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研究
2020-08-31肖钠
肖钠
摘 要 信息协同主要存在于电子书产业链的价值创造阶段,各信息主体基于信息协同所带来的价值创造是产业链价值创造的重要方面。本文引入信息生态链理论和价值链理论,阐述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内涵、体现及形成的演化路径,并在剖析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序参量和动因的基础上,构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框架模式,以期发展电子书产业链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而丰富电子书产业链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信息生态链 电子书产业链 信息协同 价值创造
分类号 G252.7;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07.003
Abstract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mainly exists in the value creation stage of e-book industry chain, and the value creation of each information subject based on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value cre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and value chai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embodiment and evolution path of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value creation of e-book industry chain, analyzes the order parameters and motivation, and constructs framework mode of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value creation of e-book industry chain. The paper aims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of value creation of e-book industry chain and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book industry chain.
Keywords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E-book industry chain.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Value creation.
0 引言
21世纪是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电子书成为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选择之一。在电子书产业链上,电子书资源在各信息主体之间的生产、传递和消费过程,遵循着生态规律,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信息生态链,同时,电子书产业链作为具有特定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表现为一条价值增殖链。纵观近几年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电子书产业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电子书定价模式、赢利模式探讨、许可协议规定等,在对信息协同的研究上也主要体现在协同平台搭建、协同促进机制、协同模式构建等领域。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电子书产业链研究主要还是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未引入信息协同理论。其实,信息协同不仅是提高电子书产业链资源供需匹配度,实现智慧生产和智慧服务的关键环节,而且其所带来的价值创造更是产业链价值创造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以信息协同价值创造为切入点,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对电子书产业链上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和框架模式展开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信息生态链理论
“信息生态”一词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被西方学者所使用[1],国外T.H.Davenport和L.Prusak[2]、Brian Detlor[3]、B.A.Nardi[4]和我国的张新时(1997年)[5]、卢剑波(2005年)[6]等都曾定义过信息生态的内涵。
信息生态链理论是信息生态理论的重要内容。信息生态链理论源于英国学者C.S.Eiton的食物链(1927年)[7]、李美娣的信息链(1998年)[8]和戴伟辉的生态链(2005年)[9],是将生态链的基本思想引入到信息生态领域。2007年,我国学者韩刚、覃正最早提出了信息生态链,认为信息生态链是特定信息生态中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信息共享系统[10]。同年,娄策群、周承聪指出信息生态链是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11]。基于前期研究可见,信息生态链理论反映着任何一个特定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态主体之间信息生产、传递和消费等信息行为在特定信息生态环境中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
1.2 信息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最早是德国教授哈肯(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他把“协同”定义为“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物质的结构和特征”[12]。协同理论反映出在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取决于序参量且反映体系集体性质的协同信息。
信息协同理论是协同理论在信息科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1968年Taylor最早实现将信息和协同两词结合起来[1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学者Bruno Tilliette和Claudette John提出了內部信息协同系统的理念、功能和意义[14]。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学者对信息协同理论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赵杨(2008年)制定了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的实现机制、控制机制和反馈机制[15],张向先(2010年)研究了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信息协同的一般模式[16],赵冬梅(2013年)实证检验了关系资本、信息协同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17],叶乃溪(2013年)构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成员间、产业集群内部和不同行业间的四种绿色信息协同模式[18],陈锐(2015年)分析了智慧城市管理框架下的信息协同模式[19],马捷(2018年)阐述并提出了信息协同的概念模型[20]等等。这些研究都深入揭示了信息协同的内涵和外延,即信息协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与者通过信息交流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并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升信息价值、获得协同效应的共同目标的一种信息活动[20]。
