舞曲》是我国少数民族舞曲的代表之一,在胡廷江版的《舞曲》中加入了流行于非洲的舞蹈“探戈”的节拍,丰富了歌曲的结构,增强了律动感和舞蹈性,充满时代节拍的编曲,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肯定。

4.歌曲变奏引申歌词内容。胡廷江版的《舞曲》引子,歌词唱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飞过来,我的青春小鸟别走开。”相比原版歌词情感表达更直白,又有变奏2中 “青春小鸟飞过来,请你带上我的爱。”直接描写了歌者与小鸟的对话。

三、原版和改编版的演唱把握

(一)演唱风格尊重传统

民歌改编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傳统民族特色。第一、民族性格。维吾尔族人民性格开朗热情好客,演唱前要对维吾尔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原型来说,歌曲曲调欢快积极向上,演绎起来要注意把奔放热情、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表现出来;第二、民族语言。演唱歌曲时歌词应该是除了旋律外最重要的沟通载体,尊重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在演唱前学习几句简单的维语并试着用维语的语调朗诵歌词,找到语言着重的音节,在演唱时顺着语气的感觉,使听众“听清楚”。

(二)音乐语言体现特色

歌曲的音乐语言有许多要素组成,如旋律、节奏、力度、调式等。这不仅是对于书面分析音乐作品的要求,演唱时要注意音乐语言,在诠释好主题乐段的基础上,加强对改编部分的演绎。

《小鸟》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在歌曲的第二、三段中加入了花腔旋律,演唱时注意气息的准备,才能保证旋律连贯流畅,这小段旋律是写在第四拍开始,演唱时要注意弱起节拍,唱准变化音以表现好歌曲的调式色彩,第二段演唱速度可以稍慢,间奏时提前准备气息,在乐句中间尽量不要有气口,第三段节奏恢复速度,演唱花腔时更要注意喉头得稳定,气息下沉和腹部的收缩。

《舞曲》在改编上更为多变,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掌控层次递进的过程,引子部分开始就是呼唤式的旋律,中间音域较低,节奏快,气息在此之前就要放松准备好,音程大跳的地方,低音高唱保持位置,不要压喉,也不要随着音高向上爬升而气高。主题乐段和变奏再现的部分,大连线舒展的旋律和跳跃的小花腔要注意气息连贯和小腹力量的交替运用,有长音的地方尽量做到一些力度的变化。转调的地方做好前后调式的声音衔接,小调音色柔和一些,转大调后音色出来要更明亮些。尾声部分演唱与伴奏复调的手法烘托了歌曲的气势,演唱时也要注意与伴奏声部的音量配合,在节奏上与其贴合或错开,不要撑,结尾部分笔者在学习演唱时有感,此处应该是达到全曲最高潮,在“啊”的这一大段感叹中,旋律的起伏回落好像描写鸟儿飞走又回来,因此,在“我的青春小鸟”处做一个突慢、自由的处理,再回到原速做力度渐强,像是触到了“青春'这只鸟儿,鸟儿却又飞走了,给人以遗憾,感叹,释然的一个思想过程,音乐上的结束感也更强烈。

(三)演唱技巧中西结合

《小鸟》与《舞曲》能成为各声乐专业竞相学习演唱的作品,其中的华彩花腔部分都十分经典。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将女高音的花腔技巧加入民歌中早有先例,如东北民歌《今年梅花开》、苗族民歌《苗岭的早晨》等。花腔的运用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教学有很大推动,从发声方法到演唱风格都得到拓展,同时也提高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演唱民歌的部分要注意咬字,加强后咽壁的力量,演唱花腔时,花腔部分的旋律多为密集的上下行级进音阶或跳进分解和弦,练习时不能一味地喊叫,可以在低八度的音区将旋律练熟悉以后再唱,演唱时注意高位置的共鸣,喉部的低位、气息的支持和肩膀充分放松,吸气时感觉到肋间肌张开同时也要注意胸腔的共鸣,气息要作为始终的动力走动起来。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有更多接受音乐的途径,经过改编的传统优秀民歌作品,提炼出传统民歌的音乐精华,突出传统音乐中的新特色。不同的作曲家在原民歌的改编中渗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在传承音乐的同时又进行了发展,更满足了新时期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佳声.音乐知识ABC[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

[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疆概览[M].乌鲁木齐: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1988.

[3]楼望皓.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4]王洛宾.纯情的梦—王洛宾作品自选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3.

[5]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梁茂春.中国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7]齐易.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8]吴跃跃.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9]胡奇,高宝训.音乐知识[J].银川文艺,1979.

[10]余静.浅析《青春舞曲》的艺术特色[J].黄河之声,2010.

[11]车红娟.近十年中国民族声乐“花腔”研究综述[J].艺海,2011.

[12]王海成.迷人的《青春舞曲》[J].高中生·青春励志,2013.

[13]安红坤.“西部歌王”王洛宾(上)[N].中国民族报,2011,03(18):12.

作者简介:

黄金,女,广西北流,汉族,硕士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王洛宾改编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永远的王洛宾
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潼关开机反映王洛宾传奇一生
爱的悲歌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