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改进
2020-08-23陈志刚
陈志刚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各学科教师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实践教学成为了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性的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精神,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本文以此为中心进行探究,希望对当前的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改进。
关键词 科学;实验探究;改进
中图分类号:S1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69-0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是必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科学实验有效开展并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效果呢?这个方面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和剖析。
一、明确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提问面广,让学生无从下手进行回答,因而出现难以回答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具有针对性。有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没有灌输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目标,从而致使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
要想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细化问题,使实验的指向性明确。例如,在教授《斜面》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借用了餐厅里的运餐车,现在用完了需要还回去,我请了一位同学来帮忙,可是却遇到了这种情况。同学们请看……(课件播放学生还车的一段视频:教学楼前有三层台阶,学生怎么都无法把车推下台阶)谁能帮他想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把车推下台阶?”此情此景,学生既熟悉又亲切,学生都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因为限制了条件,学生更容易想到搭木板、做斜坡等方法。然后笔者再播放走斜坡轻松上台阶的课件,提出问题:“你认为斜面在这里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带着任务做实验,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到所要做的事上,更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实践,保证探究的实效性。
第二,教师要注意指导,在学生进行的过程中完善方案。枯燥的理论教学均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但是实验活动却不同,实验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知识。涉及活动和合作那么就一定会因为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时候可能偏离主题,缺乏系统性。因此要在学生开始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探究方案,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更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怎样能加快溶解,学生说出搅拌、用热水、把物体研碎等方法。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具体研究。确定了要研究的内容后,开始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应该怎样去研究?为了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哪些条件应相同?哪个条件需要改变?然后让学生们划分成小组来设计方案,之后选一个组长进行汇报。教师可以在汇报期间进行指导以及完善,让学生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说出来,最后用课件总结出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这样一来,学生探究目的明确,更有利于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小组分工合作
教师要想“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科学小组的组建是重要的前提,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基础。首先是分组要科学。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擅于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擅于交流表达,有的学生擅于记录画画,有的有领导、协调的能力等等,教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成绩的差异,均衡各小组的资源力量,通过合理的调配建立科学的实验小组,而决不能前后桌合成一个科学小组。
其次是分工要明确。合作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人分到一起成为一个集体,有人员就要有分工,只有分工合理才能更快、更高效地达成目标。一般分为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另外,教师要在科学实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调控,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精选材料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探究活动组成,一个个探究活动则需要依托一份份实验材料来完成。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科学,搭配是否合理。实验材料选择科学、合理,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就好。因此选择一套好的材料是提高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和依托。如何选择一套好的材料?教师在教学前预做实验,是检测材料好坏的基本途径。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做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是蜡烛、火柴和一次性塑料袋。结果在做实验时,点燃蜡烛,两位同学撑着塑料袋罩在火焰上面,让热气充满塑料袋,可是放了很长时间,塑料袋充满了,可就是飞不起来,不但实验效果不明显,还在这方面浪费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显得仓促。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教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发现用酒精棉的效果更好,能够达到想要的实验效果。后来在别的班上课时,把蜡烛换成酒精棉,塑料袋很快就飞了起来,冲向屋顶,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分层、适时、有序地呈现材料,能够调控课堂的节奏,以材料来指引探究,有序而有效。在实验探究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优化,花大力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合适的材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促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
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改变,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改变也是巨大的。信息化教学成为了当下最流行且最有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中无法传递给学生的抽象性知识内容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转化和改变,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教学《火山》这一课时,火山喷发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火山喷发》的微课程,向学生呈现火山喷发示意图和火山喷发全过程的动画,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观看时特别认真,轻松地理解了火山的成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科学实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知识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结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拓展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延展。例如,在设计《玩镜子》的扩展延伸活动时,在学生了解了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根据镜子成像的原理,做一个简易潜望镜或万花筒,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看哪位同学做得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在活动中得以呈现。
总的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生为主,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一线科学教师一致的出发点和目的。想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必须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实践方案,从而使得科学教学和实验探究活动达到统一,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J].新課程(下),2013(10).