1.3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价值链是指对企业最终价值发生影响的价值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条[21]。在一个企业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而是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同时,组织的发展不仅要增加价值,更要重新创造价值,不同的业务单元和内部的各项活动需要优化组合、协调和协作,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22]。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从最初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被延伸到多个相互关联主体共同组成的价值系统[23],逐渐产生了诸如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等概念。虚拟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Rayport和Sviokla于1995年提出,他们认为在虚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选择和发布等活动创造价值[24]。价值网是由Adrian Slywotzky首次提出,他指出客户、供应商、合作企业和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将基于相互协同、数据化的动态网络来创造价值[25]。现今,价值链理论已经从传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络扩展到一个产业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系。
2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内涵及价值
2.1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内涵
根据信息生态链理论,电子书产业链上游的内容生产者、中游的知识服务平台和下游的内容消费者依次对应着信息生态链上的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不同信息人之间围绕着电子书信息资源协同各自进行信息活动,产生了多元复合的链式依存关系。
根据信息协同理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是贯穿于整条产业链内部各企业信息系统、各节点信息人种群,乃至产业链体系内外部间的协同,是信息集成、共享、整合、互补、协同的动态过程。
根据价值链理论,电子书产业链实际上是一条电子书信息资源价值链,是电子书信息资源要素与各节点信息活动之间有机融合、协同统一的产物,其各节点主体之间协同电子书资源的信息流转活动是产业链价值创造的重要方面。
综合上述理论,并借鉴杨小溪(2012年)[26]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创造内涵和张连峰(2016年)[22]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内涵,笔者认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是指电子书产业链上的各节点信息人为达到整条产业链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彼此互利合作、协作完成电子书信息的传递、共享、创造并相应地协同各自信息行为,以信息协同促成电子书产业链、各节点信息主体在其构成的虚拟市场、价值网中产生经济、素质、形象等多方面价值创造和增殖的一系列信息活动及结构。
2.2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体现
从微观角度来看,信息协同能够实现电子书产业链各节点利益诉求的价值创造。电子书产业链上的信息协同有利于上游节点集成市场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中游节点优化服务资源,提高精准程度;有利于下游节点有效利用资源,节省获取时间。基于信息协同,各节点产生基于成本的效益优势、基于服务的精确优势和基于时间的效率优势等或经济效益或社会形象或内在素质的不同诉求的共赢价值创造。
从中观角度来看,信息协同能够实现电子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造。电子书产业链的信息协同能够协调各节点的组织行为,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效率;能够平衡各节点的利益关系,提升产业链的合作层级;能够促进信息的价值增殖,提升产业链的市场地位;能够推动物流、资金流等高速流动,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基于信息协同所产生的链体聚合效应也必然促进电子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信息协同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循环、生态发展的价值创造。电子书产业链的信息协同可以耦合链体资源利用,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可以整合链体物质和能源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可以优化链体资源要素配置,平衡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基于信息协同,各节点企业及整条产业链在创造利润、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履行其担负的社会责任。
3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形成演化分析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随着电子书资源传递、共享、创造,节点和链体价值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多层面,经济、素质和形象多方面不断创造、增殖的动态演进过程。借鉴之前学者对信息协同层次划分的分析,笔者按照信息协同的协同程度从低到高来阐述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演化路径。
3.1 信息传递与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形成分析
信息传递是指从信息源发出信息,然后通过一定的信道到达信宿的过程[27]。当产业链各信息主体存在着拥有电子书信息势能差时,信息传递就必然产生。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市场中先有需求而后产生供给”理论,信息传递始于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后出版社、集成商等产生信息供给,信息传递是在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协同的基础上才产生的。
