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挈语法规律,启迪学生灵性
2020-08-31安海新
安海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028-01
“教师叫苦,学生喊冤”是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点:我们让学生所学的语法是“死”的教条,没有灵性,没有调动起语法应有的功能。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得提挈语法规律,启迪学生灵性,融知识于“活”学之中。
1.正确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语言的应用规则,英语语法就是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则,包括词法、句法及各种时态、语态等。通常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概念,它是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和句子结构、语序、时态、语态等规则,既然是规则,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遵循它,适应它”。事实上语法规则有助于学习者快速高效地去探寻、认知、掌握握“英语语言”这门学科。这也是语法学者研究语法意义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英语语言须有一种规律性认知。
2.呈现事实
现象一,农村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比城市学生差。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学习语法的态势。在城市中多数教师教学时是在听、说、读之后,再去学习、感知语法,而农村相反。比如:What is your name?的教法,在城市中是这样教的:教师先读一遍句子,让学生感受一下整个句子的语音语调,再让学生跟读,单读。在学生积累并掌握了像 It is a pen. He is a boy. What time is it? 等一些句子之后,教师才给学生涉及主语、系动词、表语、以及第三人称单数等语法内容。而重语法的教师热衷于这样教学生:what , is,your ,name分别是什么,然后会大讲特讲什么是第三人称单数,这里为什么用is 的道理。这两种不同的教法导致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别就自然而然了。
现象二,给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一汉译英口译题:你学英语多长时间了?一般来说学生不能极口答上来,答上来的可能也是不太正确的答案:如,How long do you study English ? When did you study English ? 经过老师的提示和帮助最终得到答案:How long have you been studying English ?但如果这道题变为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中国学生会通过对比的方法,发挥已具有的句子分析的能力在几秒的时间内选出正确答案。
3.分析事实
毫无疑问,两种现象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不当相关。首先都与应试教育有关。因为在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什么时候用is,什么时候用are,什么时候用“过去时”,什么时候用“完成时”等等。一句话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取消了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个句子的语音、语调、语感、语境甚至句意的机会。以第一种现象为例,作为一个师者,如果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给学生讲。置学生于适宜而温馨的情境之中(考试也是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既能够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再说第二种情况,学习语法的目的好像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这是及其错误的。咱们还以How long have you been studying English ?为例,在我们开口之前难道还要先想一下因为“you”是第二人称,应该用“have”而不应该用“has”?,显然这是违背学习语言规律的。笔者认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归纳总结,抽象规律,自察错误,规范语言。想象我们学习母语的过程是在没有语法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非常关心语音规则、词语的用法、句型结构等等,渐渐地我们对这些知识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说话时,大脑会时时盯着我们的语法规则,担心出错。就像小孩学走路,初学时用供学步车,学步带等,但要渐渐的脱离这些辅助工具才能真正学会走路。
4.解决问题
语言学家将他们对语言分析得出的规律性知识用具体的文字将描写下来,这种知识咱们称之为“显性知识”,驱动我们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知识称之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使用”和“听说读写译”的活动,使显性知识形成隐性知识,进而全面发展语言能力。
显性知识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拐杖”。在教学场所,它的应用区域是“教学”、“学习语法书”、“做语法练习”。显性知识虽然不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但是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译和语言活动部分地转变为“隐性知识”,从而促使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这种转化关系还说明,语法不仅可以表现为“知识”的形态,也就是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或者讲出“为何句子要这样而不是那样”、一个词语“为何这样搭配而不是那样搭配”的道理;语法还是一种技能。语法是一种技能意味着语法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要获得这种知识,只能靠实践锻炼。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的实践锻炼才能获得这种技能。正像游泳一样,尽管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描述游泳的动作和规则,但是和真正在水中练习游泳获得的知识(直觉,即隐性知识)是不一样的,这种知识对于学会游泳更加有用,更有助学习者游泳能力的发展。同样,书本上的语法知识,无论学得多么精深,都不会直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因为学习语言知识不会提高“技能”水平,学习者要掌握语法技能,必须一个个任务去“做”,也就是说,在大运动量的“听说读写译”练习中,一点一点地提高技能。因此我们在讲语法知识点时,知识的呈现仅仅是个开始,而大量的时间应该创设并将学生融入语言情景,在情景中引导学生了解并发现英语语法规律,拨动和激扬学生学习灵性。培养听说读写译的情趣,在情趣中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逐步内化为有用的隐形知识,改变“教师叫苦、学生喊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