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媒的竞争优势与潜在危机

2020-09-09马学玲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马学玲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消解,权威地位一度受到怀疑。近年来,以央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加大媒体融合力度,试图弥补后发的劣势。重大突发事件是一块试金石,在舆论漩涡中的人们迫切需要权威媒体的声音,鉴于此,央媒在其中的竞争优势不言而喻。但在当下媒介环境中,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出现一些潜在危机。如何抓住机遇促成升级,这是寻求重新巩固自身权威性的央媒不应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央媒;重大突发事件;媒体融合;媒设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02

在媒体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媒在其中的表现、地位、作用如何,是一个值得观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局面与央媒表现入手,分析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竞争优势与潜在危机,并提出要打造“媒设”等相关建议。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局面与央媒表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崛起,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愈加多元,媒体舆论局面随之发生较大变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造成网上舆论混乱,使民众陷入茫然甚至恐慌。特别是地震、矿难、空难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为了纾解因信息不对称出现的网络次生灾害,各大央媒往往第一时间行动,充分发挥集团军的优势。随着事态发展,舆论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一些不当的政策措施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为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央媒及时发声,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全球高度信息化时代,中国的重大突发事件格外引发境外关注。在这方面,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等央媒积极发声,对外阐释与表达中国,积极沟通世界。概言之,在近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媒可谓挑起了大梁,有力发挥了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二、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竞争优势

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以亿计的大众从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转移,塑造了新的媒体话语竞争格局[1]。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大央媒不断创新举措,推出各类新媒体产品,而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其身份角色也在不断转变。

(一)采编模式优化

应对信息发布机制的变革,央媒不断优化报道流程。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国新闻网转变记者角色,组建大编辑部模式,安排人手第一时间听打各类发布会,将重要信息摘出,以最快速度分发到微博、PC、App、海外社交等端口。此外,根据发布会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择要梳理的微信稿,引发广泛转载。这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媒采编模式的一大转变,这一做法将发布会直播视频中“批发”来的信息,以“中央厨房”的模式,第一时间加工成适合各端口传播的产品,利于全端口传播。

(二)数字信息可视化表达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数字往往传递着广受关注的重要信息,如何将数字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媒体融合报道的一大着力点。在近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人民日报新媒体等推出大量海报、动态图解等新媒体产品。这一做法将夹杂在各类官方通报文字中的数字做成直观形象的海报、图解,便于在各类新媒体端口传播。

(三)社会服务功能凸显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大量谣言,特别在新媒体端口,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为此,央媒注重整合资源,推出一系列社会服务类产品或平台。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央媒的社会服务功能愈加凸显。这对于稳定社会情绪、引导舆论有重要意义。

(四)短视频形态延伸

短视频产品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近两年来,为了更加真实透明直击事发现场,多家央媒推出Vlog产品。可以说,5G风口之下,Vlog产品在央媒平台上井喷式呈现。与个人、自媒体等账号的Vlog相比,央媒在内容整合、制作与传播过程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出国家级媒体与融媒体的传播优势。这使得央媒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有利于重塑新的传播格局之下的媒体形象。

(五)推进跨界传播

近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后期报道中,各类跨界传播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广受网友欢迎的MV等产品,其中一些是整合网友的创作素材,一些则直接是由央媒原创而成。央媒的跨界传播,给媒体定位和格局都带来新的变化。

三、新媒体时代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潜在危机

对于媒体而言,大事件最能吸引受众眼球,因此也最容易让媒体赢得声誉,这是新闻规律决定的。但是大事件报道难度大,新闻竞争激烈,也最容易让媒体迷失,因此,对于媒体自身的素质能力要求也最高[2]。观察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表现,其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觑,但也可以看到,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存在一些潜在危机。

(一)首发传统优势衰减

在过去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央媒一度是各类重要信息的首发窗口,占尽优势。但随着各大官方、机构重要消息转为通过其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央媒首发传统优势正在大幅衰减。与此同时,随着各级各类发布会机制的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信息多通过发布会向全球直播,致使央媒这一大类信息的先发优势丧失。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官方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释放大量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之前多为央媒发布。

(二)内容同质化倾向显现

内容同质化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诟病,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为了抢时效,各大央媒整齐划一地推送消息。尽管各大央媒在地方都设有分支机构,但毕竟还是人手有限,所以在现场报道、深度挖掘等方面总会有所欠缺。与面临不同受众群体的地方媒体的差异化报道相比较而言,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现场报道呈现同质化倾向。为此,央媒在后方集结大批精锐力量展开梳理、解读、评论等类型报道,虽然分量之作不断,但总体显得有点“远观”。

(三)深度、锐度、共鸣度欠缺

愈发严重的信息碎片化导致人们加速进入浅阅读时代,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与市场化媒体、自媒体相比,央媒报道更注重权威性、时效性,因此在深度、锐度、共鸣度等方面有所欠缺。与市场化媒体、自媒体相比,央媒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报道总是显得慢了一步、浅了一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央媒身份所限。但长此以往,这必将是对央媒读者与流量的变相“收割”。央媒报道如何提升共鸣度,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央媒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仍是主力军,但随着信息发布机制与媒体格局等演变,央媒也面临一些潜在危机。机遇与挑战并存,央媒未来之路该如何走?就大的方向而言,央媒必须扬长避短,走融合发展之路。融合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部门架构调整之下文、图、视等所有元素的深度融合。融合不是形式,而是根植于媒体每一个部门、环节的理念。在融合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同质化倾向,特别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重要端口刷屏式的重复,这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对央媒自身而言简直就是主动放弃阵地。如何避免同质化?必须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又很容易跟风,因此,央媒给自己的人设非常关键——在大浪淘沙的媒体格局演变之下,央媒要根据自己的属性,打造属于自己的“媒设”。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媒设”?除了一字一句、一文一图的斟酌、积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王牌栏目至关重要。这些栏目传递的信息、态度,即这个媒体的形象所在、价值取向。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如能抓住机遇促成转型升级,央媒在未来竞争中将集权威与流量为一体,否则将走向话语权被分流、蚕食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赵曙光.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王朋进.大事件与国际一流电视媒体[J].中国电视,2011(12).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