电子书产业链上,上下游节点信息人之間信息传递的协同,是最基本的信息协同活动。以出版社—图书馆—信息用户的电子书资源传递为例:从上到下的信息传达中,下游信息用户协同中游图书馆提供的是电子书资源服务信息,中游图书馆协同上游出版社供给的是电子书资源产品信息;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中,上游出版社协同中游图书馆传递的是信息用户需求信息,中游图书馆协同下游信息用户提供的是资源利用结果和需求反馈信息。信息传递作为最直接的信息交换方式,体现出电子书产业链上共同参与信息活动的各节点信息主体之间的简单协同作用关系,信息成功传递期间所伴随的电子书资源供给、电子书服务提供、电子书信息需求满足等过程本身就是各信息主体实现电子书资源信息价值并创造出自身价值或社会层面价值的过程。随着信息用户对所传递的电子书资源进行有效吸收和利用后,又不断产生出新的信息需求,促成新一轮基于信息传递循环的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活动。
信息传递是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基础,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活动的深入源于最基本的信息传递,但此时信息传递的协同仅就依据上下游节点之间发出的供或需的信息,其协同效应也就相应地仅表现为供需信息吻合、对称性的传递,信息传递是最低层次的协同。
3.2 信息共享与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形成分析
信息共享是指信息在所有者与共享者之间共知共享的过程[28]。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拥有的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任何一个节点的信息从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上都不能完全满足整条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各节点信息主体为了提高自身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性,必然会理性地选择信息共享合作方式。信息共享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共知、共用,而有效地信息共享取决于各信息主体协同各自共享信息行为,以协同提升共享信息的价值,以信息共享促进协同价值创造。
电子书产业链上,信息共享作为信息协同的一环,是相较于信息传递更深程度的协同。以出版社—集成商—信息用户的电子书资源传递为例:基于信息共享后,上游出版社既要协同中游集成商的电子书资源服务平台访问流程,又要协同下游信息用户的电子书信息需求反馈;中游集成商既要协同上游出版社电子书产品的供给特征,又要协同下游信息用户的信息访问习惯来设计电子书资源服务平台;下游信息用户既要协同中游集成商电子书资源服务平台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流程,又要协同上游出版社的电子书资源供给信息。在信息共享状态下,产业链上的各种信息及信息传递是可视、透明的,不同节点信息主体可以据此重组、协同和配置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促进电子书产业链快速运行,从而为自身、为产业链、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信息共享是信息协同的前提,是实现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信息共享需要有效的信息协同支撑,又能有效地促进信息协同的价值创造。只有实现了共享,协同才能产生较大效应,而只有满足了协同,共享才能真正突显其价值。达到协同的信息共享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可表现为各节点之间相互信任,融合各自优势,减少信息传递时间与成本,提高产业链运营效率,谋求节点之间更多共同利益。
3.3 信息创造与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形成分析
信息创造是指新信息产生、传播和处理及使用的过程[29]。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受认知能力限制,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完全的信息并完全地参与链体各个环节的运行,电子书市场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信息生产者(出版社) 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者(集成商) 信息传递中存在着信息粘性,信息消费者(信息用户) 信息理解能力的局限性等都可能造成相对于信息需求来说的信息供给不足。有效信息供给不足、追求信息私有价值及追逐利益最大化,都对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的信息创造产生驱动和激励作用,自然促成了各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创造的协作行为。信息创造活动既是各信息主体协同研究、探索促进新信息产生、传播和利用的全过程,也是各信息主体协同产业链上各運行环节,创新、创造协同价值的实践过程。
电子书产业链的发展要求链上信息资源不仅是简单地传递和共享,还要不断地变化和创造,信息创造是最高层次的信息协同。以出版社—集成商—信息用户的电子书资源传递为例:各信息节点基于充分、有效共享链上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匹配自身存量信息,协同生产、传递和消费的创造,创造新信息或发现新渠道。比如,信息用户协同外界信息交换,产生新的电子书信息需求;出版社协同外部需求信息,分析、加工、形成新的电子书信息供给;集成商协同电子书供需形式,改善或呈现新的传递渠道等。信息创造各环节在产生新的信息资源后,协同信息传递并反馈于信息共享平台,各节点主体通过对新的创造信息的获取和吸收实现价值创造和新一轮信息创造,信息创造的协同方式所产生的信息协同价值相比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
信息创造是电子书产业链上信息协同的最高层次,信息创造所产生的协同效应除了显性的创造表现,即产生新信息、降低信息粘性、增加信息精度、加快信息传播[29]外,还表现为密切各信息主体的依赖关系,维持着产业链的发展演化和生态平衡,以及推动了各信息主体基于创造信息而进行的链体资源最优化配置、组合,促使电子书市场达到新的理性均衡状态及和谐发展。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形成过程是不同信息主体借助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信息创造相互作用逐步实现的过程。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信息创造体现着信息协同的不同协同层次和协同程度,信息传递是基础,信息共享是过渡,信息创造是最高层次,而信息创造后又返回再经过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并形成新一轮的信息创造,但此时的信息协同价值创造能力是相较之前有更高的起点,即a1→b1→c1→a2……由低到高的螺旋式信息协同逻辑及由弱到强的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形成,如图1[30]。
4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模式
4.1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序参量分析
