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体会

2020-08-27陈永新

大医生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陈永新

(黄骅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 0611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脑部神经受阻,出现脑部出血,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昏迷等[1-2],具有一定危险性,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但手术方式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可以选择微创手术和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本文旨在探究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黄骅市人民医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60 例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性7 例,女性23 例;年龄22 ~42 岁,平均年龄(34.8±1.9)岁;对照组中男性6 例,女性24 例,年龄21 ~41 岁,平均年龄(34.4±1.8)岁;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脑出血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80 岁以下,神志清晰,配合调查;(2)患者知晓实验目的、观察项目,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较大,术后不配合观察;(2)有精神疾病等,生活难以自理;(3)有严重并发症,且影响观察指标。本研究经黄骅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颅骨钻进行钻孔,然后将硬脑膜切开,切开方法选择十字切法,然后进行穿刺引流,如果血肿清除较为困难,采用抽吸血液的方式来清除血肿,确保清除完成后,缝合切口。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做好抢救措施。

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沿翼点作一个长弧形切口,逐层切开,观察到血肿腔的位置,结合使用显微镜来将血肿清除干净,然后逐层关闭。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2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对比2 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不良反应: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为期约2 个月,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离院的患者则通过电话询问、微信调查等,详细记录具体不适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比较。(3) 肢体功能:结合使用肢体功能评分表[4],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价,使用平均值来进行表示,并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输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30 41.86±1.83 20.51±1.30 121.64±1.58对照组 30 65.43±1.45 54.75±1.22 226.43±1.33 t 47.2983 36.7823 58.7029 P<0.05 <0.05 <0.05组别 n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mm)

2.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 例,对照组中8 例,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2 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调查患者肢体功能,治疗前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16.3±1.4)分、(16.5±1.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74;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32.5±1.7)分、(25.3±1.5)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84;P <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如果出血部位发生在脑干,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5-6]。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精神、行为、智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7]。针对脑出血患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开颅手术还不够完善,创口大,患者的疼痛感较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微创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且切口小,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更理想[8-9]。此次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根据最终观察的结果显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仅有2 例出现轻微不适反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也较好,治疗效果理 想。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效果更好,手术进展更顺利,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二次伤害,术后不良反应少,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临床应用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