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

2020-09-02田贵兴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老齡群体

摘 要:文章阐述了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开展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原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主体介入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合理性、优势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016-04

1 背景

在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快速融合,使人们进入一种媒介泛化的生存状态。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媒介即按摩》一书中指出:“媒介影响的穿透力极强,无所不在,在个人、政治、经济、审美、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我们的一切方面无不被触及、被影响、被改变。媒介即按摩。不了解作为环境的媒介,对任何社会文化变革的了解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衡量现代人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媒介素养教育也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议题。媒介素养教育对象分为媒介从业人员和非媒介从业人员两类。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针对非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公务员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较少关注老龄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这与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及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宜。媒介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老龄群体脱离社会的速度,加剧了他们的失落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开展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为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及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公共图书馆应成为承担这一使命的重要主体。

2 媒介素养与老龄群体

2.1 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一个动态且多维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最先提出。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生态的变化,其内涵不断演变。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选择、理解、评估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及用之服务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2005年,美国新媒介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性趋势:21世纪素养峰会报告》将新媒介素养定义为:由听觉、视觉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及再加工的能力。目前,媒介高度融合,呈现出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应用领域广泛、信息内容庞杂、社交属性凸显等特点,媒介素养中技术素养(运用媒介技术的能力)、信息素养(获取、解读、使用信息的素养)、交互素养(利用媒介与周围人、事、物产生交互关系的素养)、安全素养(在使用媒介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判断和处理的素养)的重要性显著增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能够掌握或具备一定媒介素养的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媒介情感、态度及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

2.2 开展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原因

2.2.1 老龄群体适应媒介融合环境面临诸多困难。对于从传统媒体时代“移民”到媒介融合时代的老龄群体来说,其无法很好地适应媒介技术、信息传播机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传统媒介时代,媒介形式较少,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对受众几乎没有技术要求;有严格的信息传播把关制度,信息的采集、发布由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实施,信息的可信度较高;媒介是信息的传播者,大众是信息的接受者,角色固定,信息传播流向单一,大众使用媒介表达自我、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受到极大限制。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对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新技术将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媒介信息传播主体多元,既有大众传媒,又有个人自媒体,还有匿名网民,信息内容庞杂,事实陈述、广告推销、谣言混溶共存,信息可信度被稀释;媒介交互性增强,不仅成为表达自我、实现社交、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平台,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出行、医疗保健、政务咨询、投资理财等生活领域。这些变化给老龄群体带来诸多挑战:一是心理挑战。老龄群体对新媒介的接触与使用,普遍存在抵触心理、畏惧心理、防范心理,学习新媒介的信心不足。二是法律意识挑战。传播权利的平等化赋予了传播主体更多自由,但同时也滋生了造谣、传谣、诈骗等不良现象,对媒介使用者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能力挑战。许多老年人未经过相关学习,面临技术障碍、信息辨别障碍、运用障碍等媒介使用障碍。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老龄群体克服这些障碍,能有效提高他们适应媒介融合环境的能力。

2.2.2 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实现积极老龄化。在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21世纪老龄化的政策框架被正式提出。在老龄化应对路径方面,积极老龄化将原先“以需求为基础”导向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导向,认为老年人仍然拥有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权利,大部分老年人仍然是社会与家庭的宝贵资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较大改善,民众的健康养老也将逐步得到保障。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知识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权利,尤其是那些经济收入及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从本质上说,媒介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平台,是一个人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良师益友,是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工具。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老龄群体利用媒介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开发老龄群体这一人力资源,有助于将退休老年人转化为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力量。此外,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老龄群体平等共享媒介时代、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成果,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 公共图书馆开展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合理性及优势

3.1 合理性

3.1.1 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定位。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具有很多交叉点和共同之处,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被学界认为是一种发展趋势。2017年,图书情报学专家吴建中在《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一文中指出,“图书馆要将多元素养教育提上日程”。2017年1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通过微服务账号,号召图书馆积极参与提升媒介素养、反对虚假新闻的活动。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及《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都要求图书馆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关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应遵守行业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把老龄群体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服务对象,满足他们对媒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

3.1.2 有利于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空间从传统的物理场馆拓展到虚拟的数字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阅读内容从纸质图书报刊拓展到数字资源、多媒体读物、网络媒介信息,阅读介质从印刷物拓展为PC、手机、平板电脑、kindle,以及以电子阅报机、智能听书机为主的依靠互联网、云技术的智能借阅设备、知识服务设备,开展阅读活动从实体场馆拓展到网络媒介平台,包括微信、移动图书馆App平台等。这些变化给老龄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带来了诸多挑战,公共图书馆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他们充分享受图书馆的阅读服务。

3.2 优势

公共图书馆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很多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品牌优势。公共图书馆属于由政府财力支撑的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免费的阅读服务,拥有较强的公信力和良好的服务品牌,社会认可度较高。老龄群体通常不愿意投入资金学习新事物,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对于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读者优势。公共图书馆拥有稳定、数量庞大的老年读者群体,尤其是寒冬酷暑季节,很多老年读者把公共图书馆当作取暖纳凉的文化休闲场所,为其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学员基础”。三是环境优势。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学习环境。公共图书馆拥有宽敞明亮、桌椅配置完备的公共学习空间及多媒体设备齐全的电子阅览室,为其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场地保障。此外,公共图书馆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老龄群体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四是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不仅拥有介绍媒介知识的传统媒介资源及大量的数字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视听资源等,还配置了电脑、阅报机、智能阅读设备等媒介设备,为其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五是人才优势。馆员拥有新闻传媒、信息技术、情报学等学科背景,在媒介利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为公共图书馆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师资人才保障。