哈肯的协同理论中包括一个重要的序参量原理:当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各子系统间没有协同关系时,无法形成序参量,序参量为零,而当协同行为发生、宏观有序结构出现时,就产生对主宰和支配系统演化过程起决定性力量的序参量,并在临界点时序参量达到最大[31]。可见,序参量是系统内部自组织产生的,描述系统有序程度并对系统从无序趋向有序起主宰作用的一个宏观参量,序参量的值由零向正值变化。
明晰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序参量,以序参量引导和协调各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并使之有效协同起来,有利于实现协同价值创造的目的。电子书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的角色担当、价值诉求和运行模式各异,在没有协同的状态下,各行其是、相对独立,存在着多个序参量。当要为信息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时,各信息主体相互协同,各序参量相互博弈,其结果产生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电子书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以协同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创造自身价值促进链体价值,并在链体价值最大化中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使得最终序参量——价值的出现,即价值规范和支配着链体信息协同价值创造行为的运动规律和进化方向。
4.2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动因分析
价值作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主导序参量,既支配着各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同时也是各信息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信息行为创造实现的。促成链体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动因很多,本研究从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入手,并结合价值这一主导序参量来讨论。
(1) 信息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源于信息主体的需求,信息主体的价值追求是价值创造行为产生的根源。电子书产业链作为一个盈利性的链式结构组织,各信息主体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通过信息协同行为来获得仅凭自身力量所无法实现的价值提升,并由此驱动着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即信息协同行为所产生的协同效能与各信息主体自身的利益追求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在利益主导性的动因下必然推动着信息协同价值的创造。
(2) 信息的价值实现。信息能否被生产、传播和消费取决于信息是否有价值,信息价值是信息的本质要素。电子书产业链上信息的价值实现,需要各信息主体之间协同相互关联又互不相同的信息活动,协同信息、协调合作、匹配供需,各方面只有达到协同的效果,信息才能真正成为满足信息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价值实现的驱动力在激励着电子书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参与信息协同服务的同时,也推动着链体上信息协同价值的创造。
(3) 信息环境的价值提升。电子书产业链发展过程伴随着新的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涌现,理论创新、设施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带动了信息环境价值的不断提升。在内外部信息环境价值提升的驱动下,各信息主体调整并协同相应信息行为等,这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和信息价值,更为了促进个体及链体与信息环境的和谐发展。信息环境的价值提升既是电子书产业链正常、高效和长久运行的后盾,也是链体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和演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4.3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框架模式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是一个循环、动态、开放的过程,是产业链上各信息主体在价值不断提升的信息环境中基于追求信息价值、自身价值及整条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协同生产电子书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并实现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过程。在构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框架模式时的逻辑思路是:电子书产业链在各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动因的驱动下,经过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形成路径,并在协同机制的激发和转化下,实现信息协同价值的创造。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构建了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框架模式,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框架模式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在动力要素层面,由信息的价值实现、信息人的价值追求和信息环境的价值提升这三个维度来体现,这三个维度之间既相互关联、补充,又相互协同、促进,各节点信息主体将动力要素反馈于价值创造的形成路径中。
在形成路徑层面,由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信息创造这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多维度、多样化的价值追求驱动力经过由低到高、不同程度协同的循环反复,信息主体之间更加密切了彼此的协同关系,激发出全方面的信息协同机制。
在协同机制层面,形成了以资源协同为中心,包括战略协同、文化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流程(平台)协同在内的跨系统、全方位、全要素的全面协同[32],全面协同最终促成了协同价值创造的实现。
在价值创造层面,表现为分别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产生相应的信息协同创造价值,即各信息主体在微观层面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完成自身价值创造、增殖的同时,不断协助、协同链条上其它信息主体实现价值创造、增殖,从而形成中观层面的电子书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创造,以及宏观层面上个人发展、链体发展与社会生态发展和谐循环的价值创造,进而促进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效应和信息协同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并不断发展演化。
