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实践

2020-09-06冯昆蔡理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融媒体新媒体创新

冯昆 蔡理

摘  要  文章立足当下实际,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2020年全国两会前方报道出发,以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特性为基础,分析、归纳新媒体采访报道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方式。

关键词  两会报道;新媒体;融媒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3-0063-03

2020年的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工作跟往年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能申请到的参会记者证数量少,只有3个随团记者以及3个摄像名额,能够到人民大会堂和上海代表团驻地的人数相比往年少了许多。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圆满完成任务,也就是两会报道的体量、内容丰富度和质量不低于去年,压力很大。

为应对前方上会记者人数有限、采访区域有限等特殊情况,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着力内容上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突破,抓住“新”“活”“融”这三个字,在大体量“云”直播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大批语态活、设计巧、互动强的短视频、H5、海报等新媒体产品,在大小屏两端形成“刷屏之势”。据统计,全国两会期间,在电视端、新媒体端(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累计推出各类报道数超过

2 000条,全网总浏览量突破8 000万,海外覆盖数近220万,宣传声势强大,传播效果显著,在国家重大叙事中提供了一份有力量、有分量、有质量的上海表达。

本文以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全国两会前方报道团队作为参考对象,从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特性出发,归纳新媒体采访报道的特点,展望新时代大屏小屏融合的跃升空间。

1  采访方式“新”

和纸质媒体最大的不同,电视新闻的特点,即“现场”为王,所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和第一手资料,這三个“第一”,是电视新闻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家电视媒体开展竞争的基础。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拍到了画面才算成功,那万一拍不到呢?所以从上海到北京来之前,报道团队就无时无刻不在为两会期间能够拍到什么内容而焦虑。以东方卫视每晚6点的新闻栏目《东方新闻》“两会观察”板块举例,它是由代表委员们的故事、记者现场叙述评论、参会期间各方的观点这几个部分构成,需要每天直播前逐一进行严格落实,加上每天一个主题,就要求报道团队和代表委员们时刻保持紧密联络。以前每年的连线是在报道团队驻地的工作间搭建临时演播区,将代表委员请到这里跟上海的主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互动讨论。但是,今年的情况特殊,一来临时演播区无法搭建,二来代表委员也不能自由出入自己的住地,再加上这次政协会议上没有跑会的记者,没有办法进行内容拍摄,算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些很棘手的难题,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采编团队想了许多种办法,最终决定通过手机“云”直播来完成。

各档新闻栏目在疫情期间使用的直播连线方法刚好运用到了2020年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上。在赴京前,报道团队就已经跟上海市政协进行了充分沟通,向与会的委员们赠送了自拍杆和美颜灯,还专门在他们的手机里安装了TVU的直播软件,并教会他们使用。人大的随团记者也在代表那里安装了手机直播软件。两会上海代表团驻地全面覆盖5G信号,保障了网络连接的稳定性,下行速率可达1Gbps以上,上行速率达100Mbps,可以说是“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有效满足了视频直播、回传以及采访等需求,通过“云”手段,团队进行提前策划,记者一对一沟通、联系所有代表委员,以远程视频连线、指导手机自拍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的“云”上采访工作。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的5G时代正在到来,利用5G技术创新新闻采访工作,不仅仅是疫情影响下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更是5G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5G信号全覆盖解决的最直观问题是电视直播的难度大大降低。以前进行直播连线时,需要厚重的3G或者4G转播背包才能传回实时的视频图像。此次,代表委员只要将手机接入5G网络,即可连线直播,不得不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

