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数学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8-23张先勇

读写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培养核心素养

张先勇

摘 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需要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去。在数学学科的课堂上、课外延伸中都可以进行培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探究的能力。让教育过程更为高效,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学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91-02

近两年来,核心素养风生水起。其实这些年一直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外都一样,只不过没有冠以具体的名称罢了。何谓核心素养?爱因斯坦在《论教育》的演讲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何等准确精彩!“忘掉的”是具体的内容知识,而“留下来的”不就是核心素养吗?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在教育中关注那些应该留下来的?

一、在阅读中学

“读学”是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课外书,拓展学生数学视野,自主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阅读往往被忽视。随着电子教材的出现,孩子们自主阅读的时间更少了。“读学”不仅带来知识的增长,更能促进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笔者浅议对学生有关阅读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课本知识,有助于对课本有全新的认识和领悟

阅读课本不是盲目地读,教师要给予指导,布置阅读任务。对一些疑问的字词、感兴趣的段落、关键词等作一些记号。这样有“深度”的阅读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更为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

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给予科学的指导。比如《小学生数学报》《生活的数学》等这些数学课外读物既有童话色彩,又有生活的真实性,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难题,从而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在发现中学

何谓“发现中学”,就是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为什么”“什么原因”“怎么办”。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达、展示、交流,则取决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探讨,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丰富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生提出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去观察、思考与猜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感性材料,教师适时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除了利用教科书上的材料外,还可以举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总之,利用一切办法创设丰富形象的问题情境,指导观察,启迪思维,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会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

许多孩子对一些知识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又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怎么问。所以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方面。

1.提供“问”的示范

学生提问从模仿开始,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因此,教师要做好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问作示范。比如低年级教材经常有“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教师可给予示范,对那些提出高于课本知识问题的孩子更要给予鼓励。

2.在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造引起学生认识上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通过摆小棒,再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发现了什么?这样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在笔者的教学中,凡是提出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赠品。因为笔者相信:会提问的孩子也一定是会学习的孩子。笔者相信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有滋味,学得更加生动活泼,他们的思维也会更有创造性。

三、在游戏中学

为什么要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理解抽象的概念、公式,进行复杂的演算与解答,学生不免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好玩、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数学游戏当作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摆脱以往学习数学时的机械与单调。

浙江省著名数学教师罗永军曾创建了“以玩启智的数学实验”其口号就是“动手做、开心玩”。目的只有一个,在玩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一)在新课前“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一开始上课就生硬出现,会让孩子望而生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前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玩,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新课中“玩”,经历做数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不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要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讲得清的现象。让学生在玩中动脑、动手,弄清知识间的联系与结构,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玩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的体验。

(三)在课后“玩”,巩固新知,延续学习的快乐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课后教师还要努力創设吸引学生探索的机会与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后学习中。

四、在反思中学

“反思地学”是通过学生画思维导图,写数学日记、小论文,培养反思习惯和元认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以写助学,以写促学。学好数学以及其他学科,关键是写,不停地反思。

(一)学会整理“错题卡”

每年高考结束,都有许多高考状元晒“错题集”,以及学习笔记等。让许多孩子及家长羡慕不已。但真正做到又很难。因此,笔者倡导学生从低年级就应开始学会整理错题卡。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把平时易错的问题摘录下来,写出原因,让学生自我纠错,在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巩固旧知,扩充新知。制作并运用错题卡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贵在坚持,对学生的恒心和毅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写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通过探究趣味题和智慧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这些年,笔者所在的县一直在进行小学生数学论文评选。教师们要以此为契机,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中来。教师更要积极给予指导,让更多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创作。

总之,在阅读中学、发现中学、游戏中学、反思中学不仅适合数学学习,还可供其他学科借鉴。让孩子在自我的探究中领悟数学学习方法的要领,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与探究习惯,形成学科核心品质,进而把这种核心品质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最终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缪建平.在“好奇”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罗永军.以玩启智的数学实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3).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