简言之,整个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就是在信息协同机制的整合作用下,各信息主体充分利用电子书产业链中各维度的动力要素,并有效地经过相应的价值创造形成路径实现快速、高效地微、中、宏观层面的价值创造和转化[33]。当然,三个维度动力要素其本身的聚合、协同统一也能对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产生促进作用,价值创造后又会反馈于动力要素,促进动力要素自身的价值实现。电子书产业链中信息主体协同产生的增殖信息和创造价值,能在各节点的不断传递、协同和反馈的循环中得到提升,并最终达到信息协同价值创造力和创造价值的最大化。
5 结语
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主要存在于价值创造阶段,是信息主体、客体基于电子书资源协同完成价值的共创,是在创造产业链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协同价值的创造,电子书产业链信息协同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小也反映出各信息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和谐一致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进一步发展电子书产业链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而丰富电子书产业链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卢金荣,郭东强.信息生态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杂志,2007(3):82-84.
DAVENPORT T H, PRUSAK L. Information ec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DETLOR B.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ecology on ecommerce initiatives[J].Internet Research, 2001,11(4):286-295.
NARDI, BONNIE A, ODAY,et al. 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J].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00(7):249-250.
张新时.现代生态学的几个热点[J].植物学通报,1990,7(4):1-6.
卢剑波,杨京平.信息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李键菲.基于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污染防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7.
李美娣.信息生态系统的剖析[J].情报杂志,1998(4):3-5.
戴伟辉,戴勇.网络游戏生态链研究[J].软科学,2005(1):11-14.
韩刚,覃正.信息生态链:一個理论框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18-21.
娄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9):29-32.
托马斯·A·斯图尔特.“软”资产[M].邵剑兵,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2.
TAYLOR R S. Question-negotiatio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in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68,29(3):178-194.
布鲁诺·蒂利特(Bruno Tilliette),克劳德特·约翰(Claudette John).何谓内部信息协同系统[J].张珠圣,译.经营管理,2000(7):36-39.
赵杨,郭明晶.分布式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6):71-75.
张向先,国佳,马捷.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协同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10-13.
赵冬梅.企业关系资本、信息协同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沙:南华大学,2013:15.
叶乃溪,王晰巍,崔凤玲,等.基于信息生态链的企业绿色信息协同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3(7):23-27.
陈锐,贾晓丰,赵宇.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标准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15 (6):40-46.
马捷,张云开,蒲泓宇.信息协同:内涵、概念与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1):12-19.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 陈丽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2.
赵雪芹.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研究[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32.
张连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61,63.
王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15.
价值网[EB/OL].[2019-11-29].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B%B7%E5%80%BC%E7%BD%91/9814571?fr=aladdin.
杨小溪.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40.
SHANNON C E.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 I and II[J].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
MESMER-MAGNUS J R,DECHURCH L A.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eam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2):535.
陈铭仁.不完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创造及其效应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6:49-50.
彭芳.基于协同商务的信息协同管理与集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6:25.
齐艳芬.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19.
胡昌平.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跨系统协同组织[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58.
孙鸿飞,张海涛,宋拓,等.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自组织演化机理与价值协同创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