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改善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效果观察

2020-09-01劳小清董宝丽刁光莹

关键词:红外线前臂桡动脉

劳小清,龙 杰,林 芳,董宝丽,刁光莹,韦 晗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西 南宁,5300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诊疗方法之一[1]。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因术后无须严格卧床、舒适度高、血管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前臂血肿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轻者会引起剧痛,前臂长期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需外科手术治疗[3]。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以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致上肢或手部相关功能障碍[4]。因此,如何让并发前臂血肿的患者得到最快的康复,是PCI术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5]。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在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并发前臂血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并发前臂血肿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③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④皮肤病、感染,过敏体质。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7岁,平均(53.60±5.1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8~69岁,平均(52.70±6.30)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抬高患肢30°~40°,用绷带缠绕前臂加压包扎,期间密切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前臂局部血肿的范围是否扩大及血管神经的受压情况,拆除绷带后给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25%硫酸镁湿敷:用25%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外敷,湿度以不滴出水为宜,范围超过血肿部位2~3 cm,保鲜膜包裹于外层,再用冰袋外敷,纱布变干时及时添加硫酸镁,每次外敷4 h,4次/d。

观察组则给予外敷加味三黄散(本院心血管内科自拟中药处方包括大黄、黄柏、黄芩和苦参)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方法:①取适量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份打磨成400目细粉,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成每包500 g备用,用时根据术肢前臂血肿范围,取药粉适量,用灭菌注射用水调成稠膏状,将其平摊在1张已备好的玻璃纸上(四周剩余约1 cm),厚度约0.3~0.5 cm,将玻璃纸四周反折覆盖于药物上,防止药物渗出污染衣物。②将准备好药膏携至患者床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询问药物过敏史,取得合作。③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观察皮肤情况。④充分暴露患者前臂血肿皮肤,用0.9%NS清洁局部皮肤,以利于药物的吸收,予加味三黄散药膏外敷,敷药范围应超出血肿部位2~3 cm,3 h/次,4次/d,术后24 h联合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局部30 min/次,2次/d。⑤交代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⑥3 h后取下加味三黄散,观察术肢前臂血肿皮肤恢复情况,如果在短时间内术肢臂围增大明显,警惕出血的可能,术后避免在术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输液或采血,以免肿胀加重或不能准确判断是因渗漏引起肿胀或出血所致肿胀。及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嘱患者患肢不能负重,腕关节以下可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手臂不可活动过度,避免加重组织水肿。⑦患者出现不适或皮疹时停止使用。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 d疼痛程度。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

1.3.2 术肢肿胀程度: 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 d术肢肿胀程度,术肢肿胀程度=(术肢臂围-非术肢臂围)/非术肢臂围×100%。第一次测量前前臂血肿最粗处并做好标记,以后每次均在标记处测量,与检测相同部位的周径对比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

干预前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疼痛均减轻,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2.2 2组干预前后术肢前臂肿胀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术肢前壁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术肢前壁肿胀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术肢前臂肿胀程度比较 %

3 讨论

硫酸镁湿敷法利用硫酸镁具有高渗、消肿止痛的药理作用,用保鲜袋将其覆盖,使硫酸镁最大限度地发挥消炎祛肿作用。早期冰敷使部分血管收缩,减少液体渗出,减轻了患者疼痛。但硫酸镁湿敷法作用时间较长,起效较慢,硫酸镁会在皮肤表面形成结晶,造成皮肤干燥,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长时间使用会使患者感到不适,而且硫酸镁湿敷时若纱布脱落,将达不到持续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PCI术后并发术肢前臂血肿是因手术外来伤害致经脉受损,离经之血溢于皮下,凝聚成瘀,气血运化失常,经脉闭阻而形成。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中药加味三黄散外敷,其成分为大黄、黄柏、黄芩和苦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大黄,性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合五脏”。外用大黄有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活血祛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促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降低血液粘度,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6]。黄柏,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芩,味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抗炎之功效。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抗炎、利水、消肿作用。4种药物相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局部外敷使药力直达病所,能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起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促进软组织肿胀消退之效。红外线照射是采用远红外辐射片,通电后辐射片迅速产生热量,并辐射出可达人体较深部位的远波段红外线,当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可穿透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其有效成分直接经过皮肤粘膜的吸收渗透进入皮肤,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更大程度上改善术臂局部血肿,减轻患者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疼痛以及术肢前臂肿胀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在减轻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前臂血肿患者的疼痛、改善前臂血肿肿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该联合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红外线前臂桡动脉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