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BI 技术联合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期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08张万红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正确率胃镜食管癌

张万红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苍溪 628400)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食管癌病变位置及病理方面,发病部位以下胸段居多,亚洲主要以食管鳞癌为主(95%),欧洲以腺癌为主,其它地区发病病理类型无较大区别。文献报导[1]2017 年对全球各地新发食管癌及死亡病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位列第一的为东亚地区。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年龄在40岁以上者较多,目前我国食管癌患者在省级医院临床诊断后多为较晚期,因此有效地发现早期食管癌,及时诊断出癌前病变,可以尽快干预,有效预防,积极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与病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内镜是常用的诊疗方法,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病变情况,并且方便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从而获得较准确结果,因此应用广泛。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成像更为清晰,能够准确的观察到粘膜及血管情况。内镜设备如何直接关系着最终的结果,如果清晰度较高,能够放大局部病变,具有NBI 功能将会大大提高检出率,内镜医师的认知能力与技术水平也与之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食道癌的早期诊断,导致临床出现漏诊情况,早期和癌前病变难以被发现。相关研究指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联合碘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较高[3-5]。为此,本文收集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分析NBI 技术联合碘染色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7 月—2020 年2 月我院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120 例患者,有31 例患者临床表现有吞咽不适感觉,28 例干咳,33 例胸骨后疼痛。男83 例,女37 例,年龄38 岁~67 岁,平均年龄48.28±16.37 岁。

1.2 纳入标准

通过内镜发现食管黏膜有颜色变化,可以发现白色区域和红色区域;食管黏膜可以发现糜烂、充血;部分患者可以发现斑块病灶,出现孤立病灶,直径0.5cm ~1.2cm,孤立病灶呈颗粒状,触出血。

1.3 排除标准

内镜操作禁忌证;碘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缺项者。

1.4 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口服麻醉药物,在检查前10 分钟进行。达到麻醉效果后开始检查,期间会有粘液和泡沫产生,有可能干扰视线,影响检查结果,可用清水和去泡剂清除。先使用普通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观察食道黏膜情况,确定病变部位,记录其大小和数目,并且详细描述粘膜形态。再应用NBI 内镜重点观察,同样记录上述各项指标,完成NBI 分级。准备2.5% 碘液,用气对食管进行染色,确定阳性部位,记录器数目和范围,描述其形态,完成碘染色分级,保留图片。完成病理检查,确定最终结果,以此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将其与NBI 分级、碘染色分级进行对比。

1.5 检查方法

1.5.1 形态学 对入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确定食道黏膜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共120 例,记录病变状况,确定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白光转化为NBI 观察,该技术利用窄波光成像,可以使图像更为清晰。可以利用其观察局部黏膜,确定细微变化,确定血管异常。相对于普通内镜其优势明显,能够清晰观察到黏膜病变,准确了解上皮形态,同时又可用于观察上皮血管网,及时发现异常。用其观察食管黏膜,确定颜色变化,了解形态异常,同时又能确定粘膜下血管纹理情况。应用时多放大100 倍,对病变血管进行近距离观察,可以达到两公分以内,确定其形态变化。上皮下乳头内血管形态有4 型:Ⅰ型:血管规则,呈细圆状排列:Ⅱ型:维持原形态,排列无明显紊乱,但可见管径扩大、延长;Ⅲ型:已无法维持原形态,排列不规则,管径不统一,见蛇状弯曲;Ⅳ型:破坏较为严重,影响到微血管,分布交织错杂,有新生血管,同样呈不规则状,可见分支,部分呈DNA 螺旋状。

1.5.2 碘液染色 胃镜检查完成后逐渐向外退出,到达贲门至距门齿20cm。取蒸馏水冲洗病灶,大约需要50 ~100ml,并且冲洗干净周围粘液。插入胃镜染色专用喷雾管,在贲门喷洒碘液染色液,自下而上完成,共需要10 ~15ml,维持两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此时在内镜下观察食道黏膜,确定颜色变化,记录部位与直径,观察分布情况,了解颜色与边缘状态。如果染色均匀,呈现棕褐色,提示粘膜正常,此处未发现病变;如果染色不均匀,相对较淡,考虑为病变黏膜。

1.6 观察指标

分析病变病理活检;对比胃镜与NBI 结合碘染色对病变病理活检诊断正确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病理活检分析

本次120 例患者中共发现食管癌34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 例。

2.2 胃镜与NBI 结合碘染色对病变病理活检诊断正确率

NBI 结合碘染色对病变病理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3.33%,胃镜为75.83%,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胃镜与NBI 结合碘染色对病变病理活检诊断正确率

3. 讨论

3.1 食管癌危险因素

(1)年龄:如腺癌最常见年龄段为50 ~60 岁,而食管鳞癌较多分布于60 ~70 岁。本次发现食管癌患者年龄区间为48 ~75 岁,与以往报道一致。有关食管癌发病的性别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比例为4 ~10:1,本次比例为8.5:1.5 左右。(2)吸烟和饮酒:吸烟、饮酒为食管腺癌、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烟酒呈协同效应。有学者指出[2]食管鳞癌的风险与烟草消耗量呈正相关。还有学者发现戒烟可以降低食管癌患病风险,而戒烟后再次吸烟者患食管癌风险增加。饮酒者患食管腺癌的风险性约为非饮酒者的6 ~9 倍。(3)饮食:有学者指出70℃以上烫食影响食管黏膜细胞增殖周期,易引起造成食管粘膜损伤,发生炎症、溃疡。此外腌制食品、少食新鲜果蔬、烟熏、辛辣摄入较少、微量元素缺乏也与食管癌的风险相关。有学者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共入选442 例,全部来自于孟买,探寻长期咀嚼药草与该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这种习惯者患病率是没有此习惯者的1.1 倍。此外油炸食物中致癌物N- 亚硝基化合物与杂环胺类含量较多,会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4)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返流、Barrett’s 食管病程中的慢性反复刺激会增加食管腺癌的风险。此外食管失弛缓症也是致癌风险因素之一[6-8]。(5)环境:有学者通过调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发现干旱指数、季风速度、人口密度与食管癌死亡率呈正相关性。而降雨量、水热指数与食管癌呈负相关性。还有学者针对于食管癌进行研究,探索土壤与食物中微量元素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如果锌硒等元素含量较高,那么患者的死亡率会随之下降。

3.2 食管癌检测

本次120 例患者中共发现食管癌34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 例。同时NBI 结合碘染色对病变病理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3.33%,胃镜为75.83%,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这说明NBI 结合碘染色有较好的诊断准确率。NBI 是1 种全新的途径,可提高检出率,早期发现食管异常病变。NBI 主要利用了窄带光谱进行检查,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当中,同时NBI 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10-12]。NBI+ 放大联合碘染色能够更准确的确定病变部位,直接观察黏膜血管变化,在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NBI 技术联合碘染色诊断优势明显,能够及早发现早期食管癌,准确判断癌前病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正确率胃镜食管癌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