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20-09-01廖佳星龚放华段功香曾园园熊子欣马文婷
廖佳星,龚放华,段功香,曾园园,熊子欣,马文婷
(1.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2. 湖南省人民医院 护理部,湖南 长沙,410005)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共病”正式定义为:同一患者体内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病的一种状态[1]。老年人普遍处于慢性病共病(MCCs)状态,据统计[2-3],美国和德国近2/3的老年人存在共病。澳大利亚75岁以上老年人约3/4存在共病[4]。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9.13%,共病患病率为43.65%[5]。老年MCCs患者在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方面难度较大,使得老年人成为医疗服务利用的高频次人群。生活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参数之一[6],不仅代表着个体主观的生活质量水平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身体健康状况。老年MCCs患者的健康服务目标不是治愈疾病而是维持和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从慢性病诊疗为中心到以维持老年人最佳健康状态为中心的转变,降低老年MCCs患者的治疗负担,增强其自我管理的信心。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共病严重程度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慢病患者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3例,年龄65~85岁,平均(72.42±4.62)岁;女131例,年龄65~82岁,平均(70.11±3.41)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符合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0)[7]标准,老年人共病范畴包括以下9种常见慢病及其组合形式: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颈/腰椎病、心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COPD、脑卒中、抑郁症、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癌症;③老年综合征[8]:如营养不良、衰弱、尿失禁、睡眠障碍、记忆障碍、骨质疏松、便秘以及心理或精神疾病问题也属于共病范畴;④意识清楚,无认知、听力、言语障碍,能独立清楚地回答问题;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②处于心、肝、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终末期患者;③长期卧床、不能移动、完全失能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人均月收入、合并症。
1.2.1.2 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G): 采用陈阳希等[9]引进翻译的MCIR-G,条目分类包括:心脏、血管、造血、呼吸、眼耳鼻咽喉、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肝胆胰、肾脏、生殖系统、骨骼与皮肤、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和精神心理等14个器官系统的各种情况。每个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分别记为0~4分,0级:无损害;1级:轻度损害,但功能正常;2级:中度损害;3级:重度功能受限;4级:危及生命和致命性损害。同一系统有多样疾病时,则记录最严重的疾病。将各条目的分数累加得出总分,MCIR-GS总分0~56分,0分为无共病状态,1~14分为轻度共病状态,15~18分为中度共病状态,≥19分为明显共病状态,得分越高则病情越重。
1.2.1.3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 本研究采用方积乾教授翻译SF-36中文版量表[10]。该量表包括2个领域,共36个条目,涵盖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每个维度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SF-36量表应用十分广泛,其Cronbach'sα系数为0.78~0.89,重测信度为0.84~0.96,信效度良好。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统一指导语告知研究对象本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由研究者到床旁一对一逐条询问,问题应简单明了,避免诱导性提问,经患者本人回答后调查员逐条填写,现场回收并检查问卷是否填全。本次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95.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的老年住院患者慢性共病情况
65~70岁患者49例,平均共病数(2.75±1.82)种;71~75岁患者100例,平均共病数(4.64±1.56)种;76~80岁患者97例,平均共病数(5.83±2.36)种;≥80岁患者58例,平均共病数(6.26±2.67)种。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共病数有差异。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年龄、人均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身体状况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2.3 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年龄、人均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身体状况 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SF-36得分作为因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1.461)、人均月收入(OR=1.375)、生活自理能力(OR=1.296)、照顾者身体状况(OR=2.034)是影响是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不同共病严重程度的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根据改良疾病累积评分量表(MCIRS-G)得分将304例患者分为轻度共病组、中度共病组,重度共病组。随着MCIR-G评分等级升高,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共病组在各维度的评分均低于中度共病组和轻度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共病严重程度的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2.5 共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共病严重程度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精神健康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共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研究[11]显示,至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COPD、哮喘、肿瘤5种常见慢性病中的一种的老年患者占74.20%,≥75岁老年居民5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已高达80%。本研究调查结果提示,慢性病共病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已较普遍,共病风险显著增高。刘俊含等[12]也曾报道老年人平均患慢性病(3.52±1.48)种,且老老年组平均患病种数多于青老年组和中老年组。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老年人不能单纯按单病种模式诊疗,而应充分发挥全科医学优势,综合全面地对老年人所患疾病进行诊治。
美国老年医学会专家组指出,老年MCCs患者由于机体生理功能低下、年龄大、疾病复杂等特点,其发生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风险增加[13]。研究[14]发现,MCCs患者的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便秘发生率均高于患单一慢性病患者。本研究中,重度共病组患者在各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中度共病组和轻度共病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老年患者各器官储备功能降低,应激能力较差,耐受能力降低,进而加重衰弱。共病及衰弱是反映老年人健康异质性的重要指标,彼此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共病和衰弱的双重作用下,再入院、失能、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多种疾病累及多个脏器,各种症状及损伤的累积效应明显,导致患者病情错综复杂、多科室就诊、多重用药,易造成功能状态缺失、社会角色改变,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沉重,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领域的生命质量。Formiga[15]发现,老年心衰患者共病严重程度及共病指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Vancampfort等[16]研究发现,MCCs与平均感知压力评分显著相关。Bayliss等[17]认为,老年MCCs患者抑郁症患病率增加,尤其是患有4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女性。陈静等[18]研究显示,因长期、持续的多重用药,老年MCCs患者易出现疲惫、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年龄≥76岁、人均月收入<3 000元人民币、生活无法自理、照顾者身体状况差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家庭结构改变、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经济能力有限,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慢性病程,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躯体及心理功能严重损害,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与相关研究[19-20]结果一致。提示护士在为慢性病共病患者制定及实施护理干预时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庭支持系统。
综述所述,老年患者共病发生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年龄、人均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身体状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