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创新融合 潜质与生命发展
2020-08-25张元国
张元国
“打造高质量素质教育典范学校”是淮安市人民小学提出的办学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立足校情,锐意创新,务实推进,稳妥实施,要平衡好学校近期发展与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有“适切教育”办学理念做支撑。
普适和特色相结合——建构“适切教育”课程体系
“以生为本,遵循规律,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立人树德”是“适切教育”理念的内涵核心。为了让这样的文化理念真正以一种“随风潜入夜”的方式,悄无声音地陪伴学生的成长,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建设。
“百花齐放”——让课程建设眷顾每个学生
普适性是“适切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即“适切教育”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发展诉求。为此,我校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特别是严格杜绝拔高教学要求和加快教学进度的行为,确保国家规定的课程得到规范而科学的落实。
校本课程立足“学生视角”,关注“核心素养”,构建了“文化传承、强健体魄、科技创新、艺术游戏、亲近自然、课外阅读”六大板块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内容丰富,素养培植指向鲜明,侧重于学生的个性特质的潜力点,不同素质点的养成,眷顾个性各异的学生能力发展诉求。
学校将社团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将智能强项相近的学生组合成创客社团,将语言智能强势的学生组成“小荷文学社团”,将音乐智能强势的学生组成“古筝悠悠社团”,将运动——动觉智能强势的学生组成各种体育运动社团等。学生们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阅读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等等。学校德育处实施的各长项“金、银、铜”牌评比策略,让以前“仅凭分数论高低”而垂头丧气的学生一个个昂起了自信的头颅。
“一枝独秀”——让课程建设彰显个性魅力
不同的学生都是以一种独特的生命个体存在,在课程建设上着眼于特色课程建设,促使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人民小学是“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传承与创新结合,近两年,基于学生发展视角,优化、深化体育教学,把游戏带进课堂,把目前体现先进理念的趣味田径教学带进课堂,融入学校运动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思维力、观察力、操作力等。
规范与创新相融合——打造“适切”的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关键是保障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调动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决定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教育视野要宽,教育方式要有温度,教育评价要多元。为此,学校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始终把“规范办学”作为学校管理等工作的行动指南,努力把人民小学打造成“素质教育典范学校。”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
国家课程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文化载体,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战略构想和目标的达成的意志体现。每一个教育人对国家课程必须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素质教育根植于学生整体能力提高这个目标,其针对的就是应试教育所出现的种种弊端和教学陋习。素质教育的典范学校,首先是规范办学行为,让老师常态的教育教学行为合乎规范,其次是让我们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在兄弟学校中具有引领性。人民小学之所以会成为一所社会赞誉度高的学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规范的办学行为。一是严控学生在校时间;二是只在期末统一组织学生质量调研;三是对易被轻视的技能学科进行形式多样教与学的考查。学校评价指向的内容和方式与国家规定十分吻合,强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学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创新,给教学锦上添花
创新的目的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本质就是让教学和學生的最近发展区更接近从而让教学更高效。如在备课上,我们改变过往东拉西扯,浅显式的散点状的备课模式,着力以问题为导向,即一次备课着力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这些需要研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易错点、困惑点,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等,通过共同研讨,把研讨的思维引向深入,不断挖掘研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备课的质量。这样就既顾及全体又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规范和创新相结合,让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区域现代化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连续三年获得综合考评一等奖。
实施多元化评价——建立“适切”的评价体
评价是教学行为努力的方向,它指导、调控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路径,为此,我们将研究与实验的着力点聚焦于“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适切”的教学评价体系,凸显评价的导向、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其不断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评价目标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在“适切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并从备课、讲课到练习、作业的布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提供不同选择,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自我发展
针对以往学生评价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且过于强调评价的鉴定性的弊端,在“适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建立了教师、家长、社区、同伴和学生自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评价内容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改变了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评价方式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及测评内容,选择了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我们将语文能力测评分为“笔试”与“综合素养”两大部分。在“综合素养”中又设立了“朗读”“背诵”“书写”“积累”“口语交际”五大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测,并分项记录成绩。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学校遵循“适切教育”理念,着眼学生可能发展因子,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完善评价体系,逐步迈向“打造高质量素质教育典范学校”的目标。
(淮安市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