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中医养生调摄对失眠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9-04孟意琳陈佳飞张永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总分例数量表

孟意琳 陈佳飞 张永华

1.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 310007 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患者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且醒后难以入睡,并伴有明显的日间功能障碍[1]。慢性失眠患者由于长期生理、心理状态的紊乱,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情绪[2]。近年来笔者通过互联网+中医养生调摄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失眠障碍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18~59岁,平均(45.23±12.76)岁;高中学历20例,大学学历31例,研究生以上学历9例;病程1~18个月,平均(7.67±2.76)个月。 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58岁,平均(49.52±12.34)岁;高中学历28例,大学学历26例,研究生以上学历6例;病程1~16个月,平均(7.63±3.16)个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4]评分8~15分,符合轻、中度失眠;(3)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4]评分5~14分,符合轻、中度焦虑抑郁;(4)年龄18~6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自愿参与研究,并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其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或共病失眠,或服用精神类相关药物导致的失眠;(2)重度抑郁和焦虑患者,或其他精神障碍所致有自杀风险的患者;(3)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干预组 通过“好医生睡眠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线上进行中医综合养生调摄,疗程为8周。

1.3.1.1 情志调摄(恬淡虚无) 系统每3d通过微信订阅号向患者推送一篇200~300字的关于调摄养生的经典文段,并附有译文便于理解,如《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度百岁乃去”。要求患者每天朗读5遍,3d后书写1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通过微信订阅号上传,以便督导。

1.3.1.2 起居养生(起居有常) 要求患者每天早晨6:00~6:30起床,晚上10:00~10:30熄灯睡觉,35岁以下的青年人可视情况推迟半小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提前半小时,若中午需要午睡则不能超过半小时,每天卧床后不能看电视、玩手机等。患者需要在平台上记录每天上床及起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午休时间等,以便医生进行后台督导。

1.3.1.3 饮食调理(饮食有节) 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韩磊主编的《食物相宜相克》,由患者按食物的中医性味选择适宜的食物,忌辛辣过热或过寒食物如咖啡、酒、茶等,晚餐建议进食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需记录每天饮食,医师定期给予指导。

1.3.1.4 呼吸导引 要求患者每晚睡前遵循微信订阅号提供的音频提示,进行气息导引训练15min。

1.3.2 对照组 通过网络进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nsomnia,CBT-I)治疗。 CBT-I使用美国睡眠医学会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作为指导,通过网络进行,内容包括睡眠卫生知识、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睡眠认知、放松训练等,疗程为8周。具体治疗方法参照毛洪京等[5]的研究。

1.4 观察指标 采用PSQI量表评定患者睡眠情况,PSQI总分越高,说明睡眠障碍越严重;采用PHQ-9和GAD-7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1.4.1 PSQI 该量表由18个条目组成,包括7个方面,分别为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紊乱、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每个方面按0~3等级进行计分,各方面得分之和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2 PHQ-9 该量表总共有9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3分,总分27分。评价标准为:小于4分为无抑郁,5~9分有抑郁症状,10~14分有明显抑郁症状,大于15分为重度抑郁。

1.4.3 GAD-7 该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评分为0~3分,总分21分。评价标准为:小于4分为无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重度焦虑, 大于15分为重度焦虑。

1.5 疗效评估标准

1.5.1 西医临床疗效 依据干预前后的PSQI指数(总分减分率)判断疗效[6],PSQI总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PSQI总分减分率≥75%;显效:PSQI总分减分率51%~74%;有效:PSQI总分减分率达25%~50%;无效:PSQI总分减分率<25%或PSQI总分增加。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中医临床疗效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7]制定的中医证候群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PSQI、GAD-7、PHQ-9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过程中,干预组脱落0例,对照组脱落2例,其中1例无明显原因退出,另1例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退出,脱落患者均未纳入最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Q-9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HQ-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HQ-9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AD-7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GAD-7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干预组GAD-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5 两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西医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Q-9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AD-7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问题愈来愈常见。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失眠患病率为10%~15%[8],而在国内,大约38.2%的人遭受失眠的困扰[9]。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或多或少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0],约50%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焦虑症状,30%~50%存在抑郁症状[2]。而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危险因素[11]。CBT-I疗法通过对睡眠认知和睡眠习惯的重构和规范,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并且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症状[12],目前被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推荐治疗方案[13]。

中医认为,失眠多因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导致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笔者在临床也观察到,失眠患者多存在多思多虑等情绪问题,对生活、工作要求仔细,追求完美,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情志和生活起居调摄非常必要。中医养生调摄是通过修身养性、改变日常习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情志调摄是通过指导患者阅读中医相关古籍,采用相关思维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患者性格,改变其生活态度,使之达到心神内守;同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起到帮助入睡、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起居养生是通过规定患者就寝与起床的时间,使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有言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起居作息应与天地相应,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不仅白天精神饱满,对夜晚的安睡也有很大的帮助。饮食调理是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适宜性味的食物,平调阴阳,使阴阳合而安卧;另外,也建议患者食用柔软易消化的食物,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气机升降调匀,也能帮助患者的睡眠。呼吸导引旨在用意念调控全身的状态,使得肌肉放松,精神安宁,思想入静,呼吸深匀,整个机体达到气血融洽、上下通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对失眠起到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8周的中医综合养生治疗和CBT-I治疗,两组患者的失眠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提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中医综合养生调摄与CBT-I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和焦虑抑郁情绪。两组间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PSQI、PHQ-9、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综合养生调摄的治疗方法对失眠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较CBTI疗法更加明显。综上所述,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中医综合养生调摄方法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失眠患者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总分例数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