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0-09-03吴仪李宁
吴仪,李宁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3)
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比较常见,但肌张力长期处于高水平可导致患者动作迟缓,活动障碍,协调功能异常,致使护理的难度增大。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还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和挛缩,阻碍神经肌肉系统的恢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2]。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解决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4~76岁,平均(54.25±7.27)岁;平均病程为(53.92±6.83)d;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以上21例。中西医结合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53.14±6.38)岁;平均病程为(54.29±4.53)d;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②具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③肌协调功能异常和痉挛;④腱反射异常;⑤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大于0级;⑥患者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①肺癌、白血病等肿瘤性疾病;②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分裂症;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⑤合并皮肤过敏或溃烂;⑥合并帕金森综合征等精神疾病。
1.3 干预方法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及适当活动等。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如下。(1)上肢康复护理:选择的训练方式包括引发上肢前伸肌肉活动以及运动控制训练方式、对掌动作训练、前臂旋后训练等。(2)下肢训练:伸髋训练,屈膝训练,屈踝训练,提起骨盆转向前的同时进行屈膝以及伸髋的训练。(3)床上训练:对患者实施床上主动被动肢体活动训练,训练的时候注意先放松肢体,进行大关节活动,之后进行小关节活动,多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前臂旋后动作训练。(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如厕、进食和穿脱衣服等日常能力训练。(5)指导患者进行重心转移姿势调整训练,以改善平衡功能,训练躯干在髋部前倾、站立时候的重心转移动作。(6)步行训练:①指导患者进行屈膝伸髋、踏步等训练;②在患侧负重下,健侧向前后移动,进一步对腿部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上述训练每次40 min,每天2次,每周共6次,训练4周。(7)中医湿敷护理:将川芎90 g、艾叶40 g、赤芍30 g、透骨草20 g、伸筋草30 g、桂枝10 g、红花19 g、路路通10 g加入100 mL水煮30 min,用纱布蘸取药液于患处湿敷,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运动功能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
1.4.2日常生活能力 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独立为100分,轻度依赖为91~99分,中度依赖为61~90分,重度依赖为21~60分,完全依赖为0~20分。
1.4.3痉挛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评估患者的痉挛情况。CSI总分为16分,轻度痉挛为0~9分,中度痉挛为10~12分,重度痉挛为13~16分[3]。
1.4.4肌张力评分 采用Ashworth评定量表评估上肢和下肢肌张力评分:无肌张力增加为0分;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为1分;肌张力明显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为2分;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为3分;受累部分呈僵直状态为4分[4]。
2 结果
2.1 FMAS评分、Barthel指数、CSI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FMAS评分、Barthel指数、CSI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F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F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CSI低于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CSI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S评分、Barthel指数、CSI比较分)
2.2 肌张力评分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上肢肌张力评分、下肢肌张力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肌张力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上肢肌张力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和下肢肌张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高,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表现为被动运动阻力增加,肌肉僵硬,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甚至伴发上下肢痉挛[5-6]。
目前对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处理方式为功能锻炼,松解痉挛和改善肌张力[7-8]。中医认为,肌肉和关节屈伸均和经筋有关。经筋疾病的表现为疼痛、经络瘀阻和活动僵硬。治疗此类疾病的原则在于改善气血运行,舒筋通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F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干预后F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两组干预后CSI、上肢肌张力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中西医结合组干预后CSI、上肢肌张力评分和下肢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这表明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湿敷有助于提高干预效果。透骨草、川芎、红花、艾叶、桂枝及伸筋草有清热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可活血化瘀、温经通脉,促使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及关节通利,达到止痛活血和改善肌张力的目的[9-11]。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痉挛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