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2020-08-23欧东妮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欧东妮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本文就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出发,提出几点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07-02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农村教学资源有限的影响,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仍然较低,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这使得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需要做出一定的优化。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不同的年级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获得与自己的认知能力相适应,并能够帮助阅读能力提升的阅读材料。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理解教材内容或者选择的阅读材料,选择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拓展性原则

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教材内容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使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材料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语文能力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不违背教材课文对阅读教学的规范作用的前提下,根据课文的阅读侧重点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有效地扩大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适度性原则

阅读不是量越多越好,语文教学中提倡有质量的阅读,需要将阅读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文知识。阅读不仅仅是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还要从文字中获得自己的感悟与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使阅读更加注重的是质而不是量。

(四)阶梯性原则

阶梯性原则是在拓展性和适度性原则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中需要遵守的原则。阅读材料的拓展首先需要遵守其对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和延伸性,保证教学重点和教学完整性、注意阅读整体语感的前提下拓展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此来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深化和发展。

二、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教学需求的原因,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氛围并不浓厚。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并且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的主要有效方式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逐渐出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室中,其中对多媒体的利用就是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广大的资源库以及其动态的、形象的视频资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局限,在认知过程中能够对形象的、色彩鲜艳的和动态的内容更加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例如四年级第一课《观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寻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知识和壮观场景的视频并进行整合,在教学时,就可以首先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更加直观的动态视频以及声音中更加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和震撼,感受大潮涌来时的磅礴气势和壮观的景象,使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资料描述自己看到的和想象到的钱塘江大潮。也通过形象、直观和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

(二)加强朗读训练,深化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资料之间完整的交流过程,阅读教学中需要做的是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不仅仅有阅,更需要有读。读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也是对文章内容在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要加强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读的习惯。朗读不是机械化地将文章文字用平淡的语气读出来,而是需要學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加入文字中。这是学生更深入感受文章内容和文章情感的一种方式,用自己理解的感情去与文章内容进行碰撞,使学生更加深入阅读文本中,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以及文章中深刻的内涵,感受文字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基本情感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感情将文章内容朗读出来,在朗读中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内涵,深化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可以从题目出发,让学生谈谈题目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在今日有什么意义,调动起学生关于怎样为未来国家建设做出贡献而努力的畅想。之后,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理解文章大意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因为亲眼所见当时的“中华不振”而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用缓慢但又坚定的语气将周恩来当时的情感激发出来,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周恩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依靠教材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有质有量的阅读积累与练习中不断经过总结和深化而循序渐进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说要围绕教材展开,但是不代表局限于教材,而是在教材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阅读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通过阅读的发散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技巧,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文本选择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本选择进行一定的引导,并且需要对课外阅读的成果进行不定时的抽查,确保学生真正将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点理解、记忆和吸收。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中外神话故事的一个单元,在教材内容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更多神话故事的课外阅读任务,例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创世纪》《潘多拉的盒子》《诺亚方舟》等,感受神话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且设置阅读思考的问题。例如,“通过举例分析中外神话故事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神话故事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差异”等等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锻炼阅读能力。在不断地阅读拓展和积累中,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教学针对性、拓展性、适度性和阶梯性原则,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燕.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7.

[2]鲁汉荣.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

[3]王梅.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