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入人心》何以“深入人心”:让高雅音乐走入大众的路径创新

2020-09-06薄艺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

薄艺

摘  要  高雅音乐因其严肃庄重的格调以及对欣赏水平和文化内涵的较高要求,常被认为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很难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声入人心》深耕这一小众题材,积极探索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通过对节目形态的再建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契合和多元传播矩阵协同,探索高雅音乐的大众化表达路径,创作兼具专业性和普众性的优质内容,打破公众对于高雅艺术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搭建起高雅音乐和大众之间交流的桥梁,同时提供了高雅音乐走入大众的多维度创新范式。

关键词  《声入人心》;高雅音乐;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3-0091-03

“高雅音乐”又被称作“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等,其与流行音乐间的本质差异不在于音乐作品的质量高低,而在于“人的审美听觉能力发展的问题”[1]。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在于它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更易被大众所接受,而高雅音乐过于强调表演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其自身带有的高雅性、严肃性对欣赏者音乐素养的高要求,让习惯处于碎片化、快节奏的现代人望而却步,也让高雅音乐这一精英艺术形式难以融入大众市场。纵观我国音乐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自2005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大量同类型节目倾轧式地轮番上阵,受众渐对固有的以流行乐和淘汰赛制为主的选秀型音乐节目产生审美疲劳,迫切要求市场上有不同的音乐节目出现。《声入人心》抓住了高雅音乐这一小众需求,巧妙借用音乐选秀节目的外壳,以高雅音乐为节目文化内核,精心融合流行乐元素,以强烈反差感和坚实的文化内核走进大众视野。

1  节目形态的再建构:打造“清流节目”新风尚

1.1  摒弃淘汰,突出竞合

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泛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各节目为求脱颖而出纷纷转变思维,2017年来《国家宝藏》《声入人心》等在众多综艺节目中以显著文化特征成为“清流”,这些“清流节目”面貌清新脱俗、内容清丽淡雅、气质清新飘逸,广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2]。其共性之一就是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在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改变和突破。

《声入人心》作为一檔新形态音乐节目,其突出的创新就是突破传统竞赛节目的“淘汰”赛制。这一时期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歌手》等都是以每期节目的淘汰环节与结果作为高潮点和悬念的设置,而《声入人心》却摈弃这一不二法宝,转而充分挖掘和借鉴音乐剧行业机制而设置“首席”与“替补”的“AB角席位”争夺,形成了全新的赛制体系,扬弃淘汰法则的新赛制是《声入人心》与其他音乐综艺节目的最大不同之处。淘汰压力的消除使选手可以专注于音乐作品的内容深耕与舞台演绎,每位选手都有机会登台“请教”演出,突出选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充分完整展现选手们舞台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汗水。相对于选秀节目中成王败寇的残酷竞争,《声入人心》的选手更多展现的是惺惺相惜的成长过程,选手间没有所谓的“撕逼”和人为的“抵牾”,有的只是登上舞台的信念追求与奋斗精神,甚至是彼此之间令人动容的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过程。经验丰富的选手如王晰、郑棋元,会毫不吝啬地向年轻选手传授自己的经验与技巧,彰显了选手之间温情满满的竞合过程。这与当下一些综艺节目及选手为搏出位秀下限、编噱头等无所不用其极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深陷过度“泛娱乐化”泥沼的部分综艺节目的反驳。

1.2  烘托人物,弱化悬念

电视节目最突出的元素之一就是人物,观众被一档节目吸引往往也是因为人物,他们会对人物的性格特征、相关关系等产生强烈好奇心。《声入人心》在节目的叙事过程中,摒弃当下国内选秀类音乐节目泛滥的各种人设与刻意煽情,不会先于观众在节目早期对选手构建性格、铺陈故事,而是聚焦在选手个人的成长上,所有的叙事元素皆为烘托人物而服务,展示出每位选手富有个性化的魅力。

《声入人心》摒弃以往常用的淘汰赛制转而选择“首席—替补”制,削弱淘汰带来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观众在欣赏节目时不会产生过多压力,不淘汰任何选手也较《歌手》《中国好声音》等同类节目氛围轻松很多,形成温情励志、节奏舒缓的节目风格。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对于节目都需要一种动力的驱使,动力也即悬念是吸引观众观看欲望的重要来源,悬念的弱化以及节奏的放慢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会对观众的黏性有所影响。因此,除采用“首席—替补”的赛制来替代淘汰制所带来的悬念,《声入人心》专注放大选手在竞演中的各种细节,以“70%竞演+30%真人秀”的内容配比来中和竞演内容带来的偶像感和距离感,使选手的形象更接地气。第一季节目组为还未登上过舞台的选手举办一次非正式“竞演”,并邀请了选手梁鹏杰的家人到现场观看,由此引出梁鹏杰是从小地方走出的第一位学音乐的大学生的背后故事,至此观众明白了他之前的紧张与无措。这种紧紧围绕选手自然展现的叙事,通过放大细节从不同侧面对选手的个性进行展示,同时又不会过于冗杂而陷入无休止的煽情怪圈之中。

2  内容与形式有机契合:演绎视听盛宴的“多重奏”

2.1  雅俗共赏的多元交融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论》中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权威艺术,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文化不再为少数精英所独享,大众也可以对文化进行建构。《声入人心》对于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的解构与融合,也是对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多元再造。《声入人心》聚焦垂直综艺,体现在创新选曲的方式上囊括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而不拘泥于古典乐,既有经典的歌剧作品如《歌剧魅影》等,也有音乐剧作品《欢乐song》《你眼里的蓝》等,更有意在节目前期选择了大量的流行作品,唤起观众对于美声唱法的兴趣。如第一季何凯和金圣权双重唱演绎的抖音神曲《可能否》,让观众大呼“美声原来还能这么玩”。此外,为兼顾到观众不同的年龄层次,选取了中老年观众较为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祖国》等时代金曲,唤起他们的怀旧情感。在对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演绎时适当加入流行乐元素,配以专业的人声伴唱团队和现代化的灯光配合,使古典作品以“接地气”的方式叩响观众的耳朵,领略古典作品所传递出的丰沛情感。而对于流行作品的处理上,尝试着用美声、音乐剧乃至中国戏曲等表现形式演唱,并在旋律中突出管弦的部分以增添音乐的厚重感和层次性。