此外,“云”采访工作也突破了传统新闻采访耗时时间长、费用高、采访对象时间不配合等各个方面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采访效率。首先,传统的采访模式往往是记者外出进行线下采访工作,会遇到路途远,拥堵、受访者时间不配合等情况,不可避免增加了采访工作上的困难度,使得一些记者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获取新闻线索干劲不足,甚至有漏新闻的情况发生。现在,利用“云”采访,记者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邀请不同采访对象现场连线,大大节约了记者的“鞋底成本”,提高了采访效率。其次,从采访方式来看,没有经验的受访者直接面对话筒、镜头常常犯怵,利用“云”采访,受访者只需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自己则处在完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放下戒备紧张的心理,一方面有利于采访对象正常发挥,另一方面有助于记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利用“云”采访进行新闻报道,和动辄几十万元的高清摄像器材比起来,自拍杆、手机成了主要工具,这在资金上也显著减少了投入,同时手机内置剪辑软件也能加快新闻制作的速度,增强新闻时效性。

2  内容创新“活”

随着通讯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电视新闻的竞争主体已逐步转移到了新媒体端。之前在满足日常电视新闻供给之外,新媒体端属于锦上添花,但从2016年开始,新媒体端的比重明显呈现了上升势头。传统的电视新闻一般采用对话、讲授、记录等形式来展现内容,对“90后”“00后”观众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1]。进入竖屏时代,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时,要创新报道样式,要求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内容报道,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这次新媒体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充分细致的,一旦发现内容可以做成新媒体产品便会立马行动。中心6位参会记者、摄像除了要生产电视端需要的内容,同时具备了很强的新媒体生产能力。举个例子,量子卫星“墨子号”总指挥王建宇代表通过手机和《东方午新闻》连线直播,记者立即在“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发出了短视频,这条《他搞得定量子卫星 却对这个“网络神器”连连摇头》的报道点击量迅速突破了500万次。

6位记者、摄像制作的Vlog《记者看两会》,以讲故事的方式记述记者在两会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新鲜事、体会和感受,很受观众欢迎。例如,《开幕第一天 上海代表团代表的15个小时》,通过纪实性的跟拍采访,鲜活记录上海代表们参加“代表通道”、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团审议以及接受媒体“云”采访的忙碌一天,以15小时的“小切口”,生动展现上海人大代表认真参政议政、尽心履职为民的大主题。

此外,参会的代表委员还接受了“看看新闻Knews”的邀请,自拍自采“两会日记”,记录自己的履职点滴故事。《政协开幕前 委员们发来了两会Vlog》通过倪闽景、蓝闽波、周桐宇、苏权科等四位委员们的自拍互采,精心编辑委员们“把今年各个方面的工作目标明确”“使今年国民经济取得预期效果”等实况,制作成轻快鲜活的短视频产品,生动展现委员们时的履职心声和风貌风采,视角独特、别具新意。委员们通过“Vlog”以平易亲切的第一人称视角,一边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工作,一边就两会的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反馈,可谓一举两得,使得长期以来观众对于官方信息和主流话语的距离感在新媒体时代以一种短视频形式而改变。

在上海的后方团队还有近20人专门对接新媒体,对参会记者传来的大量素材进行再加工,生产出新媒体内容,委员们自己做的Vlog也为新媒体端提供了不少好“料”。应该说,对于当下的新闻报道而言,大家都在努力“取长补短”,“长”是传统电视新闻的生产,“短”则是做有深度的新媒体内容。在这种竞争下,全国各个省市的电视媒体都在相互比较、学习、借鉴,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都在努力将全国两会这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老百姓的阅读、收视、观看习惯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出更有深度、更受欢迎的时政新媒体产品。

5G时代新媒体的创新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内容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创新首先就是要提高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应该说获得新闻线索是一切新闻工作开展的前提,没有新闻点,那么接下来一切新闻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普通人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能力较从前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极为敏锐的新闻嗅觉,要让信息在各个微信群传播前,在大众视野内扩散前,就必须找到热点。新闻记者只有作为新闻传播的源头才能让之后一系列的新闻采集报道工作有意义。其次,好的内容离不開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敏锐观察,独辟蹊径。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周遭的事物,要从和大家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切入,这才能给受众带来冲击感,提高新闻的吸引力,扩大新闻受众的数量。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平常生活中就要努力培养敢于批判和否定事物的精神,面对不同的人物、事件多角度深入剖析,用最吸引人的视角向大众传播新闻事件[2]。再次,尝试新颖的表达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记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可以采用流行语来表达所思所想,这样能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感,增加两者之间的信任度,也容易被观众接受。

