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伴支持促进首发脑卒中患者主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观察
2020-09-01马金歌胡振凤武沁枫
马金歌,胡振凤,武沁枫,孙 舒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130117; 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康复科,吉林 长春,130021)
脑卒中幸存者中50%~7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86.5%[1]。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缺乏科学的锻炼,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预后。主动运动是指患者有意识的主动参与,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基础[2],能最大程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但脑卒中患者主动运动意识薄弱,缺乏相关认知,锻炼依从性较差。同伴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主要探讨同伴支持对首发脑卒中患者主动运动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6月—8月收治的4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②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脑血管意外;③首次发病;④意识清楚,可以语言或文字沟通;⑤病程≤6个月;⑤单侧肢体偏瘫,四肢肌力≥3级;⑥同意入组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严重视听力、智力、言语、认知或精神障碍;②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监护者;③影响活动且无法配合完成评分、伴其他严重身体疾病者。
观察组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61.30±6.7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13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8例;已婚34例,离异或丧偶6例;月收入:1 000~1 999元人民币8例,2 000~2 999元人民币25例,3 000元人民币及以上7例。医疗付费方式:医保38例,自付2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45±6.8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中学14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5例;已婚32例,离异或丧偶8例;月收入:1 000~1 999元人民币5例,2 000~2 999元人民币27例,3 000元人民币及以上8例。医疗付费方式:医保36例,自付4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干预,待入院病情稳定后,责任护士发放相关指导材料,讲解主动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鼓励患者每天进行主动运动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予指导。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包括重心逐步转移训练、行走及行走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伴支持干预。
1.2.1 常规运动干预
1.2.1.1 重心逐步转移训练: ①从卧位到坐位平衡:卧位转换体位时,先向健侧翻身,健侧上肢屈曲,重心从患肢转到健肢,头稍侧屈,以健侧上肢为支撑点缓慢坐起,动作轻柔,接着坐床沿使两腿下垂,锻炼坐位耐力及平衡。②从坐位到床边站立:坐位平衡后练习站立,起初在他人扶持下练习,逐渐过渡到自己用健肢扶着床栏或者墙壁,将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上肢充分向前延伸,身体略向前倾,将重心转移至脚后跟。当双肩位置高于膝时,臀部轻抬离床面后缓慢站起。
1.2.1.2 行走及行走平衡训练: 在扶持下,练习用患肢支撑站立,适应后可向前后方做外展、内旋和屈曲运动,两腿高抬、原地踏步等动作来锻炼肌力和关节,反复训练后向行走过渡。最初可用双臂钩住两家属的头颈,先迈健肢,再迈患肢,跨步时膝关节伸直,行走平稳,用正确的步态完成一个步行周期。独立行走后进行平衡杠内步行、上下楼梯等训练。
1.2.1.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侧上肢手拿饭勺用餐、喝水,洗脸刷牙、平举梳头,穿脱衣物鞋袜,洗浴训练,日常家务劳动等。
1.2.2 同伴支持
1.2.2.1 同伴支持成员选定: 由自我推荐或者医务人员挑选的方式组成,人数由研究人员最终确定。入选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标准;②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③在康复期内,治疗效果理想;④自愿参与支持项目。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5位符合标准的同伴支持者,其中男3名,女2名;年龄52~60岁,平均(56.17±3.97)岁;初中学历2名,高中学历1名,专科学历2名。
1.2.2.2 同伴支持者的培训与考核: 研究团队由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内中级职称、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沟通表达能力强的4名责任护士,1名年资≥15 年的主管护师,1名康复科治疗师,1名护理研究生共7人组成,集中对同伴支持者培训考核。培训地点在神经内科的示教室,培训为期1周,共7次培训课程(理论培训3次,技能培训4次)。培训内容:①科学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其力度强度及注意事项[4];②对运动时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③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方式等;④明确同伴支持者的任务与职责。培训以及干预的过程中,培训小组构建微信平台,邀请同伴支持者加入,随时为同伴支持者进行辅导与咨询,指导其将锻炼方法与亲身经历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出来。培训结束后需参加指定的试卷考核,并进行试讲,成绩合格后才成为正式的同伴支持成员。
1.2.2.3 干预方法: ①干预前:干预方案实施之前,再一次向研究对象解释项目目的,实施方法、益处和风险,征得同意后实施。相应的责任护士作为小组监督员,建立同伴支持干预小组,同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分级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主动运动康复锻炼计划,并打印出来发放给同伴支持成员及患者。②干预过程:根据参与者情况统一安排,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在神经内科示教室组织活动,家属也可以参与,时间控制在1.5~2 h。每次开始前,小组责任护士负责通知同伴支持成员和患者活动地点和时间,进行监督签到。同伴支持成员作为指导者,结合自己以往的治疗康复经验,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主动运动锻炼的方法、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给予现场一对一指导并鼓励患者积极锻炼。患者通过观察同伴支持成员的角色行为,相互交流寻求建议,不断强化锻炼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锻炼依从性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表由林蓓蕾等[5]编制完成,由身体参与锻炼相关依从性、锻炼效果监督相关依从性、锻炼过程中寻求建议相关依从性3个维度构成基本框架,共计14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分别为1、2、3、4分, 14个条目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功能锻炼依从性越好。该问卷经3位院内护理专家评定具有良好信效度,CVI值为0.95,Cronbach'sα为0.92,组内相关系数为0.788~0.850。于干预前后采用EAQ量表调查患者锻炼依从性。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6],该量表包含进食、穿衣等10项内容,得分范围从0至100分,评分高低与自理能力成正比。于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3 抑郁状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由24个项目组成,总分<8分为正常,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状况越差。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8~0.99,效度系数为0.92[7],具有良好信效度。于干预前后采用HAMD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2组E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E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EAQ评分比较 分
2.2 2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 分
2.3 2组干预前后HAMD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HAMD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研究[8]表明,我国脑卒中幸存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指数仅为50.95%。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支持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与Muller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同伴支持者具有和患者相似的特点、需求和康复的经历,因而有一定的可信度。在进行主动运动锻炼时,同伴支持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康复经验进行交流,更通俗易懂,同时有助于纠正患者其不良习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形式。受教育者看到实效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改变自己的消极态度,提高了正性体验。另外,让家属一同参与,现场互动分享,既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和康复锻炼的认知,又可以发挥家属的指导协助作用。研究[10]表明,家属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家庭支持程度可作为重要的社会支持部分,在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现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卒中患者恢复期更倾向于卧床休养,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导致其劳动能力下降,存在着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同韩斗玲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同伴支持者根据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行施教,从床上转换体位-卧位-离床坐位-站立-行走,最后到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家庭社会。
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会阻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从而降低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意愿,导致说话、进食少,运动积极性下降[13]。Morris等[14]的研究中以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质性分析同伴支持群组中参与者的体验,结果显示,卒中患者通过参与同伴教育小组,增加了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改善了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树立了面向未来的信心,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为患者提供一定的交流互动空间,让具有相似生活体验和疾病经历的病友沟通,诉说自己的压力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同伴支持者作为一个积极的榜样,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验,利用同理心沟通交流,使患者在宣泄不良情绪的同时有被理解的感觉,有利于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