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

2020-08-31李聪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

李聪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针刺疗法对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89例在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设置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42例,实验组共有47例。在研究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则采用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使用Barthel指数标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标准与实验组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并且低于实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针刺疗法对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针刺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脑卒中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并且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经过详细调查和研究可知,我国每年出现脑血管疾病新发患者数量在130万至150万之间,由于此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将近有100万,存活的患者大致在500万到600万之间。但这些存活的患者有多数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经过相关研究调查可知,脑卒中存活的患者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概率可达到90%,并且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功能恢复越好。本文通过深入研究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早期针刺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来分析早期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89例在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作为相关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42人,观察组共有47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偏瘫部位以及卒中类型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调控血压血糖,以及调脂稳斑等脑科疾病的基础治疗。

1.2.2 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结合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

(1)早期:让患者在病床上保持平躺姿势,进行四肢训练。主要是对四肢进行旋转弯曲和伸展训练,从远到近依次进行。

(2)中期:让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进行分开康复训练。下肢的训练主要在于对裸关节进行反复拉伸锻炼,上肢的训练则主要在于对支撑力进行训练。此外每天要抽出10分钟对患者进行按摩。

(3)恢复期: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精细动作练习。对患者下肢的训练主要是通过爬楼梯或者慢走训练,提高患者行走能力来进行。

1.2.3 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行针刺治疗。根据《头皮针穴标准化国际方案》作为标准,挑选偏瘫顶中线,双侧枕下旁线,顶颞前斜线上1/5和中2/5以及顶旁二线和顶旁一线。在针刺操作前要对针刺的部位进行消毒。将针灸针婆头皮形成15度的夹角进针,迅速刺入皮肤后选择转补泻手法。检转频率为200次每分钟,持续时间为一分钟,留针时间30分钟,留针过程中每10分钟行针一次。

1.2.4 治疗疗程:两组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

2 疗效评定标准

①采用Barthel指数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其中,Barthel指数总分共100分,包含10个项目以及4项功能等级。①治愈(100分);②好转(41~60分);③无效(分数≤40分)。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l00%。其中,②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最高分为45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功能综合评定(FCA)满分108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综合功能越强。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相应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知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31/42)和91%(43/47)。通过对比临床有效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47,P<0.05)。

4.2 功能评价:两组治疗前的FCA评分和NFD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FCA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提升幅度均较为明显(P<0.05)。NFDS治疗以后,两组患者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CA相对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FDS评分相对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在中医看来,脑卒中偏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脉闭阻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窍、濡养筋脉,最终导致肢体偏废的结果。在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的治疗方式往往是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而在恢复期的治疗方式则更加倾向于针灸、肢体康复训练等疗法。此类疗法主要是为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尽可能缩短患者出院时间。

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高级中枢活动可塑性较高,通过进行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肢的代谢,尽可能避免患者由于肌肉姜缩以及关节强直等卒中后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越早,减轻患者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针灸作为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其治疗方式大多采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两种方式优势互补,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头针疗法来通调全身之气,改善脑的微循环、增加脑灌流量以及缓解脑水肿。给予不同穴位施以不同的刺激强度兴奋或抑制脑细胞,加快休克细胞的功能恢复,增强皮层运动区的信号输入,缩短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总时间。

就目前而言,在医学上经常使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医学上的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米晓峰,吕玉娥.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2855-2856.

李庭荣,郑琼飞.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69-70.

高晓红.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76-78.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