4 公共图书馆介入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4.1 激发老龄群体学习媒介知识的热情

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龄群體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较小,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畏难情绪较重等现象。因此,激发老龄群体的学习热情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注重与民政部门、慈善机构、老龄协会、养老院等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老年志愿者、退休馆员及大众传媒宣传机构的作用,结合老龄群体的生活场景,广泛宣传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他们学习媒介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服务区内老龄群体的媒介使用情况、素养水平、学习诉求、学习障碍及影响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文化层次、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有针对性地策划教育方案。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海报、标语、宣传视频、新闻报道等方式,展示老龄群体积极向上的形象,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宣传活动,帮助老龄群体树立学习信心。此外,公共图书馆也可实行激励机制,采取赠送小礼品、延长借书期限、减免还书超期处罚等措施,激发老龄群体的学习热情。公共图书馆应定期搜集老龄群体的建议,适时调整资源配置和教育措施,调动老龄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升公众的综合素养,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国外图书馆设置了“数据馆员”“生态馆员”“商业学科馆员”“健康信息馆员”等岗位。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参照这种思路,设置“媒介馆员”开展媒介信息服务和媒介素养教育等工作。

4.2 完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体系及设施设备

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媒介资源和设施设备,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这些资源存在分散、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完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体系,满足老龄群体的学习需求。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设置媒介素养教育专题书架。公共图书馆应整理关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图书、影像、宣传册等实体文献资源,重点采购稀缺资源,丰富资源种类,分类编制目录,设置媒介素养教育专题书架。二是设置老龄群体媒介信息专架。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老龄群体的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将聚焦政策法规、地方新闻、医疗保健、权益保障、养老护理、安全急救、老年教育、隔代教育等主题的主流报刊汇聚成专架,帮助他们获取权威可信、内容丰富的媒介信息,提升他们对媒介及信息的辨别能力、使用能力。三是拓宽新媒体“老龄专用通道”。公共图书馆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建设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专题数据库,利用网站、微信、移动端App等平台向他们推送相关信息,为老龄群体获取馆藏资源及新媒体服务提供便利。公共图书馆还应配备老龄群体专用电脑,构建专用网络导航系统,链接与老龄群体紧密相关的政务平台、媒介信息平台,如全国老龄办官网、地方民政局养老服务网站、《老年报》及《健康报》等,发挥信息枢纽功能,提升老龄群体利用新媒介搜索信息、传播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利用新媒介发表观点、建言献策、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便利。

4.3 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公共图书馆应围绕媒介道德与法律、媒介技能、媒介信息获取、解读与使用、媒介交互、媒介安全等主题策划媒介素养教育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班,避免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说教,注重将教学内容碎片化,降低学习吸收的难度,引导老龄群体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公共图书馆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如示范讲解法、视听学习法、操作练习法、案例学习法及网络学习法等,提高老龄群体应用新媒介的能力。公共图书馆还应根据不同层次老龄群体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如娱乐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及知识性课程等,保障老龄群体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满足他们系统学习媒介知识、全面提升媒介素养的需求。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组建线上媒介学习群,引导老龄群体掌握利用网络媒介与学伴之间交流互动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媒介交互素养,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除了馆内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可走进社区、养老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满足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老年文化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渗透了媒介素养教育,注重媒介技能的培训,如电脑培训、智能手机培训等。例如,重庆图书馆组织策划的“常青e路 幸福夕阳”老年数字阅读培训系列活动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活动的可资借鉴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品牌效应强。该活动由重庆图书馆联合38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协同开展,自2018年起每个季度举办一期培训班,形成了规范的运作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二是内容紧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及图书馆业务。该活动不仅讲解了智能手机、智能借阅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等技术知识,还结合网络信息搜索、新闻订阅、馆藏文献信息检索、数字阅读、网络社交等主题讲解了媒介与信息知识,提高了老龄群体学习媒介知识的兴趣。三是广泛宣传公共文化媒介资源及服务,包括重庆数字图书馆及新媒体平台、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国家数字文化网站、《中国文化报》等媒介平台。重庆图书馆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全面提升了服务区内老龄群体的媒介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交互素养和安全素养。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面向老龄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顺应媒介泛化和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老年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转型发展和价值优化的重要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老龄群体需求调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体系及设施设备,尊重老年人的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信息服务和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以理论促进服务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按摩:麦克卢汉媒介效应一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4.

[2] 蔡骐,黄瑶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J].新闻记者,2011(8):28-33.

[3] 张玲,秦学智,张潔.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12.

[4] 胡宏伟,李延宇,张楚,等.社会活动参与、健康促进与失能预防:基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7(4):87-96.

[5]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6] 郑杨,胡东辉.我国图书馆多元素养教育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14-17.

(编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0-06-12

作者简介:田贵兴(1989— ),重庆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公共图书馆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