3  大屏小屏“融”

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工作对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好在,报道团队在内容层面和操作层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内容层面,此次全国两会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关键时刻,意义非比寻常,所以对于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进行预判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重大的宣传战役,新闻报道想要出彩,策划先行是第一要素。

在操作层面,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全国两会在采访报道方面又跟往年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团队准备工作要做足、做在前头。对于融媒体中心而言,每天仅电视新闻端的报道就超过10个小时,在网端的发稿量也比平时明显增加,这些都需要跨前一步筹备。由于人数压缩,工作量不减,所以驻会记者摄像的任务很繁重。他们通常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忙到凌晨1点,可以说是“连轴转”。为了做好前端和后台的保障,报道团队在技术保障、信号传输等操作层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在技术保障上,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通了从北京饭店到北京临时工作间的光缆,前方拍摄的大量素材通过光缆传输回来以后,临时工作间及上海后方的工作人员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加工。按规定,每天指派一名记者对上午和前一天接收到的素材进行再加工和打磨,这样记者即使不在会场,依旧可以对素材进行细致处理。这个把素材传出来、请进“家里”来处理的方式,是以往两会报道中没有想到过、出现过的。今年由于疫情,大家被迫采用了这样的工作方式,虽说是倒逼机制,却给了记者编辑很多触动和灵感,使得新闻生产力充分得到了释放。前方记者进行时效性极强的报道,临时工作间及后方团队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处理,这样就生产出更多的新媒体端报道内容。

通过精准策划,在“融”字上做文章,上海广播电视台大屏小屏全方位呈现了此次全国两会盛况。在大屏端,东方卫视以“提振信心、共克时艰、坚定信念、同筑小康”为主题,早、午、晚、夜四档新闻栏目结合各自不同定位,精心打造六个专栏板块和七期特别报道。《看东方》“两会早知道”板块每日与北京前方记者直播连线,预报重要议程,梳理看点前瞻;《午间30分》“两会议政录”板块,与上海代表委员隔屏“云”互动,围绕全国改革热点提出上海思考;《东方新闻》重点打造“两会观察”板块,将大会热点与上海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体现上海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有力作为;《今晚》精彩打造《问政中国》《世界看两会》两大系列特别报道,立足中国、放眼国际,以广阔视角观察中国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寻求破解之道。两会期间,《东方新闻》排名全国卫视同时段第二,《今晚》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单期排名全国第二。

在小屏端,看看新闻Knews移动客户端和网站全线飘红,以《2020全国两会》为题,同步推出大气精美的全国两会专题页面,下设“两会速递”“两会全景声”“上海代表团”“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日记”等16个子专栏,重点发挥“直播+短视频”的组合拳优势,全景式立体呈现、小切口精彩聚焦,原汁原味呈现大会的热烈氛围和生动瞬间,共推出“云两会”系列直播20场,两会短视频及图文报道逾千条,全网总浏览量突破8 000万。

可以说,大屏小屏融合的过程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完全融合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传统媒体经历观念更新,技术革新,内容创新,不变的则是对新闻报道质量的始终不懈追求[3]。

4  结语

创新传播模式,加强融合转型,正是5G时代对现代传播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今年的两会报道成为了媒体人的“练兵场”,展现了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传统新闻媒体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新的航向,设定了新的航标。

参考文献

[1]郑红.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J].今传媒2020(5):117-119.

[2]杜宏涛.浅谈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9(5):172.

[3]刘宁.探析融合传播时代传统媒体两会报道创新路径[J].传媒论坛,2019(10):3-4,6.

猜你喜欢

融媒体新媒体创新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