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0-08-25卢剑明
卢剑明
摘要:媒体融合是一种新的媒体作业模式,将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采编生产流程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并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媒体融合是互联网基础上将传统媒体进行整合,实现各个媒体的优势互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媒体融合的影响,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广,社会信息的多元化,给高校思想的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体融合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在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方式。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逐渐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的元年,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媒体以传播迅速、双向互动、实时性等优点快速发展,进一步促使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媒体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2019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他要求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的生产模式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媒体融合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媒体融合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影响
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类信息,对大学生自身进行思想改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2020年3月底,中国网民的数量超过了9.04亿人次,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97亿人次,手机上网比例达到了99%。我国网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0-39岁之间,其中20-29岁人群占比为21.5%,30-39岁人群占比20.8%。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移动终端就可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时效性。2.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工作主要以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以及个人人格的塑造为主,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内化、行为外化。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媒介内容进行教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学校网络、移动终端学习、社交、购物、消费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思想变化,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舆情监测,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3.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属于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平台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微博、微信、QQ是学生最活跃的主要社交媒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量达到了10亿,QQ注册用户达到了8.2亿,微博用户达到了6.5亿,陌陌用户达到了2亿。 此外,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快手短视频、抖音短视频、微视频逐渐受到大学生的喜欢,传统媒体也逐渐拥抱互联网,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视频号。信息传播的终端逐渐从过去的媒体平台向移动端转变,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方式。
(二)媒体融合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扩宽了信息接受和传播渠道,让信息传输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内容传播、教育媒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降低了学生教育内容认同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准则、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培养。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物、学习、观影娱乐等目标。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互联网平台很多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容易将一些暴力文化、色情文化渗透到平台,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控制能力,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降低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认同感。2.削弱了高校教育主体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平台为了获取客户流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以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主,信息内容逐渐多样化、传输方式多元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在全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多样化,教育主体逐渐弱化,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学生不愿意被动接受教师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吸引力下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看法、评论,并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一些网络主播、自媒体平台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广泛的舆论影响力。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媒体融合是互联网与大众传媒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新形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须顺利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样才能把握教育的主动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教育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素养,了解党的政策方针,拥有良好的大局观和政治意识,愿意投身到中国教育事业。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了解各种媒介,并灵活运用各种媒介。
(二)发挥高校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环境文化是高校的心理认知、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文化综合反映,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潜移默化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温馨、快乐的感觉,对大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高校必须成立媒体融合管理中心,对学校的网站、网络等进行监督和管理。高校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可以对高校网站和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化校园网络环境。通过学校媒体融合管理中心,对学生网络平台上发布的留言、信息等判断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其次,高校要培养校园媒体意见领袖,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高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德才兼备的学生典型,个体因素是成为意见领袖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社交平台、移动终端设备。其次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及时向校园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并与其他学生在线进行交流,并通过网络媒介的多样化,将观点、先进事迹等传播出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将各种传媒载体,丰富媒介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符合当下大学生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将场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全媒体的可视化优势,教师可以利用H5、4K高清技术、5D技术、VR技术,营造虚拟场景,增强学生现场学习的体验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文字更加立体、直观形象。比如中央电视台2018年推出来的微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将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碎片化传播方式结合起来,通过一个短视频,向观众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影片以极具美感的画面、文采飞扬的配音、平易近人的语言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其次,还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在全媒体平台,高校必须认识到网络媒体的重要性,入住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条等网络移动平台,将教育内容在多个平台进行传播,从而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不足,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互联网影响比较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正确认识到互联网的利弊,并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有利条件,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并利用多媒介进行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02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彩琴.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发展研究[J].化工进展,2020,39(1):后插4.
[2]拓春晔.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7):193-194.
[3]李文辉,李生,苏碧芳.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路径创新[J].当代职业教育,2017(3):83-89.
[4]刘倩.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7.
[5]赵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6]谭利,刘波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J].山西青年,2020(9):141-143.
[7]程妙玲.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30-331.
[8]艾尼瓦尔·亚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