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SWOT分析与服务策略研究

2020-09-02刘清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SWOT分析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SWOT分析;学科服务

摘 要:文章介绍了SWOT分析法的概念,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探索了图书馆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057-03

在图书馆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学科馆员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形成于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1]。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首次引入学科馆员制度[2],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几百所院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3],由于中外图书馆本身的差异较大,所以我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国外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SWOT概念分析

SWOT(Strength、Weaness、Opportunity、Threat)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分析法是指对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优势(S)与劣势(W)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与威胁(T)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企业正确识别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聚焦优势资源,避开威胁,利用机会,取得成功[4]。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競争情报分析方法,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资源并制定策略,以实现既定目标。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合理的机构设置。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落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内部机构进行了重新定位。图书馆借鉴国内外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先进经验,结合本馆实际,通过增设、整合、拓展、调整等方式进行机构改革。改革后的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不仅保障了图书馆业务的高效运作,而且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为建设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组织保障。

2.1.2 高素养的人才配备。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完成了“三定一聘”(定编、定岗、定职责和聘任,简称“三定一聘”)工作。“三定一聘”调动了馆员的积极性,激发了馆员的创造力。在“三定一聘”过程中,图书馆为新成立的学科与决策服务部配备了一支文化素质较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较合理的人才队伍。图书馆在选聘学科馆员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高学历外,还要求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理论知识、较强的信息获取技能、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这些高要求为后来学科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 完善的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2016年到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了空间改造,在一楼和六楼分别设立了学习共享空间和博雅文化空间,提供适合6人、10人和20人用于学习、交流、研讨、会议等的封闭式空间。共享空间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交流研讨场所,丰富了学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2.1.4 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共享资源。高校图书的资源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石牌分馆、大学城分馆和南海分馆拥有丰富的纸质馆藏资源,其中大学城校区除丰富的纸质资源外,还有各类数据库、非书资料、特藏文献,如根据高校学科优势购买或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古籍、早期报纸、原始文档、手稿之类的历史文稿资料等。同时,图书馆还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的资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2.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2.2.1 学科服务体制不完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与决策服务部于2016年4月成立,学科服务工作还处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阶段,图书馆尚未有足够能力建立完善的与学校层面和院系、科研院所等的对接机制。学科服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学校、院系、科研院所等,如果这一系统工程不完善,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必定受限。对于如何协调和对接学校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图书馆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相应的措施和完备的制度。

2.2.2 人力资源不足。学科与决策服务部只有7人,学科馆员数量严重不足,这严重限制了学科服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学科馆员具备生物学、材料科学、教育学、管理学、英语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在某些专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很难把握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只能提供文献传递、信息检索、资料收集等对专业要求不高的服务。

2.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2.3.1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2015年4月召开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实现新的跨越,为广东省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会上强调将提升科研能力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5]。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学科与决策服务部可以为科研院所或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竞争力分析报告。

2.3.2 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作为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明确提出建设一流学科,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一流办学条件,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催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着力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南师范大学被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之一[6],因此,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建设学科的快速发展。

2.3.3 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重视。华南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现代大学战略发展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等校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学科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科服务部也非常重视,对学科服务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工作策划、外出学习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2.3.4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近年来,学校对图书馆专项经费投入有所增加,配备了各种现代化设备,馆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对文献进行存取、转换、过滤,学科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效果得到提高。

2.4 外部威胁(Threats)

2.4.1 兄弟高校和信息服务公司提供的优质服务。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学科与决策服务部之前,未能给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当他们寻求科研服务时不是前往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而是习惯于到其他高校(如中山大学)和科研院所(如广东省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寻求帮助。另外,现在很多信息咨询公司也能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它们不仅能提供资料搜集、加工、整理、分析等服务,还能提供解决方案、策略、规划等深层次的信息咨询。咨询公司提供的有偿服务操作灵活,并在向专业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2.4.2 用户持消极否定态度。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院系的科研人员低估本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学科服务持怀疑态度。此外,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本身都拥有高学历,经过长期的科研工作和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检索方法,他们对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业数据库也非常熟悉,加上图书馆在改建之前未能给他们提供舒适的科研环境和空间,所以他们很少走进图书馆,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借还书的地方。

2.4.3 用户所需科研信息获取难度大。随着“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推进,高校科研人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科研条件日渐完善,科研工作水平和层次大幅提升,因此他们对科研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更加广泛、深入和及时。例如:当科研人员查询一个研究课题时,除了要通过网络查询该课题的研究情况,还要查阅该课题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情况,这就给科研信息的获取和提供带来了难度。

3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笔者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一步绘制了SWOT分析矩阵,详见表1。

3.1 抓住机遇,服务科研

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在2017年被确定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要抓住发展机遇,与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科研院所一起完善学科服务体系,以便学科与决策服务部能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另外,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共享资源和学习共享空间提高学科服务质量。

3.2 提高素养,深化服务

图书馆要争取学校的经费和人才支持,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制订长远的学科馆员培养方案,确保学科馆员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学科馆员要加强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跟踪学科发展动态,提高学科服务能力。

3.3 主动宣传,扩大影响

学科馆员要走出图书馆主动联系院系,让更多科研人员了解学科服务、信任学科服务、利用学科服务。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与决策服务部虽然成立才4年多,但是所做的学科服务工作受到了行政职能部门和学院的一致好评。图书馆领导带领学科馆员到各个学院走访、座谈,宣传学科服务工作,越来越多的学院和科研人员开始了解、接受并信任学科服务工作。

3.4 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质量

在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只有对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加工、优化、整理,才能形成科研人员需要的信息。学科馆员只有拓宽数据来源,加快数据向知识的转化速度,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抓住发展机遇,改善不足,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人员素养,深化细化科研服务内容,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更好地服务科研,为“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唐淑香.“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5.

[2] 郭依群,邵敏.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的扩展: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51-55.

[3][4][5][6] 郭丽英.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现在和将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6):99-102.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0-06-21

作者简介:刘清华(1978—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7YJC870007。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SWOT分析图书馆
图书馆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