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效果观察

2020-09-08杨庆伟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肠蠕动胃肠道腹部

杨庆伟

(庆阳市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本文旨在观察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详情见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患者经过检查均被确诊为胃肠道肿瘤患者,且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2 例,女性患者38 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4 ~82岁之间。根据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不同分成4组,观察一组25 例,观察二组25 例,观察三组25 例,对照组25 例。本次实验排除检查出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无法和工作人员正常交流)。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了解本次实验内容,且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1]。各组一般资料对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需在术中为患者留置鼻肠管(前端插至幽门下二十厘米或胃肠吻合口远侧约二十五厘米处),四组患者分别于术后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开始获得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首先由鼻肠管滴入富含葡萄糖的氯化钠溶液,每天滴注量控制为500 至1000mL 左右,滴速稳定为每小时30 ~50ml,持续时间为五天。为患者滴注肠内营养制剂,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恢复程度调整滴速,总量控制在每天500 ~1200ml,持续时间为五天。每组患者配备的营养液种类均无差异,营养液主要由水、植物脂肪、矿物质、大豆纤维、维生素、其他微量元素构成,给予方式为输液泵滴入[2]。肠外途径按每天20kcal 的标准供给。

1.3 评定标准

观察并分析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数据,对患者心电监护、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进行为期三天的监测。收集记录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部不适感觉(腹胀隐痛等)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4]。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一周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的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观察组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除观察三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见表1。

表1 各观察组和对照组肠胃恢复情况对比

注:P1、P2、P3 分别为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同对照组的比较结果。

3. 讨论

外科营养支持相关技术手段有着较长的发展时间,而随着现代现代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其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工作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过多方工作人员的实践和完善,肠内营养支持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不同起始时间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与营养指标无不良影响,对患者正常生理活动不造成影响[5]。各观察组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P <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恢复周期。不过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等情况的可能性提高,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给予患者对应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小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恢复周期。不过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等情况的可能性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肠蠕动胃肠道腹部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