2.2  精良典雅的舞美后期

《声入人心》现场配置了国际顶级音响设备,从音乐总监、钢琴伴奏至乐队伴奏皆是国内资深团队,精良的现场制作团队为节目的高品质保驾护航。节目的舞美追求典雅大气的风格,布景及灯光以同色系为主,避免多色系带来视觉的混乱感影响舞台效果。根据选曲的不同利用灯光设计对舞台进行渲染,如第一季阿云嘎和蔡程昱演唱的《鹿be free》,舞台灯光以蓝色系为主,配合歌曲意境打造出一种朦胧感,舞台的LED屏幕上播放蓝色背景下的梅花鹿、萤火虫的动画,两位选手身穿浅色系风衣在暗色系舞台中十分显眼,副歌时配合情绪表达灯光变为蓝色与紫色交相闪烁。浑然天成的舞台效果营造出极强沉浸感使得观众在电视前也能享受宛若现场Live般的视听盛宴。此外,《声入人心》通过后期技术将古典音乐的宣传和科普渗透在节目各处。如每位选手在自我介绍时除去个人信息,后期会以花字加小贴士的形式附上音域范围、演唱声部;在选手竞演时,屏幕下方则出现词条为观众介绍作品的来源出处;同时充分利用出品人、嘉宾等讲解声乐相关专业知识与典故,将古典音乐文化贯穿节目始终。

3  多元传播矩阵协同:“主体”与“媒体”的和谐共舞

3.1  参与主体立体化塑造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印刷时代的没落和电视时代的到来,会使印刷时代的高品质思维以及个性特征面临致命的威胁,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3]。在部分综艺中往往过度追求明星“流量”和“颜值”,高颜值下隐含着女性审美意识和“男色”消费观念主导的诉求,在这一过程中娱乐霸权滋生蔓延,明星被过度消费,也消解了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厚重底蕴,使其变成单向度的刻板复制品,受众面对千篇一律同质化的“流量小生”逐渐产生审美疲劳。

《声入人心》则独辟蹊径,在参与主体的选择将专业性与青春气质结合,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一是专业素质高。选手们出身于中央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国内外顶尖音乐学院,专业水平过硬。二是形象气质好。第一季选手平均身高183,年轻小将蔡程昱、徐均朔阳光帅气;音乐劇歌手郑云龙、郑元祺儒雅高贵。第三,出品人也集形象性、影响力、专业化于一体。坐镇两季出品人的廖昌永,为节目奠定高水平的专业基调,同时节目中展现出与其男中音艺术家形象相反的极具亲和力与幽默感的反转魅力,也为节目打破刻板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女导师尚雯婕、张惠妹都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历,会以全新视阈打开歌曲编排和舞台表演形式,她们还代表着女性观众感性细腻的视角,为节目增添柔和色彩。节目基于对选手和出品人的展现塑造出独特的高水平、高颜值、高学历立体化符号,有利于唤起大众对于高雅音乐的心理期待,也重新赋予高雅音乐生命力与鲜活力。

3.2  传播载体全媒体联动

根据第45次CNNIC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9.04亿,网络普及率达64.5%[4]。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文化综艺节目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传播策略,创新宣传方式。

与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不同,新时代下的偶像很难仅仅通过传统电视屏幕就获得巨大的人气和口碑,因此《声入人心》以多媒体平台为传播基础,构建起独特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完成节目传播在时空上的延伸与拓展。首先,节目选择在湖南卫视周五的黄金段时间播出,同时选择湖南卫视旗下芒果TV和爱奇艺作为网络播放平台,以弥补电视台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其次,在微博上设置节目相关话题,官方微博分别在节目播出前预告、播出时及时更新片段、播出后放出花絮,对节目的细节进行放大补充,进一步加强粉丝黏性。第三,节目播出后,歌曲同步上线QQ音乐、咪咕音乐等音乐播放平台,多渠道联合立体化助力节目宣传。第四,支持选手开通微博、抖音账号分享节目与后台日常,与粉丝积极互动,极大满足粉丝多种体验方式的需求,社交媒体引发的多级传播实现了节目的圈级扩散,还能吸引新粉和“路人”观众,产生叠加传播效果。

4  结语

《声入人心》自2018年11月初播出第一季后,2019年7月又播出了第二季,第一季节目在豆瓣收获9.1的超高评分,一跃成为年度综艺节目黑马,受到各方好评。2019年6月《声入人心第一季》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殊荣,这是对其最充分的认可与肯定。《声入人心》将节目内核聚焦在具有丰富内涵的高雅音乐,以现代化的舞台表演为载体,传达着中外经典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展现了中外文化的多元与交融,也是对现下娱乐霸权的逆向对冲。以《声入人心》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众审美情趣等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丰富和净化综艺市场同样意义重大,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价值传播与导向。固然《声入人心》也有进一步完善之处,但其对于艺术文化内核的挖掘、对高雅艺术的弘扬、对丰富精神蕴含的追求,仍然值得业界赞誉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5(11):30.

[2]张妮.文化类综艺节目“清流”流向何方[J].当代电视,2017(11):57.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2020-06-0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机制与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公寓半书院制管理的路径创新探索
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管理创新探讨
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博弈的路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